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朱小檬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精神也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尚未成熟,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中国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若干“中国”概念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1]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随着时代以及实践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并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内涵,如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的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局势,各国间文明相互交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文化氛围,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大学生思想体系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辨别外来思想。
1.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3]爱国是具体的、现实的,它体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和奋斗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运用毕生所学发展祖国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用一颗爱国之心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发展中;深入太行山、用毕生所学帮助农民致富的李保国;“宁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对他们来说,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
2.众志成城、同心同行的团结统一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历史,各民族间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形成了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战胜了2003年非典、2008年特大洪水和汶川大地震的磨难,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饱受磨难而愈发坚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面临各种重大灾难的挑战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华儿女积极捐款捐物,各地官兵、医护人员纷纷赶往前线进行支援,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新时代,我们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风险与挑战,但只要中华儿女同心同力,汇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凝聚力。
3.亲仁善邻、同舟共济的爱好和平精神
中国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时代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性组织的会议,为世界的发展献言献策。“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周边沿线国家的经济的发展,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维和组织的行动,中国国际医疗队多次深入到非洲等一些医疗水平较低的国家给予其医疗援助,中国的高铁技术帮助了许多国家实现交通快捷便利,对于一些贫穷、发生困难的国家,中国始终秉承亲仁善邻、同舟共济的爱好和平精神给予物资和技术的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中国爱好和平,并以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有勇气、有胆量的勤劳勇敢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人强调“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中国古代就有苏武牧羊、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象征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典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更是不断发挥勤劳勇敢的精神,修建了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等等。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保持着勤劳勇敢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能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5.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
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都具有不怕吃苦,敢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敌人数量较大、武器先进的不利局势下,中国人并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略,取得了最终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复杂局面,面对国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核武器威胁,毛泽东提出“原子弹一百年也要造出来”。“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其他原子弹建造者一起,深入大漠戈壁,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很多数据都是他们一点点用笔算出来的,最终,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改革开放后,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升空,北斗卫星覆盖面越来越广,许多先进国防科技设备从无到有再到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所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其蕴含了丰富的时代特征,其核心是改革创新。首先,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着眼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邓小平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同时中国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逐步打开了国门,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把时代精神融入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其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胆进行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发展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积极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和技术手段,增强全社会积极创新的活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最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加强改革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更有时代价值的内容。新时代涌现出来了许许多多的新的人民榜样,如“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等,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范本。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善于引导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去解读当今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去帮助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4]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立足于教材,深挖其中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积极备课,重视理论课教育,并将理论课内容与具体的事例相结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同学们真听、真会,使大学生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要重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思政课教师应及时向学生传达社会最新热点情况,开阔学生的视野。新时代,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外界声音,弘扬优秀中国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并引导学生正确辨别外界信息,学会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
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推进大学思政课教学成了所有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首先,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授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入网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先进文化构建网络阵地,让先进文化在网络中充分发挥作用,以抵制国外各种势力的攻击。”[2]262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充分挖掘网络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内容。在网络空间,人们可以迅速从中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新闻,并和全国各地的网民对国家大事交换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眼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的有利资源,通过一些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观念进行传播,这种方式采取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其内容更加易于被大学生接受。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正确的理论又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大学思政课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过硬的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新时代下许多大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义务助教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为有需要的地方捐款捐物等等,这些平凡的小事不仅能够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汇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力量,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传递青年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当代青年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首先,大学思政课要弘扬社会主旋律,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符合;其次,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心同学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都有所不同,来到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一些学生面临着一定的生活和学习压力,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给予其积极健康的情绪引导,使其拥有直面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最后,大学思政课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大学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政治课其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学科,其思维模式和专业水平也有所不同,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引导思政课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其综合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