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菲
(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绵阳 621000)
在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制造企业的外部竞争加剧,内部管理也不断调整,再加之国家多项税收政策的出台,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面对较多的不可控因素,税务风险发生概率明显加大。随着2016年10月“金税三期”优化版的正式全面上线,税收征管力度的持续加大,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制造企业需要把握“金税三期”特点,及时调整内部风险管理举措,有效规避和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金税三期”是国家电子政务系统重点工程之一,简单来讲就是国家税务局采用新型税务识别、征管信息系统,在数据集成和信息识别方面优势突出,可集中处理和分析税务数据。它主要包含三项模块,一是税务管理;二是核心征管;三是发票管理。通过“金税三期”处理税务数据,使用统一的税务管理流程、数据标准以及接入规范,实现动态税务数据监管[1],规范税收风险管理。
“金税三期”系统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人工智能化。在“金税三期”之前的税务系统存在局限性,比如识别发票信息仅能获取税金、税号信息。“金税三期”可识别所有税务信息,提高发票信息识别的效率。此外,信息识别由系统自动完成,智能化程度较高,人为识别失误得以规避。第二,信息透明化。可以仅凭发票的税号在“金税三期”中精准定位查询信息,动态跟踪包括制造企业上下游的每一笔应税业务,从产、供、销详细全面记录业务数据。税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比对,对重点税源和高风险业务一目了然,能快速判断企业的违规行为。同时,制造企业根据“金税三期”的数据记录,可对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等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三,监控严密化。“金税三期”中的发票模块增加了产品编码的信息显示和监督功能,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处于严格的监控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开增值税发票的情况。一旦出现假票或虚开发票的情况,认证链条就会断裂,监控系统就会将相关信息传递到税务系统,成为税务监控的重点对象。
制造企业的增值税虽已建立比较成熟的防伪税控机制,特别是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的推行,但税务机关方面的不规范操作,企业自身税务风险防控和应对机制的不完善,都可能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此外,国家为扶持制造企业而出台的增值税留抵、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亏损弥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一系列税收政策,为制造企业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合理的税收筹划才可能避免违规操作的风险。
合理的税收管理制度是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基础,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则是减少风险的保障。制造企业应当加强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和监督工作,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增强税务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性[2]。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税务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如缺少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制度条例不完善、风险防范自动化程度低,管控机制不到位导致税务风险影响范围扩大。
国家鼓励产业改革、技术创新以及解决财政收支矛盾,不断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制造行业适用的税收政策变化加快,企业税收人员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运用不及时势必导致税务风险。制造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不到位、对政策变化理解不到位,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会伴随较高的税务风险。
制造企业应该完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要求各部门都积极参与并配合税务风险防控,及时向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反馈应税业务数据。首先,制造企业的管理层需重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树立税收风险意识,从战略角度出发整体部署税务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在税务管理部门中设置风险管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统筹税务风险防控。其次,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防控制度,分别从税务风险意识、税务管理流程、人员层面完善等方面更新制度内容,针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中的应税业务,不断优化制度条例,保证物流、资金流、发票流适配。对业务部门宣传贯彻税收政策和税收风险,避免业财税的脱节。此外,还要明示关键环节,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加大对该环节的监管力度。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升税务风险防控效果。根据“金税三期”要求,制造企业需要打造优质的税务系统使其与“金税三期”系统对接,并且与生产计划、销售、采购、后勤系统等对接、融合,完成数据在系统之间的无障碍传输,实现内部信息互通。企业可逐步完善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依靠强大的信息系统对应税业务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判断风险影响范围以及深度,在有效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
税收政策变化对制造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控的影响较深,制造企业必须结合政策调整税务筹划方案、税务风险应对方案。首先,利用“税企直连”系统实时获取税收政策变化,对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熟练应用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省税金的目的。尤其是增值税的税率变化以及疫情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企业的影响巨大。其次,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向税务专管员了解“金税三期”的增值税发票管理要求并进行优化,在开票过程中高度关注产品类型、数量、客户等信息,保证发票信息与销售数据一致。最后,向税务机关和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咨询税务风险问题,寻求专业建议,从全面有效角度解决企业税务风险,消除潜在风险。比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可以通过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提高纳税申报的信息质量。
基于税务管理风险测评,制造企业应当建立税收工作自查机制,这也是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基础。制造企业要求各部门对税务风险特征、影响范围以及如何防控等熟练运用,自主评价税务风险以及管控成效,及时将税务风险相关信息反馈至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例如,物流部门定期清查盘点库存,核查物流运输数据;业务部门检查资金流以及业务项目运行情况,分析业务交易的真实性,并将数据反馈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资金流的收支状况,在会计科目中准确列支,通过对报表指标的分析,评估税务风险;审计部门需要实时跟踪各项应税业务运行以及纳税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税务风险[3],保障各项税务事项稳定运行。
制造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是提高税务筹划质量和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应集中资源对税收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升其政策理解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完成纳税申报。首先,邀请专家开展税务风险管理专项指导讲座。并且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不定期组织税收管理人员参与培训,以便其掌握最新政策。其次,合理划分税收岗位职责,明确税务防控责任,并辅以考核机制,全面提升税收人员效率和素质。最后,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税收管理团队,培养复合型人才匹配税务风险防控工作。
通过“金税三期”结合税收大数据和云计算信息反馈,对制造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做好税收整体筹划,找准节税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最佳结合点,确保企业收益最大化。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业务,重点关注诸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亏损弥补以及所得税税率减免和优惠期限等事项。
在“金税三期”背景下,税务管理风险类型趋于多样化,制造企业面对的税收征管压力持续增加,税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制造企业需将“金税三期”带来的压力转为发展动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势解决税务风险管理问题,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制造企业也应当密切关注税收政策调整,紧跟政策形势变化调整税务风险管理措施,建立业财税智能化系统,提升与“金税三期”的适配性,有效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赢得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