李 雷
《齐心破仓门》我国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其中一个唱段,是男主角唐剑啸的独唱唱段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唱段。这个唱段对推动歌剧剧情发展、烘托剧中人物性格、抒发歌剧核心思想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透过声乐想象力理论视域,对《齐心破仓门》唱段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唱段的音乐特征,探讨如何更贴切、合理的演唱这个唱段。
《齐心破仓门》属于三句体式的结构,共有35个小节,引子部分为2个小节,a句段为8个小节,b句段为6个小节,b1句段为12个小节,尾声部分为7个小节。其中a句段(4+4)是由两个重复性乐句构成,b句段(2+4)由两个独立乐句构成,b1句段(8+4)虽然部分是b句段的重复,但是也体现为二个独立乐句,尾声小节与引子形成呼应,主题性明显,这是民族歌剧的惯用手法。
《齐心破仓门》唱段属于F调性,演唱的起音和尾音都是“F”,引子部分中重复性的小三和弦是F小调一级和弦“fa-降b-do”的转位,结尾最后一个小节的小三和弦也是这个转位和弦。整体调性简洁明朗,大方利落,呈现一种激昂、兴奋、热烈、整齐有序的主观化心理色彩,具有很强的情绪指向性。
《齐心破仓门》是一个男高音咏叹调唱段,整体唱段的音域跨度为小字一组的f至小字二组的a,音域跨度不大,但是听起来旋律十分动听,旋律结构非常工整,有较为强烈的进行曲式特征,曲调铿锵有力,律动感十足。《齐心破仓门》在歌剧当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个带有“红色”风格的歌剧唱段,《齐心破仓门》与红色革命主题紧扣,借助唐剑啸这个革命人物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因此,《齐心破仓门》唱段的旋律也紧贴主题动机,对推动主题发展有明显的功能作用。
首先,引子部分中,柱式和弦“I-III-V-I”作为开头,通过两个八度提升了力量感,重复性的使用这个和弦让旋律整体充满力量。两小节引子过后进入a句段。a句段是两个重复性乐句,第一乐句歌词是“枪口的火光冷酷无情”,直接揭露出反动人物的本质,在这里“火光”和“冷酷”形成对比,有一种明显的差异感,让观众瞬间感受到矛盾就要带来。具体看,“枪”字是F小调主音,从F音开始下行至C属音,继续返回F音,旋律是一种“v”字对称型结构,这时候右手伴奏为主和弦的第二转位“III-V-I”,左手继续重复引子旋律。一方面增强了律动感,另一方面保持了动机的持续性。第二乐句“枪声唤醒了仇恨”基本与第一乐句重复,伴奏织体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旋律增加了下属音bB,造成一种危险的情绪色彩。a句段最后落在属音C,形成半终止关系。
其次,b句段与a句段不同,b句段由两个独立的乐句组成。“冲过去”歌词不断重复,旋律由小三度的音域跨度进行前进,和声织体在属音和主音之间来回跳跃变化,两个小节后旋律由小三度变为五度。“砍断绊脚绳齐心破仓门”一句是整个歌剧的主题,也是《齐心破仓门》唱段的核心思想,为了表达这个主题思想,我们看到两个主音F重复性出现,每一句的尾音都落在F音上,最终结束于F,形成强烈的听觉冲击,那种紧张危险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受十分明显。伴随着大二度、纯四度音程、纯五度音程、大六度音程的旋律变化,整体气氛快要达到高潮。
再次,b1句段相对b句段,具有不完全重复的特性。除了重复的旋律之外,加强了I级小三和弦的构成音扩展,伴奏织体也增加了六级和弦的应用,按照“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六级和弦——主和弦”的功能展开。这种旋律进行方式更加突出了《齐心破仓门》的主题动机,将整个气氛推向高峰,听起来振奋人心,热血沸腾。
最后,《齐心破仓门》尾声部分以柱式和弦结束,整 体 旋 律 按 照“V——IV——V——VII”和“V——IV——V——II”的功能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跨八度音程在这里出现,而且属音C的功能始终保持积极的主导作用,推动了旋律的稳定性。尾声部分与引子遥相呼应,形成闭环的旋律进程,情绪自然充满张力,音响效果十分震撼。
《齐心破仓门》的节奏十分明显,速度始终保持在♩=160,4/4拍。整体听起来振奋人心。这个唱段与其他剧中的不同的是,它是典型的强抒情风格,带有进行曲的节奏变化特征。众所周知,咏叹调大多为弱起节奏,但是《齐心破仓门》则是强起强收,大开大合,这与节奏设置关系很大。
《齐心破仓门》有三个乐段,每一个乐段的起音和尾音都用F音的强拍进行了处理,句法采用的是并行方式,节拍为逆分型结构,不同的乐段节奏时值变化不同。举例来看,a句段的节奏时值为前长后短,b句段则恰好相反,通过增加了后八附点节奏,让旋律变得更加积极上扬。b1句段虽然是b句段的不完全重复,但是节奏有很大的差异,通过“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反复应用,保持了旋律的稳定性和节奏感,增强了律动中的力量成分,让听觉效果变得十分富有感染力。
这种节奏处理与主题十分贴切,符合唐剑啸带领唐家农民打破仓门,夺取本应属于自己的粮食的叙事情节,也突出了剧中正面人物对反面人物决不妥协的坚定信念,弘扬了红色革命主题。节奏虽然并不复杂,但是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唱段的核心思想,让观众轻松的就能将唱段与自己的情感发生融合,具有很强的心理想象空间。
总体看,《齐心破仓门》唱段的音乐本体部分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在理解演唱中想象力的作用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对演唱中的想象力应用进行分析。
《齐心破仓门》是国内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重要唱段,是男主人公唐剑啸的男高音唱段之一。《齐心破仓门》的演唱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气息、咬字方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从心理层面展开想象力,将气息和咬字与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加以发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演唱。
声乐心理学认为,演唱者发声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就是想象过程。演唱者如何发声,如何通过发声来表达情感,将情感与唱词、旋律结合起来,这是声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气息、咬字是发生的重要前提条件。《齐心破仓门》演唱需要较深的呼吸支持,共鸣必须要采用多种方式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传统的民族歌剧的惯用方式是字正腔圆、腔体随字走,不太重视腔体共鸣或者混合发声,但是《齐心破仓门》将传统发声方式与西方歌剧的发声方式结合起来,气息运用的更加多样化,将大嗓和小嗓的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具体分析:
首先,演唱者要快速吸气,将气吸满,尽量向深处丹田存满气息。由于《齐心破仓门》速度是快板,每拍160,因此为了不影响节奏进行就必须有足够的气息作为支撑。演唱时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想象这样一副画面:枪声是冰冷的,子弹随时就会射向自己和其他善良的唐家农民,必须激发起心中的怒火来浇灭冰冷的枪声,将“气息”化为这样的力量。这样才能保证拥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撑演唱。尤其是演唱第一句的“枪”字时候,必须有足够的气息“一鸣惊人”,发出足够的颤音,同时保持头部喉部的共鸣,让演唱和情绪达到一致。
其次,咬字要饱满,字与字之间要保持连贯。咏叹调的咬字吐字是建立在稳定的呼吸系统之上的。演唱时可以将每一个字都“化为”正义的力量,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每一个字都是射向敌人的子弹,既连贯又有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演唱出情感。
《齐心破仓门》是立足于传统民族元素创作的现代歌剧唱段。演唱中借鉴了大量的传统润腔技巧,具有鲜明的艺术魅力,像连音、顿音、颤音等被广泛使用,对烘托气氛、调节情绪作用明显。因此演唱中必须借助想象力,从人物心理出发,强化润腔技巧的应用效果。
举例来看,《齐心破仓门》中有大量的颤音技巧运用,尤其在许多句子的句首和句尾中可以看到,像“枪口的火光”的“枪”字、“光”字;“齐心破仓门”的“齐”字、“门”字就采用了强颤音,这里是想突出主人公唐剑啸面对敌人的愤怒之情,通过颤音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如果能体验到这种情绪,那么演唱中会自然而然的控制好颤音的力度。
又例如,《齐心破仓门》中的顿音运用也较为突出,尤其在连复段当中的“冲过去”歌词力,字尾的顿音十分有特点,一方面造成冲突紧张的心理画面,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节奏顿挫感,配合唐家农民打开仓门夺取粮食的情节,增强戏剧矛盾张力。
最后,《齐心破仓门》中还有连音技巧的运用,虽然运用次数不多,但是效果和作用十分明显。第9小节中通过连音传达了革命道路的漫长和艰辛意味,具有很强的象征功能,并且连音跨度达到五度,想象空间很大。演唱时必须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歌剧艺术不仅局限于唱,还包涵肢体表情等要素,演唱者必须要通过想象力来提高肢体表情的表演水平,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高质量的演出效果。《齐心破仓门》在歌剧当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建立、引导戏剧矛盾冲突十分关键。《齐心破仓门》的背景是刘副官带领手下恶霸镇压唐家农民的场景,当枪声响起后,唐剑啸出现了,紧接着唱段开始。在这种视域下,人物的肢体表情就必须是从一开始充满斗志,必须要给观众带来直接的强有力的冲击力。演唱者必须要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活动,联想到唐家农民受到的不公待遇和他们危险的处境。这些心理想象活动都可以反映在肢体表情当中。
举例来看,枪声响起后唐剑啸出场。唐剑啸一出场就处在舞台中间位置,这突出了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演唱者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好心理准备。眼睛要始终望向前方,身体挺直,要展现出一个正面的英雄形象,必须在第一瞬间给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唐剑啸对刚才的枪声毫无畏惧,让观众认识到唐剑啸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革命人物形象。当演唱到“仇”字时,演唱者可以做出身体向下微倾的动作,这样有一种蓄力待发之感;在演唱“恨”字时,可以做出嘴角上扬的动作,意味着对刘副官等人的不屑一顾。总之,肢体表情通过心理应用,可以强化表现力,提高艺术效果。
情感是歌唱与发声过程的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声乐心理学强调声乐演唱中情感要素对演唱的诱导,这种诱导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发挥想象力,可以将个体情感与客观内容融合起来。为了更好的应用想象力,演唱者必须要对《齐心破仓门》背后的情感动机进行有效分析。《齐心破仓门》的动机是建立在“诉求”——“行动”——“成功”的剧情线索之中。唐家农民破仓门的动机是为了活命,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粮食,只有破仓门才能有粮食吃,这是动机中的“诉求”;唐家农民在表达诉求时遇到阻碍,刘副官等人开枪,所以才有了齐心破仓门的壮举,这就是动机中的“行动”;在唐剑啸的带领下,行动成功了,诉求实现了,于是才引出《革命让我们心欢畅》这一唱段。演唱者只有提前做好这种心理动机铺垫,才能在演唱者将个体情感注入声音、肢体表情中,更好的诠释这一唱段。具体演唱中,演唱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应用:
首先,想象唐剑啸及唐家农民对刘副官等人的仇恨之情。唐剑啸出场后要演唱“枪口的火光冷酷无情,枪声唤起了仇恨”这两句,演唱时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态度,一种表达众人不屈服的正面态度,所以要将声音、肢体表情与这种情感结合起来。这两句唱直接有力的揭露了双方的立场,揭示了双方的尖锐矛盾,并且展现了正义方的决心,这里可以看出红色思想的“觉醒”。演唱者必须要把握好这一心理特征,理解到深层次的内容,让观众跟随舞台上的人物进入到剧情里面。
其次,想象众人破仓门夺粮食之后的胜利快乐之情。尤其在b-b1句段中,演唱者必须要联想到胜利的喜悦之情,演唱“冲过去”、“砍断绊脚绳”等句子中,要将个体坚定的情感传达出来,与之前的刘副官的枪声形成对应,完成叙事的冲突与矛盾结构,也意味着行动的最终胜利。演唱者必须要将“红色”等符号与演唱的情感形成联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齐心破仓门》唱段的演唱中,想象力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发挥想象力,演唱者不仅可以提升发声效果,也可以提高演唱中表演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研究《齐心破仓门》演唱中的声乐想象力应用,不仅对教学还对舞台实践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