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凤仪
深秋,天气转凉,晴天的中午是家住姑苏区双塔街道长岛社区的张阿婆最爱的时光。她会提着饭盒,一边沿路晒着太阳,一边前往日间照料中心的食堂打饭。“现在中午不用自己烧饭了,菜又可口又营养,方便好多。”她笑着说,“重阳节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姐妹还参加了做重阳糕的活动,日子过得挺充实的。”张阿婆已经习惯了日照中心的服务,而这也是双塔街道内最寻常的社区养老场景。
今年以来,姑苏区双塔街道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围绕“做精苏式生活典范”,着眼辖区居民“原居养老”服务诉求,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为老服务中心载体,依托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嵌入到为老服务中心,打造子城苏式养老模式。
“原居安老”,勾画老年幸福图景
近日,住在双塔街道醋库巷小区内腿脚不便的周奶奶家里完成了家庭适老化改造,除了一字扶手,还增加了电动起身床垫、感应夜灯、坐便椅等适老化用具,方便老人的日常起居。
据悉,今年以来,双塔街道对特殊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共计82户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无论是行动不便,地面打滑,还是浴缸老化,这些对于老年人不方便的问题,经过改造后,都迎刃而解,也让老人在家里住得更安全、更舒心。
除了家庭适老化改造以外,街道也计划为辖区8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和70至79周岁的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独居老人安装家庭智能安防设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居家生活环境的便利性、安全性,不断提升老人“原居养老”的生活目标和品质追求,实现城市养老服务的有效覆盖,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为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双塔街道新建了里河、二郎巷和大公园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它们与5个日间照料中心和14个助餐点一起,形成了“1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覆盖辖区25000余位老人。今年街道还将拓宽养老服务半径,新建翠园和唐家巷2个日间照料中心,方便就近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服务。
资源叠加,守护最美“夕阳红”
在苏州市老年大学双塔街道子城教学点的声乐班里,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声,30余名爱好音乐的老年学员们正跟着声乐老师的节奏,精神饱满地和着优美的旋律,用高亢的嗓音歌颂着对老年生活的赞美。“在家门口‘上大学’,还不耽误做饭!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一位老年学员说道。
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走进老年大学。今年4月,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古城养老的“新地标”,并同步成立苏州市老年大学双塔街道子城教学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老年大学的优质资源。据悉,苏州市老年大学子城教学点也是苏州市老年大学首次在社区设立的教学点,目前拥有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舞蹈房等多个文体活动阵地。
此外,双塔街道还利用周边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医疗康复资源,重点打造了以康养为重点的喘息式养老服务。“喘息式”养老为有短期照顾需求的老人提供“喘息式”服务,让养老家庭能够“喘口气”。 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五楼、六楼共设置单人至四人间四种不同的房间类型,12个房间组成4个养老组团,可同时满足32名老人的入住需求。
苏式养老,助力养老变享老
越剧《梁祝·十八相送》《王老虎抢亲—寄闺》……一场精彩的戏曲演出在双塔街道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悦邻漫生活”幸福剧场精彩上演,赢得了居民的阵阵掌声。据悉,这次活动是大公园社区围绕文化亲民、悦民、惠民开展的“精品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
追求高品质晚年生活,逐渐成为姑苏区老人的“新时尚”。今年以来,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以“江南文化”为切入口,依托苏州市文广旅局、苏州市公园管理处等共建单位力量,每月举办专场文艺演出,把昆曲、评弹、锡剧等优秀传统文化送进社区,进一步将空间用好用活,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文化活动。
近日,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还举办了一场温馨却又充满苏式生活味的百岁老人生日会。百岁寿星穿着喜庆的衣服,吃着同得兴的长寿面,笑容满面。据悉,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快闪店”形式接力引入万康、乾生源、瑞泰酱菜、近水楼等本土“老字号”店面资源,老人们可以通过预约采购的方式,享用到这些美食。
一场评弹活动、一碗面,苏州特色的文化表演和可口的苏式传统食物,不仅仅是老人的心头好,也是双塔街道苏式养老的生动实践。“依托辖区丰富的共建和驻区单位资源,通过汇聚线上和线下资源,精准对接辖区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点单式’养老服务,‘快闪店’‘流动服务点’‘上门服务’等服务项目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以街道为核心的街道、社区、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子城苏式养老模式。”双塔街道社事处工作人员表示。
幸福老年,乐在双塔,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