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阳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集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股骨头凹陷、髋关节退行性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1]。所以,需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关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其中CT、MRI 均为常见的诊断方法,临床价值显著[2]。为了解CT、MRI 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优势,本文选取本院骨科12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例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2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有短缩性跛行、髋部活动受限、髋关节疼痛等表现。其中男78 例,女42 例;年龄最小50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67.80±6.60)岁;发病因素:创伤性坏死患者67例,酒精性坏死患者20例,激素性坏死患者25例,其他患者8 例。患者意识清楚,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精神、意识障碍及严重器官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MRI 进行诊断。CT:应用 Philips64 排螺旋CT,辅助患者仰卧位,合理设置器械参数,管电流220~30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 mm,扫描患者髓臼上缘-股骨头下缘小转子。MRI:应用日立 Airis-ⅡMRI,辅助患者患者仰卧位,以永磁体作为磁体进行病灶部位扫描,合理设置器械参数,层厚4 mm,层距2 mm,选择体位圈,行冠状位、横断面扫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MRI 与CT 对股骨头坏死病理分期及早期典型征象的检出情况。病理分期标准:Ⅰ期:CT 检查后存在骨质疏松,MRI 检查T1WI下呈低信号;Ⅱ期:CT 检查股骨头骨小梁存在增粗/骨质硬化,MRI 检查T1WI 下股骨头前缘偏上有斑片状阴影;Ⅲ期:CT 检查股骨头塌陷、变形,MRI 检查T1WI 下股骨头带状低信号、骨皮质塌陷/变形;Ⅳ期:CT 检查股骨头明显变形,MRI 检查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破坏[3]。早期典型征象主要包括单一囊变、线样征象、骨髓水肿、骨小梁结构模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MRI 与CT 对股骨头坏死病理分期检出情况比较 MRI 对股骨头坏死病理分期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 与CT 对股骨头坏死病理分期检出情况比较(%)
2.2 MRI 与CT 对股骨头坏死早期典型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MRI 对单一囊变、线样征象、骨髓水肿、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I 与CT 对股骨头坏死早期典型征象检出情况比较[n(%),n=120]
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与人们从事的职业、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意外事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积极治疗,以确保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4]。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CT、MRI 均为常用诊断方式。CT 诊断的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对骨坏区囊肿、破裂、硬化等清晰显示,早期发现星芒结构病变即可确诊。另外,可多层次、多层面观察病灶情况[5]。但是CT 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增加了疾病的误诊、漏诊风险,从而延误患者早期治疗[6]。MRI 可以从多方位成像,从而清晰显示患者股骨头病变位置、发现病变情况,软组织对比度、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较高,可以有效显示患者股骨头坏死生化信息、病理信息[7]。另外,对人体基本无辐射,属于无创检查,可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8]。谢任龙[9]研究指出,CT、MRI 均可用于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价值。与CT 比较,MRI 的诊断敏感度更高、影像学表现更清晰、分期诊断更准确,是优选诊断方式。
本文研究结果与韩易达[10]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率、准确率差异显著,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MRI 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CT、MRI 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但MRI 对病理分期、早期典型征象检出情况诊断价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