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奇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内容,形成“四史”。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方法。自此,全国上下开启了“四史”教育新热潮。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多元路径促进“四史”教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四史”教育也要以人为着眼点,深入剖析历史进程中的人物故事,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个人的小举动反映时代的大发展,以此提升教育实效。高校“四史”教育正是从人这个主体入手的,通过呈现“四史”人物饱满的理想主义气质、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大无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
戏剧“以歌舞演故事”,自古就带有宣传教育的文化功能。1904年,陈独秀以“三爱”为笔名盛赞戏剧的宣传教育功能,认为戏剧的宣传功能远胜报刊、杂志。别林斯基也曾感叹:“啊,去吧,去看戏吧,如果可能的话,就在剧院里生,就在剧院里死……”。从某种角度来看,戏剧与高校的“四史”教育在述人、叙事、明志等方面是具有共性的,即以故事为载体,使大学生从复杂的历史脉络中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用唯物史观来认知“四史”。
黄梅戏《五月的鲜花》是一部生动阐释党史的作品,所到之处好评连连。2019年更是跟随安徽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和文旅厅共同举办的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进入高校,为高校师生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理论课。该剧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1945年,皖南新四军为谋求和平主动让出根据地转移江北,同时关闭大江银行。为了给百姓兑换大江币,一支由9人组成的银行兑换分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成立了,并开启了为其5天的征程。小分队通过“约法三章”“银圆风波”“生死欠条”“黎明托孤”“江边话别”“书院涅架”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绝不让人民蒙受一分一毫的损失”的庄严承诺,一组生动鲜活的新四军群像跃然而立。观众无不感受到共产党人身上的情感硬度和信仰纯度。
黄梅戏《五月的鲜花》的成功首先在于其独特的人性叙事手法。编剧对抗日战争后期的历史史实进行了横截面式的描绘,摒弃了传统红色题材戏以战争作为叙事手段的常见模式,改以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为立足点。以抗日战争后期,皖江地区新四军的“换货币”政治任务为主线,揭示了新四军以民为本、凡事以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为立脚点的政治属性,突显了新四军的英勇品质。剧中,战争只是作为叙事背景穿插于情节发展当中,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创伤、家国之痛以及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才是剧作的重点。
故事一开始,一群新四军战士在执行任务前聚集在一起聊天,看似闲笔,实具真章。战士们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侧面描写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所具备的无私、英勇、奉献的美好品质。作为一部红色题材大戏,黄梅戏《五月的鲜花》采用人性叙事的手法,通过青年新四军“换货币”这一事件,让广大观众回忆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奋斗抗争的峥嵘岁月,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让他们更加真实地走近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
剧中的人性叙事还表现在对于人情人性的描写。生命与爱情的美好、死亡和离别的痛苦都在叙述的停顿中被有意识的放大,与今天的美好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艰辛,教育效果显著。
黄梅戏《五月的鲜花》的成功同样归功于其立体化人物塑造。“人物是叙事文学作品中的核心要素,人物形象的呈现是文学叙事的主要目的之一。”1而作为事件发生的行为主体,人物的形象特征与故事的产生发展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戏剧中的重要地位。福斯特认为故事人物分为两种。“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或性格人物,指的是人物性质平面化、单一化,自始至终表现出单一的人物特点。“圆形人物”则是多面的、复杂的和立体的。“一个圆形人物必能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给人以新奇之感。如果他无法给人新奇感,他就是扁平人物;如果他无法令人信服,他只是伪装的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绝不刻板枯燥,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活泼的生命。2”无独有偶,李渔也认为:“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仆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以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故也”3。
传统的红色戏剧大多塑造巨人式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与建国初期的文艺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奉行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戏曲人物的刻画。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大智大勇的杨子荣,这一人物成为当时戏曲作品之中类型化的代表。《五月的鲜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创作倾向,塑造了多位立体式的圆形人物。剧中的顾重光面对爱情勇敢率真,深情温柔“书院里递信笺”,“重返故地进书院,五味杂陈涌心田。梦中常把旧景见,她愈拒绝我愈是追上前。闲庭信步思绪远……檐上一抹斜阳薄雾绵”;面对命令,他坚毅执着,“理解人民利益要比命值钱,自信党的光辉照千秋,坚信新的中国史无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顾重光完成了从稚嫩、单纯的热血青年到成熟、坚韧的抗敌先锋的转变,是一个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女主角童华同样是一位富有个性的人物,接到上级安排的“换货币”任务时,她责任心极强。看着在一旁嘻嘻哈哈的顾重光,她批评道“即日起无关工作话休讲。”同时,童华又是一位感情极为细腻的女性,具有少女的娇羞与懵懂。她认为重光突然送情书的“举动冒失又贸然”,因此“无声拒绝信退回。”这无不体现出童华身上所特有的质感。剧中的其他人物如常庆、樱桃等人物,同样立体、富有个性。
《五月的鲜花》通过对小人物小事件的讲述,以小见大,重现峥嵘岁月,重塑可亲可敬的人,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心理距离,不经意间就增强了大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认知认同。“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相比于传统的说教,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起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共鸣,从而能帮助大学生从彷徨走向觉醒,使得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完成“四史”文艺作品与当代大学生的跨时空精神互动,实现“四史”文艺作品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学习党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学习党史,就是在为我们共产党员补钙、强骨。”
“作为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红色戏剧在凝练、呈现、发扬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精神的养成和实践极为关键。”4黄梅戏《五月的鲜花》将“四史”元素精妙的融入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设定中来,通过舞台呈现,使学生达成情感上的认同。1945年,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们距离解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什么要在这一时期主动让出根据地,什么是大江币,为什么愿意为了已经作废的钞票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历史背景很复杂,很难用几句话或几段文字讲明白。而该剧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象生动的演绎,缩短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更有助于激起人们对于历史的情感共鸣,实现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剧中的角色虽然只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但却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顾重光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金融家“干金融!为咱们的新国家管好钱袋子……”,童华的梦想则更为质朴就是“我想有个家,结婚生子,做个好妻子,好母亲……”,但就是这种简单平凡的理想,在那样的时代都没有办法实现。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直面遗憾不悲切,坚信来日梦能圆。自从加入小分队,一日胜于一百年。更坚定人生抉择路走对,更理解人民利益要比命值钱,更自信党的光辉照千秋,更坚信新的中国史无前。”剧中的“宝贝模板”实则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伏笔,顾重光重视它胜过重视自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模板,更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他们幻想着新中国诞生,幻想着新中国诞生后再去完成自己个人的梦想,即发行一种比“大江币”还要漂亮的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认知,进一步深化理性的思考。帮助青年学生“懂国家之事、明爱国之理,使自己内心的知国之明更加彰显。”5引导他们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将“四史”文艺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熟悉历史面貌、把握历史规律、体察历史真相、勇担时代责任;可以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获得稳定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如何更好地发挥戏剧文化功能,找准切入点和教育点将红色戏剧融入高校“四史”教育,则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刘二永.类型的极致化——中国古典戏曲人物形象论[J].中华戏曲,2017(02):93-103.93.
[2] 佛斯特.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63-64
[3]本社编. 李渔全集 第 3 卷 闲情偶寄[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10.
[4]梁钦,王燕妮.红色电影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思考[J].电影新作,2021(01):133-138.
[5]赵琳.“四史”文艺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