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事业单位高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新经济背景下,高效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员工的合理配置,但许多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让事业单位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是目前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人才、信息、科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三大核心力量。此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事业单位在市场中实现良好发展的要求,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为事业单位顺应市场客观需求的必然途径。事业单位指以政府管理、公益公共服务为主要发展宗旨的一些大型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以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多个领域。事业单位充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能够在内部构建一个和谐的经济管理发展环境,更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1]。
事业单位人员的薪酬由当地消费水平及财政收入水平决定。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共享理念对人员结构和人力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相应的员工薪酬结算方法也应当发生变化。在以往的人力架构和人力关系中,薪资结算程序比较单一,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只负责自己的专属工作领域,没有兼职工作,只需要结算本职工作的薪资。但在当前阶段,受共享经济冲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领域的工作后,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兼职其他方面的工作,这对薪资的结算要求有所提高,不仅需要计算员工在本职岗位上的薪资待遇,还要根据兼职的内容计算出在其他领域做出的工作量,给予相对应的薪酬。事业单位不能使用以往的薪资结算方式,必须设计新的计算方式,确保员工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回报[2]。需要坚持公平公正的结算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工资结算没有失误。
如今,许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与管理理念的滞后性具有很大的联系。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新经济背景发展的特点和新经济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缺乏充分的认识,一直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充分了解新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积极地创新,导致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会处于被动状态,最终无法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3]。管理理念滞后、不采用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策略,既是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新经济背景下,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业单位首先要做好员工的选聘和培训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招聘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员工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转变工作理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在岗位竞争中拥有优势。事业单位在选聘和培训人才时,需要根据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选拔招聘制度,从而选聘出有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人才,让他们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事业单位要对选聘的工作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工作,将人才培养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之一,让员工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保持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岗位技能,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与培训过程中,需要以文化传输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关心员工的利益,帮助员工在工作岗位中快速成长,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要关注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为员工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要与员工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建立员工帮扶机制,使员工在合理的员工帮扶机制下快速成长;事业单位可以发展全民健身和文体娱乐活动等,使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中能够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4]。
人力资源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对象。如今人们的思想行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重视维护自身利益,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保障员工的基本利益,建立能够有效传达员工问题与心声的桥梁,重视每一个员工的心声,成立小组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及时解决问题,并且给予员工心灵上的安慰,对员工在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升员工的整体满意度[5]。定期安排工管理部门与员工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职工的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保障员工的利益,对事业单位的不良风气及时进行整治,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事业单位的诉求不同,所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顺时而动。首先,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不同用人需求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理念;其次,改良并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而是立足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在磨合中深入探索属于事业单位的良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6]。
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根据具体状况,寻找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利用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方案处理问题。事业单位想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一方面,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当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事业单位绩效。提升管理水平的前提是做好基础管理工作,这也是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基础管理包含四个方面,第一,管理基础数据,如员工薪酬、考勤、履历信息等:第二,管理业务处理,设计基本业务流程,即程序化内部业务,如招聘流程、绩效考核流程、培训流程等;第三,管理内部控制及实施进程;第四,管理员工行为。
网络使得社会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共享经济出现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朝着数据化和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步伐。利用先进、优秀的管理理念,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成为事业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