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与吃有关。生活也无非是衣食住行,“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更关联着自己的幸福指数。
因此,聚集着美食的区域,也往往人气爆棚。辖区内有着时尚潮流十全街、老牌美食聚集地凤凰街、网红打卡地双塔市集和最具姑苏市井味葑门横街的姑苏区双塔街道,恰巧也是这样一个备受市民喜爱的地方。而身处极具历史底蕴的姑苏古城中心,自然要从传统苏式美食品味起。仅仅将目光锁定在“苏式”二字,就能让你吃得“应接不暇”。
双塔市集里,品一块姑苏情调的海棠糕
先把目光放到网红打卡地的双塔市集。在这个文艺范儿十足的菜场中,本来就藏着不少苏式元素和苏式美食,且不说香味诱人的韭菜鸡蛋饼,香甜软糯的赤豆糊小圆子,以及深秋时节与桂花极为般配的酒酿,就连这里的奶茶,茶底都是碧螺春。
其中最不能错过的是一块外脆内软的海棠糕。这精巧的糕点内,藏着的可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海棠糕的精致,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就有描述:“袖带盈盈隔座香,新裁谜语费商量。海棠糕好侬亲裹,寄语郎知侬断肠。”明清时期,它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们坐在自家宅院里慢慢品味的下午茶。也正因为如此,姑苏的一块海棠糕,特别“奢华”,正宗海棠糕吃的是铺在上面的十种南北货,如桂圆肉、西瓜子仁、冬瓜糖、黑芝麻、核桃肉、枣泥、蜜枣、松子仁、红绿丝等,颜色形状就像一朵绽放的海棠花,而顶层特别烘烤出的一层焦糖,也让口感更显丰富。
双塔市集里的这家海棠糕铺子属于双塔街道第二联合工作站居民“陈老大”。他出自海棠糕、梅花糕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秉持着最正宗的手艺。随着当代食客口味的变化,他还加了一些独门秘方,比如在豆沙馅儿料里加入了枣泥和猪油,使得糕点在香甜之中又增添了新口感,且甜而不腻。而一旁的梅花糕做法相似,但更接地气。它的内馅儿为纯豆沙,外层也没有香脆的焦糖,但形状更为立体,仿佛一朵饱满的梅花。
嗲嗲的苏州人,怎么会不爱这一口香甜软糯。
十全街上,传统美食吃出创意新滋味
谈及十全街,年轻人们会第一时间想到林立的私家咖啡店,殊不知,此处也是苏式美食爱好者的打卡地之一。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咖啡、酒吧、茶饮铺子数量众多,但总有如同得兴、万泰兴、近水台、祥鑫等苏州的面馆与小吃店“穿插”其中。
春天,在振华中学对面买上一个青团子;夏天,在网师园附近喝上一杯冰冻苏式绿豆汤;秋天,在带城桥下塘的织造署旧址留影后,买上一袋桂花糖炒栗子;冬天,在十全街与凤凰街的交叉口端起一碗赤豆糊糖粥……一年四季的姑苏美食,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作为新生的潮流年轻人聚集地,十全街上的舌尖享受,传统中自然不乏创新。靠近三元坊的半月斋就是一个例子。色调简明的店堂,半开放式的厨房,柜台一侧墙上同时挂着的“苏式茶餐厅”招牌和技艺传承图,就展示了它的与众不同。
半月斋掌门人汪成是姑苏区双塔街道第二联合工作站居民,也是国家高级技师,苏帮菜、苏帮面制作技艺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和把关,店里的经营则交给了他的儿子,苏帮菜、苏帮面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汪涛。
父子合力,将“守正创新”的理念在菜品上展示得淋漓尽致。打开菜单,翡翠虾肉烧麦、松饼四味拼、火腿蘿卜丝酥饼、腐乳酥、传统焖肉面、南塘鸡头米、老苏州豆瓣虾、花雕醉蟹……从热菜到冷菜,从特色面到甜品点心,数十个品种,既有创意又不离开苏式传统元素。但也别急着记下这些的名字,毕竟半月斋的特色之一就是菜品随着季节变换,契合着苏州人的“不时不食”。
半月斋时常推陈出新,但不放弃传统苏式技艺中的“制不厌精”。比如一块火腿萝卜丝酥饼,制作工序要费上好几天。且不说特别添加了苏州人喜欢的猪油,其中的火腿就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与不远处文庙与三元坊相呼应的状元糕,用的是进口水磨粉,因此口感软糯扎实。再说应季的桂花白糖糕,传统方式是用大蒸笼蒸,形状大,口感甜。如今汪成将其改良,做到上下层清淡,中间层偏甜,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口味。
秋冬时节,坐在临街的桌边,点上一块糕点,品上一杯热茶,悠闲地看着窗外人来人往,赏着飘落的梧桐叶在阳光下泛起的金黄。当代苏式精致生活,莫过于此。
如果想“更落地“些,自然是要前往葑门横街。且不说这里自古就是苏州最有名的渔市,如今每年入秋,人们要买最新鲜的鸡头米也首选这里。横街里各类食材丰富,藏着的美食也不少。入了秋,一筐颜色金黄热气腾腾的油炸茨菇片能香得你走不开道。再过一阵子,冬至、元旦、春节临近,横街西段红板桥上人们排着长队购买苏式爆鱼的盛况也将出现。
说到底,饮食是最能将文化与烟火气融合在一起的生活元素。时间的洗礼,风土的形成,最后让特有的滋味在这里沉淀。正因为如此,当你带着欢快的心情,品下一口好滋味时,品下的也是一段共属于所在之地和自己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