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设计探讨

2021-11-25 09:26张咸昌陈瑞生
福建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筏板压缩性弯矩

张咸昌 陈瑞生

(1.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1;2.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7;3.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4)

0 引言

基础是上部建筑物的根基,也是上部结构荷载的转换结构,基础设计可靠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桩筏基础作为剪力墙结构下的常用基础形式,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基础设计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探讨桩筏设计中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为后续桩筏设计提供借鉴。

1 剪力墙结构下桩筏基础工程桩布置方式

传统的工程桩布置方式为桩间距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均匀布置于筏板下部,通过筏板刚度调节,使工程桩受力。对于该种布置方式,不考虑上部竖向构件布置及上部竖向构件轴力分布情况,一律均匀布置,施工定位放样比较有规律性,施工比较便利,桩基工程经济性则值得商榷。文献[1]提出采用柱墙下布桩方式,即“局部外强内弱”概念的布桩方式。下面利用PKPM-V4.1基础软件,分析该布桩方式能达到优化工程桩的原因,及该补桩方式的优点。

1.1 原因及优点

采用PKPMV4.1软件分析单柱轴力作用下的承台下桩底反力情况分析,柱上轴向力为28 000 kN,圆柱直径600 mm,混凝土等级为C30,桩径为800 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4000 kN,桩反力如图1所示,工程桩距竖向构件越近所受反力越大,离竖向构件越远,工程桩反力越小;工程桩离竖向构件越近,越能发挥工程桩的效能。通过图2沉降变化趋势同样能得出这个结论,距竖向构件越远所受力越小,沉降越少。选取承台为分析对象,如图3所示,承台在上部柱轴力和桩反力作用下达到平衡,F1、F2桩反力相当于作用在悬挑构件上,作用力距柱越远则承台变形越大,桩反力越小,桩承载力利用效率越低。为达到尽量利用桩承载力,则应尽量将桩布置于柱墙下。

图1 承台反力图 图2 承台沉降图 图3 承台受力图

由上可知,剪力墙结构下桩筏基础墙柱下布桩方法可采用如下方式:首先采用独立承台布置方式,使工程桩尽量靠近布置于竖向构件下,稍有不足处可通过筏板与周边竖向构件下工程桩调节达到平衡,然后根据建筑高度及水平荷载情况,在筏板周边调整补充一部分工程桩以使工程桩反力达到规范要求。该种布桩方式有如下优点:①增大工程桩承载力利用效率,优化工程桩数量;②上部荷载到地球的传递路径短,在筏板内产生的内力比较小;③可达到工程桩受力均匀,沉降均匀稳定;④上部竖向构件不会因为沉降差过大,导致上部结构产生比较大的内力;⑤可减少筏板厚度及减少筏板配筋。

1.2 项目实例比较

据文献[2-3]中所述,以桩筏基础总造价最低作为目标,其目标函数表述为:

Z=min(a1Z1+a2Z2)

(1)

式中Z表示桩筏基础的总造价;a1、a2:分别为筏板和桩基的价格系数;Z1、Z2:分别为筏板和桩基的材料用量;由式(1)可知,在筏板范围及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考虑优化筏板配筋及优化桩用量达到优化桩筏基础造价。

某安置房工程,地上32层,地下2层,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6°,风荷载标准值为0.6 kN/m2,为Ⅲ类场地土,桩筏基础,采用采用计算软件PKPM2010-V4.1进行比较。地质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全场分布,厚度为 0.70 m~1.80 m;②粘土,分布广泛,厚度为 0.80 m~1.80 m,该层属中等偏高压缩性;③淤泥1,全场分布,厚度为16.00 m~20.8 m,属高压缩性土;④淤泥2,全场分布,厚度为 7.00 m~17.5 m,属高压缩性土;⑤粘土1,全场分布,厚度为 1.50 m~8.9 m,属中等压缩性土;⑥粘土2,全场分布,厚度为 18.50 m~28.0 m,属中等压缩性土;⑦含粘性土角砾,局部缺失,厚度为 1.20 m~5.40 m,属中等压缩性土;⑧粉质粘土,全场分布,厚度为 2.20 m~11.60 m,属中等压缩性土;⑨粉质粘土,全场分布,厚度为 8.10 m~19.50 m,属中等压缩性土;⑩含粘性土角砾,全场分布,厚度为 2.9 m~10.60 m,属中等压缩性土。典型地质剖面图如图4所示。

图4 典型地质剖面

根据地质报告建议,本单体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选用含粘性土角砾作为持力层,桩径为800 mm,桩长为77 m,据报告参数计算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400 kN。初始布桩方式为均匀桩间距布置方式,如图5所示,工程桩总数为109根,筏板最大弯矩为6489 kN·m。根据竖向构件及竖向构件轴力分布情况,调整工程桩桩间距采用不同桩距布置方式,优先布置于竖向构件下,如图6所示,工程桩总数为94根,筏板最大弯矩为5742 kN·m。通过式(1)进行经济性比较,相同筏板板厚情况下,图6工程桩距竖向构件较图5近,筏板弯矩较图5小,筏板钢筋用量不大于图5;相同桩径、桩长、桩配筋的情况下,图6工程桩桩数小于图5;后一种工程桩布置方式明显具有减少筏板内力、工程量更经济等优势。

图5 均布桩间距桩位布置

图6 非均布桩间距桩位布置

2 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中应注意角桩冲切计算

桩筏基础中角桩冲切计算是设计中往往容易忽略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软件建模及计算,通过软件提供计算书,往往忽略对计算书进行复核,未对角桩冲切进行复核,为设计留下隐患。

案例为某安置房住宅小区,住宅最高层数为28层,筏板厚为1400 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 kN。经市场上某通用软件冲切计算后,结果如图7所示,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左下角角桩冲切安全系数大于右侧工程桩冲切安全系数,明显异常,通常右侧工程桩的冲切锥体比左侧工程桩的冲切锥体要大,应该左侧工程桩冲切安全系数小于右侧工程桩冲切安全系数,软件冲切计算结果正好相反。通过软件调出计算书,左侧角部工程桩冲切锥体顶面线已进入竖向构件,存在问题;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中的图8.5.19-2,冲切线与水平夹角应是大于等于4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5]中5.9.8.1条对a1x、a1y解释中可知,“当柱(墙)边或承台变阶处位于45。线以内时,则取由柱(墙)边或承台变阶处与桩内侧边缘边线为冲切锥体的锥线(规范中的5.9.8-1)”,如图9所示。

图7 软件中角桩冲切计算冲切线

图8 按规范角桩冲切计算冲切线

图9 规范中冲切锥体示意线(引自 JGJ 94-2008 图 5.9.8-1)

该两处均表示角桩冲切线应是大于等于45°。经手工复核,在冲切锥体顶面线按45°角位于竖向构件下时,应按规范调整为大于45°,顶面线应位于竖向构件边缘,如图8所示。图10为软件计算中存在的另一典型问题,图中顶面及底面冲切线在北侧是90°转弯,按图11冲切线明显要比图10短,因此,在实际冲切计算中,应按图11直接至筏板自由边。采用软件计算时,应对软件计算结构进行必要的复核才能保证结构安全。对桩冲切计算时,设计人员往往对规范理解不透彻,产生认为竖向构件位于冲切线内已安全,无须计算冲切的错误认识,盲目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更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复核,上述角部工程桩与边桩冲切计算结果均未达到规范要求。通过调整桩位及局部加厚筏板厚达到规范要求。

图10 软件中角桩冲切计算冲切线

图11 按规范角桩冲切计算冲切线

3 剪力墙结构下桩筏基础筏板外挑距离应适宜

高层建筑往往受水平荷载比较大,在基础底部产生较大的整体弯矩,导致建筑对边墙(柱)所受竖向荷载比较大,相应边桩反力比较大,建筑短向边桩尤其明显。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5]5.1.1-2公式:

(2)

可知,边桩距桩群形心距离越大,边桩所受反力越小。采用筏板外挑适当距离方式,工程桩布置于边墙(柱)外侧一定距离,达到加大边桩至桩群形心距离,往往能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既能减少工程桩,又可充分使筏板受力,充分利用筏板的材料强度。在满足工程桩桩数的情况下,一般边桩与边墙(柱)的距离宜为一倍筏板厚。在合适的边桩与边墙(柱)距离情况下,使筏板底弯矩充分发挥筏板材料强度,利于配筋,减少工程桩反力。桩筏基础中边桩与边墙(柱)距离过大,未能将上部荷载以最短路径传递给地球,达不到荷载传递快捷高效目的,同时往往会在筏板底部产生较大的板底弯矩,不利筏板受力。

案例同样为上述所提安置房工程,采用PKPM2010-V4.1进行试算比较,不同外挑距离进行的计算结果,如图12~图13北侧Y向弯矩值所示。在加大外挑尺寸的情况下,Y向筏板底弯矩明显变大。因此,剪力墙结构下桩筏基础筏板外挑适当距离,可减少工程桩反力,优化筏板内力。外挑距离不宜过大,应以一倍筏板厚为宜,以充分发挥筏板混凝土冲切强度。

图12 筏板底Y向最大弯矩等值线图

图13 筏板底Y向最大弯矩等值线图

4 结语

(1)在进行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设计时,优先考虑工程桩布置于竖向构件下部或靠近竖向构件布置,达到以最小的路径将上部荷载传递给地球,高效便捷,提高工程桩利用效率,对工程桩受力,筏板内力及基础沉降均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可减少因基础沉降导致的结构次内力。

(2)对于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角桩、边桩冲切计算,应根据概念及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手工复核,以防出现安全隐患。

(3)对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边桩应考虑外挑一定距离,一般不大于筏板厚度,利于减少工程桩反力,优化工程桩布置,同时不应距离过大,否则导致筏板产生过大弯矩,影响筏板经济性。

猜你喜欢
筏板压缩性弯矩
探讨某连续刚构桥梁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配束技术
叠加法在绘制弯矩图中的应用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高速铁路桩筏结构的筏板合理设计研究
建筑工程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散货船的货舱分舱布置对总纵弯矩的影响研究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