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影丽
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护理的干预的要点与价值。方法 于2016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NBNA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更高,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窒息患兒而言,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质量,促进神经行为正常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生命质量;神经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是围产儿死亡首要原因。经过治疗,新生儿呼吸复苏后易出现呼吸暂停、脑缺氧缺血等表现,从而增加致残率、病死率。因此,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后进行严密监护、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1]。对此,笔者选取近几年内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其临床护理的干预的要点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窒息程度:轻度86例、重度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0例。两组患儿性别、窒息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1)组建护理小组:研究开展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使得每位成员均能够掌握优质护理干预的重点,以有效保障每位患儿的护理质量。(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消毒,维持病房安静,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一般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8℃-30℃。(3)喂养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可对母亲或其他亲属进行母乳喂养培训,指导新生儿母亲进行侧卧位哺乳,并注意哺乳期间的母亲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2]。(4)并发症护理:窒息患儿可能会伴发一些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注意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5)强化亲属支持:新生儿患病后家长一般较为焦急,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嘱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与护理,共同促进新生儿的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生命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的NBNA评分对比
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症状一般为皮肤蓝紫色或苍白,嘴唇暗紫色,呼吸浅等。如果不及时复苏,致残、致死率较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后,仍存在多器官缺氧和缺血损伤的风险[3]。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生儿的生命质量起到提升与改善[4]。此次研究从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组建护理小组、环境护理、喂养护理、并发症护理、强化亲属支持等多项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更高,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窒息患儿而言,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质量,促进神经行为正常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利华.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护理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4):61,69.
[2]刘海欧.新生儿窒息100例原因分析及复苏护理关键要素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4):85,87.
[3]郑可霞.康复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4):119,126.
[4]车玉丹,于蕾.减少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的干预性护理方式研究[J].名医,2019(0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