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逸璇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但其发展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我国大部分产业的发展依然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本投入大、技术含量较低,容易造成较多的污染,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力提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绿色消费,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绿色消费行为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以保护环境和有益健康为主要内容,如购买绿色产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本文从绿色消费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三方面阐述绿色消费行为的内涵。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更加突出,这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消费者在追求物质品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和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心理是产生消费行为的基本条件,消费者通过感官认识绿色产品,然后根据生理上的不同需求,了解绿色产品的优点,最后产生消费行为。绿色消费心理是转变人们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关键,能够促使人们产生绿色消费行为,加强人们的生态环境建设理念。
绿色消费需求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需求产生的,对绿色环保型产品的消费需求体现了人们的可持续消费观念。关注环境建设体现出的绿色消费需求是较低的,关注生态建设体现出的绿色消费需求是较高的,消费者的较高绿色需求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绿色消费需求可以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让他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使用低能耗的产品,减少生态环境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共赢。
消费者产生绿色消费需求,然后形成购买绿色环保产品的动机,最后形成绿色消费行为。消费者经过一定的环保知识刺激,把绿色消费需求转变为绿色消费动机,通过动力刺激行为产生。原材料所具有的环保性和健康性是绿色产品的主要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绿色产品的价格略高于同类其他产品的价格,因此,消费者需要有绿色消费动机的刺激,研究绿色产品的性能、材质以及环保性等,并与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根据自身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产生消费行为。绿色消费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和对生活的追求,能够促使绿色消费行为发生。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绿色消费行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区域内的大部分居民没有清楚地认识绿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内的企业缺乏产品生产转型的意识,绿色消费理念没有得到推广。对此,本文对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大部分产业发展还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西部和中部地区,工业和矿业相比其他行业占比更大,科技含量低、投入高、污染严重,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广绿色发展观念难度较大。区域内的企业缺乏绿色发展观念,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仍然沿用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较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绿色消费理念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且能够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的产生。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的观念,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够。许多消费者受教育的年限较短、素质水平较低,对绿色消费理念接受能力较差,缺乏绿色消费观念,不能产生良好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绿色消费观念在消费者群体中得到缓慢传播,人们逐步生产生活中进行绿色消费,产生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行为,区域内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我国绿色消费和相关生产制度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产生绿色消费行为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积极性,甚至有部分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影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任。
供给侧改革是在供给方面进行约束,从生产端入手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距,产业类型差别大,在西部内陆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高污染、高投入、低技术的特点,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与绿色消费的理念相悖。对此,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推广绿色消费理念的方法。
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生产要素和投资活动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无法保证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要素和投资的驱动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此,供给侧改革提出以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优势为基础,长远规划经济发展模式,完善相关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激发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能够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的文化传统、历史观念和环境紧密联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我国虽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的流动和融合进行了干预,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各种资源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供给侧改革可以优化区域的资源配置,使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源能够被高效合理地利用,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情况与生态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态环境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需要有生态环境的保障。因此,在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促进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的落实。在区域经济发展时,相关企业要控制排污量,避免过度污染,对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破坏。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创新,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材料改变生产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浪费,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让区域经济在发展中落实绿色消费观念,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加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绿色消费行为的关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加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增加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能够有效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区域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调整传统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当地企业发展转型,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可以为排污量大的企业提供一部分改造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企业停产改造,引入技术和设备,形成更好的发展方式。其次,要在企业内大力推广绿色发展观念,针对企业高层举办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活动和讲座,加深他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充分了解开展绿色生产活动可以享受的政策福利。再次,还可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当地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历史背景等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对人文文化特点鲜明或自然景观奇特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减少污染量大企业的数量。最后,可以对区域的绿色发展行业进行适当干预,制定相关政策给予补贴和扶持,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转型,促使绿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绿色消费意识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的产生,也是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一种重要观念。加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绿色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价格较高,许多消费者在选择绿色产品时,心里会存在许多犹豫和疑虑,对此,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措施,给予消费者一些补贴。如,政府可以针对绿色产品制定价格补贴或税收优惠的政策。在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时,政府可以给予产品价格15%或20%的补贴,让消费者购买到更加优惠的绿色产品。相关部门还可以与一些网上购物软件合作,让消费者可以通过网购享受到绿色产品的优惠,然后到指定地点自提商品,这样可以减少纸币的使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快速的购物服务,促进消费者增加消费行为,增强绿色消费意识。
目前,我国绿色消费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对绿色产品的销售规定不严,市场中存在许多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商家通过虚假宣传从中获取暴利,不仅影响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广和发展,降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任度,减少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也严重影响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平衡。对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体系,为绿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管市场上绿色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聘请专家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查,依据绿色产品的各项指标制定合理的价格;还要对商家进行后续监管,监督商家对产品的宣传行为,避免出现虚假宣传的情况;要注重提供与绿色产品有关的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绿色产品的检查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任度,增加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从而保障区域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想要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就要保证绿色消费市场的稳定发展。相关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产和产品环保化。有关部门要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为绿色消费市场提供有力保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绿色消费行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