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怡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各大艺术门类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美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岩彩材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绘画材料,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在现代绘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析岩彩材料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
关键词:岩彩材料;叠色;变色;刮擦法
在我国,岩彩材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岩彩画却是新时期的新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化学合成颜料先后被应用在绘画领域,使得岩彩材料逐渐受到冷落。直到近年来,岩彩材料才在现代绘画中重新得到重视。经过现代画家以及其他各个艺术门类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岩彩材料重新在绘画中焕发了光彩。如今,岩彩材料在新时代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使得传统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一、岩彩材料的相关概念
在我国古代的绘画体系中,画匠所使用的绘画颜料大多是由天然的矿物质岩石加工而成的。这种绘画颜料被称为石色或矿物色,也是岩彩材料的雏形,曾在古代壁画中得到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留学日本的画家回国后,将自己在日本所学的日本画技法与传统中国重彩画相结合,从材质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开放而轻松的心态,提出了“岩彩”这一新的概念。其本意是将日本的新岩技术与中国的重彩画进行有机结合。但现阶段仍有部分对岩彩缺乏深入了解的人认为岩彩是源于日本的。事实上,岩彩源于中国本土,且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1]。
如今,在现代绘画中,岩彩材料又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标准都越来越高的新时代,岩彩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类绘画新材料中脱颖而出,并愈加受到人们的喜爱[2]。
二、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
(一)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1.利用岩彩质感进行表现
岩彩材料凭借着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质感在绘画颜料中有了一席之地。与传统水墨画与工笔重彩画所使用的颜料不同,岩彩材料能够与绢、纸、麻、布等质地各异的基底物相契合。由于取自矿物,其含有晶体成分,具有颜色色质相对稳定的特点。在使用岩彩材料绘成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在画面上看到晶体的光泽,这种光泽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质感。另外,岩彩材料中的金属箔成分能够为画作增添更為耀眼的光泽与神秘感,使画作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家可以适当地对金属箔进行打磨,使画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朦胧感。而在画作上贴箔,就会赋予画作以梦幻般的纹理美感。以上两种不同的作画手法,都能使岩彩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岩彩材料与现代绘画理念相契合。使用岩彩材料作画与使用其他绘画颜料作画的最大差别在于,不同的岩彩材料有着不同的材质美感,其在塑造画面肌理效果方面能够达到其他绘画颜料难以达到的效果[3]。
岩彩材料在质感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这使其能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绘画语言,从而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当代绘画中,岩彩材料作为作画者与欣赏者之间的纽带,不仅能够更为精准地传达出绘画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还能以自身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有效地对绘画主题进行衬托。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应大胆地尝试使用岩彩材料,充分发挥绘画技法与绘画材料的优势,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岩彩材料来进行更加丰富的表达。
例如,画家蒋采萍就在岩彩画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筛月》与《金芭蕉》等岩彩画中,她通过画作对自身的情感进行了更为精确的表达。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蒋采萍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岩彩画绘制方式,使得中国岩彩画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高温结晶颜料。同时,她还培养了一大批岩彩画学员,使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利用色彩设计进行表现
天然矿物质颜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颜料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通常会将绘画称为“丹青”,这是一个取自两种颜色的名称。在水墨画出现以前,色彩在我国的绘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尤其是唐代的绘画艺术,其对色彩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以说,色彩始终是中国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现代绘画的发展而言,岩彩材料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岩彩材料有效地应用在现代绘画中,不仅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也是对现代绘画用色模式的突破。从客观的角度而言,岩彩材料在中国绘画的整个色彩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4]。
在运用岩彩材料时,画家只有了解岩彩材料的特点及其所具备的较强的覆盖力,才能在作画过程中进行反复渲染,且在着色的过程中,有效避免对色彩进行多次罩染而致使画作中出现水迹与斑痕的情况。同时,由于岩彩材料含有较粗的晶体颗粒,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即使进行平涂,也不易使画作出现色彩沉闷的情况,而仍可使颜料下方的基底物显现出来。在使用岩彩材料上色后,画家可再使用胶矾水对其轻刷一遍进行固色,使得颜料表面形成保护层,提高画面颜色的层次感。另外,由于岩彩材料有着许多不同的材质,其呈现出的色彩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无形中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独特的魅力,并使得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在运用岩彩材料进行色彩设计时,画家除了要着眼于用色处理外,还要兼顾其他的角度,如画面的疏密变化、色相的对比等。同时,画家还要在色块的主次与冷暖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并及时总结经验,找到合适的色彩处理方式,从而使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5]。
例如,画家胡明哲的代表作品《雨》就运用了合适的色彩处理方式,给人带来了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体画面的左侧以蓝色调为主,而人物后方的画面则以蓝白色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使得整幅作品既实现了内在的和谐统一,又具有丰富的变化效果,进而凸显了作品的主题。
(二)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实践应用
1.矿物色的叠色运用
岩彩材料中的矿物性颜料彼此之间的区别较大。不同的矿物性颜料含有颗粒的粗细也有所不同,这一特征导致矿物性颜料的混色较为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画家会使用叠色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即先调出不同的矿物性颜料的中间色与二次色,之后再对绘画作品进行叠色处理。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画家可先使用颗粒较粗的色彩进行平涂。若平涂后的画面上仍有较大的空隙,使基底颜色不能得到完全覆盖,则可对其进行叠色处理,使最底层的颜色与最表层的颜色相交融,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提升画面的视觉效果[6]。
2.矿物色的变色运用
岩彩材料中的天然矿物色往往不够稳定。例如,群青、绿青、岩金茶等矿物性颜料中含有铅、银等金属元素。此类颜料在受热后将会出现纯度降低的情况而使得颜色变深。有的矿物性颜料在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会接近于黑色。而受热后的岩彩材料在自然状态中基本不会再继续变色,对这一特性进行有效利用能够提高色彩的层次感,从而使画面获得更为丰富的变化效果。同时,加热后的岩彩材料能够自动析出表面的杂质,从而使颜料的色彩更为饱满[7]。
3.着色时运用刮擦法
在绘画创作中,大部分的着色方式都需要在画面中添加颜色,而刮擦法却反其道而行之,需要在画面中减少颜色。在对绘画作品进行着色的过程中,画家需使用浓度较低的胶矾水对颜料进行调和,使其在风干后更容易被剥落,最终使画面形成一种与残存的壁画更为接近的斑驳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古朴的质感。在运用刮擦法进行着色的过程中,画家需要先完成各个勾线染色的步骤,并以想要实现剥落的效果为导向,将厚度各不相同的颜料涂在画中。在厚涂的颜料干透之后,再采取刮擦法或打磨法等,使画面具有斑驳感与厚重感,展现出一种古朴的美感。
在现代绘画中,许多画家喜欢使用刮擦法来创作一些风格相对古朴的画作。例如,在《敦煌之梦》中,画家唐勇力就从敦煌壁画中吸收了一些绘画技巧,使其构图与色彩更趋于古朴自然,并以画面为媒介,展示了现代人与古代佛教文化之间的关联,使自身的绘画风格更加自由。在《敦煌之梦·少女》中,唐勇力对蓝白红三色进行了灵活运用,使白色在经过皴洗后显现出的底色与画面中留存的白色互相映衬。整幅画面明艳动人,且蕴含古典美。同时,画家还使用赭色来描绘人物的皮肤,为灰调的画面注入了艳丽的色彩。整体画作的篇幅较大,展现了人物的完整躯干,给观赏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绘画对古代艺术的有效繼承[8]。
综上所述,岩彩材料曾在中国古代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礼,如今又在现代绘画中大放异彩。尤其是在我国社会取得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群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绘画艺术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使得岩彩材料在现代绘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中有效地使用岩彩材料,能够丰富人们的审美感受。未来,我们仍需要对岩彩材料的应用进行漫长的探索,使岩彩材料在现代绘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方,姚庆波.中国青绿山水画中岩彩的创新应用与研究[J].芒种,2021(6):187-188.
[2]沈康宁.石窟壁画的材料表现与岩彩画的研究[J].艺术大观,2021(11):47-48.
[3]和锦慧.矿物质颜料发展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5):14-15.
[4]金璐.岩彩绘画写生教学思考[J].艺术市场,2021(3):86-87.
[5]鲍秋双.岩彩材质语言在壁画中表现的艺术审美特征[J].艺术品鉴,2021(5):116-117.
[6]谭永定.岩彩的自然画语[J].美术观察,2021(1):134-135.
[7]戴悦.中国岩彩画创作的当代性及发展趋向[J].艺术大观,2020(36):39-40.
[8]王鲲.中国重彩画色彩语言的精神表达[J].齐鲁艺苑,2020(6):66-70.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