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云
黄梅戏《燕子归时》是一部新编现代戏,该戏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展演,是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燕子归时》主要讲述了女大学生柳燕放弃城里的工作,甘愿回到故乡承包茶园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展示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新面貌。我在该戏中饰演女一号柳燕,接到这个演出任务,既兴奋激动又感到压力很大,如何去塑造舞台上“柳燕”,对我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首先,关于对“柳燕”角色的塑造。拿到《燕子归时》剧本,我拿出纸笔认真做起了笔记,以便对角色进行系统梳理。第一步是确立人物身份,剧中“柳燕”生长在农村,是个农村青年,通过考大学进入城里工作,端上了“铁饭碗”,成为省农科所科研人员。同时,柳燕还是个孤儿,父母双亡,是姐姐含辛茹苦地拉扯她长大。虽然是孤儿,但这个人物却不悲苦,可以说她虽然失去了父母,但并未失去爱,她在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乡邻们也给予这对姐妹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爱,正如唱词中唱到“一双袜,一件袄,一锅粥,一碗药……姐妹二人怎把这恩情报”,因此柳燕在成长过程中并未感知到世道险阻和生活艰辛。第二步是塑造人物。人物塑造是建立在人物身份认知的基础之上,柳燕是个农村青年,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柳燕身上既有农村青年朴素的一面,同时也有城里白领时髦的一面,把握了这个基调,我对柳燕的角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在塑造柳燕形象时着力塑造她阳光积极的一面,少不更事的一面,甚至还有任性倔强的一面,避免往悲苦和消沉的方向塑造。所以大家看到舞台上的“柳燕”青春靓丽、时尚阳光、任性倔强,让人又爱又恨,但很少对她悲苦的身世产生怜悯之心。
其次谈谈我的表演体会。《燕子归时》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是大家口中的“现代戏”,也是旦行担纲的现代戏,相对古装戏而言,现代戏在表演上很吃亏,因为没有古装戏的水袖,也没有古装戏的褶子,在身段表演上既不能发挥水袖的长处,也不能走云步、脚尖步,因此许多古装戏的身段和程式完全被摒弃在现代戏的表演中。在观众看来,现代戏的表演身段只剩下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一点也不好看。因此在《燕子归时》的表演上,作为一名年轻演员,我始终较着一股劲儿,卯足力气要把这出现代戏拿下,争取在现代戏的表演上留下我的痕迹。为了琢磨身段演出,我把京剧样板戏反复观看,同样是现代戏表演,京剧样板戏的身段表演是教科书式的,我一边看京剧样板戏的表演,一边在家里比划和琢磨着该戏的身段,惹得家人以为我走火入魔了。在这部戏中我的身段多数是“收”而不是“放”,因为没有水袖和褶子,我的双手表演的尺寸始终以腰部为参照,多数时候紧贴腰身,需要表演昂扬和激烈的情绪时才会有双手举起大开大合的手势。当然传统的身段表演也被我巧妙地穿插在表演中,例如第六场在父母坟前抓阄,为了增加燕子悲壮情绪,我双膝跪倒坟前,利用传统戏曲的“膝行”,一步一行向父母哭诉,每当此时,我总能听见台下观众的掌声,这说明“膝行”的传统身段用对了地方。
最后谈谈我在该戏中的唱段。《燕子归时》共有七场,几乎每场都有我的大段唱腔,非常消耗演员的体力,而每一场的唱段都紧跟剧情,或喜或悲,或昂扬或低沉,高低声之间的转换,从高兴到悲伤的情绪转换,都在考验戏曲演员的唱功。为了唱好这场大戏,事先我做了大量功课,前半部是明唱暗收,只用三到四分的劲,唱到后半部,我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体力还能跟得上,因此后半部是大唱大放,有多少劲就使出多少劲,不再藏着掖着。对于有经验的戏曲演员而言,场上的“唱”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讲究二字其实就是层次,前辈的老艺术家们也经常谈到这个话题。举例而言,《燕子归时》有两场戏比较难唱,第四场的茶叶外销失败,燕子创业的理想破灭了,“一声初雷炸晴空,春光顿时山迷蒙。无端风波平地起,万般希望转头空。头晕血涌,心痛人懵,面对着众乡亲,我无地自容”,八句唱词,长短句结构,要唱出燕子的悲伤和羞惭。而第七场与姐姐分家抓阄,燕子抓到“走”,顿时感觉天塌地陷,跪在父母坟前痛诉,“刹时身心都寒透,心神俱散泪自流。爹娘爹娘你们好糊涂,为何不把女儿留……含泪赶来众乡亲,把儿抱在怀里头。从此百家衣裳千家粥,渡儿饥寒遮儿羞……”。这也是整出戏的核心唱段,唱出燕子的绝望。两场都是悲戏,茶叶销售失败是创业的失败,这场悲戏我刻意唱出燕子的“羞惭”,而最后一场抓阄抓到“走”,则是亲情的决裂,和亲生姐姐闹到分家的地步,我唱出了燕子的“绝望”。
对于青年黄梅戏演员来说,表演是综合艺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运用戏曲的身段、唱念来塑造角色,用心去揣摩角色,表演还得时时掌握“度”,用力过猛则失真,合规合矩则平庸。舞台上的“燕子”表演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通过这场大戏的锻炼,收获了成长和进步。希望我塑造的燕子,让当下的戏曲观众能看出新时代青年演员的担当责任和他们昂扬的精神面貌,从而让更多的观众喜欢黄梅戏,爱上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