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春 于丽荣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给予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党建的意见。2017年,《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双带头人”思想,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作用;2018年,针对“双带头人”实施实践出台了《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具体的要求及任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高要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高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双带头人”重要思想。[1]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实践作用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党建寻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路径。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党建是首要任务,而“双带头人”实践教育的开展发挥的是引领作用;在实践教育中,应该扮演好领头羊、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而党支部书记则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榜样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要认真学习与贯彻党的精神、要求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及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既是引领者,又是指挥者。
在高校基层党建中,党建功能的弱化成为实践的重要阻力,基层党建中普遍存在政治功能的弱化,党建规划、严谨性缺失,党员管理不够严格。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党支部书记是“头雁”,是党建的主要策划人、指挥者,承担的是党建使命,可以说是党建中的主要责任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只有有能力的党支部书记,才能成为优秀“双带头人”,将整个党组织带好;因此,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双带头人”实践活动开展中,党支部书记便成了首要问责人。
中共教育部门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日益重视,并且提出了“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将“双带头人”在高校基层党建中全面落实。为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认真贯彻“双带头人”培育思想,加快建设的步伐,积极组织学术、党建各项活动,以实现立德树人、科研全覆盖。[2]基层党建是重要的工作,并非短期内就可以完成,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增强思想领悟,提高综合素养,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实践的全方位覆盖。
当前在很多高校中,党支部书记都是一些具备较强科研能力、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的党员教师任职,不但要出色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而且还要兼顾党建工作。党建涉及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既要及时缴纳党费,又要负责文件的传送、新党员的建设等,这都需要党支部书记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其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由于其成就感及晋升的机会都是由教研业绩决定的;因此,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进行科研。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教研工作上,对党建工作有所忽视,一推再推,甚至存在敷衍现象,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而一些老党员教师,虽然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也无须进行评职称,晋升压力较小,但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却往往会有重视党建、忽视科研的思想。总而言之,当前在高校党组织“双带头人”实践工作中,科研与党建失衡,在很大程度上使头雁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阻碍了“双带头人”的培育。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党支部书记不仅扮演学术领头羊的角色,而且还要对科研、党务工作了如指掌。但是,实现科研、党建结合实属不易,需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这也是令很多教师党支部书记感到困惑的事情。[3]具备较强科研、学术水平,良好群众基础,较大发展潜能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术的研究,日常工作安排得很充实,往往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党建。另外,部分有活力有思想的年轻老师,虽然在学术研究上占据了优势,但是缺乏党建工作经验,威信较低,在基层党建中往往出现不知如何去干的局面,能力水平有限,进而积极性受挫,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不利。
在国家党建政策的不断完善与优化中,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所承担的责任较重,面对复杂的工作,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落实,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党支部书记每日的工作除了科研及教学,还要兼顾基层党建中的各项工作任务。科研及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了,日益增加的党建工作使他们难以更好地投入,精力有限,工作缺乏热情、积极主动性。而且党建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极易使教师产生倦怠感,对后备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当前针对高校党支部书记也设计了相应的津贴,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难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认同感及归属感,进而失去了工作热情。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双一流高校政策的提出,全国范围内各个高校开始积极融入基层党建,根据本校具体发展需求,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科研计划和分层目标及相应实施方案;虽然为高校基层党建提供了思路,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计划、目标、方案成了一种摆设,流于形式。高校对教学科研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却未能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党建上。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党支部书记,大都由党员教师担任;由于其是党建领头雁,因此,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较强的责任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愿意在党建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4]由于当前高校在对党支部书记评价方面存在严重的主观色彩,评价标准模糊,没有构建相应的考核、激励体系;因此其工作积极性较低,存在敷衍了事现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工作内容也局限于上级规定范围之内,阻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工作压力较大,需要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在将“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积极落实的同时,使其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首先,调整思路,拓宽管理思路。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党员教师提供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各个高校形成合作关系,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系。一方面,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吸纳新的管理思想,进而应用于日常党务工作中,平衡科研与党务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借鉴他人创新性的管理方法,缓解党支部书记工作压力。根据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及学科设置情况,做到切实可行。高校要适当调整支部的设置,还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并或重组现有的党支部岗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科研、课题小组为重要基础,将各个支部人员配备齐全,确保每个岗位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以使党支部书记日常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党支部书记是党建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其选拔应该设计严格的标准。可以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有党员教师都可以参与,能者上,庸者下。对参与选拔的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既要了解其学术水平,又要掌握其党建工作能力,确保选拔的党支部书记不仅仅具备专业的科研能力,而且热爱基层党建工作,始终保持初心,积极主动参与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针对党支部书记要强化培训,以高校具体要求为重要的依据,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内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以党性教育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培训的形式,进而使培训方案更具科学合理性、个性化。另外,还要组织参加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主题设计及小组探讨的方法,促进基层党组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丰富党员教师的工作经验。党支部书记能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基层党员教师积极配合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科研、党建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双带头人”工作积极性、热情,就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首先,要明确考核时间、内容、形式,保证考核活动的开展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符。考核时间可以是每学期1次,也可以每学年1次;考核形式可以是民主评议,也可以是上级考核或自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核要确保全面化、系统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其次,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将其与党支部书记评优、晋升、奖励、表彰等挂钩。[5]考核结束后,要采用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的方法,物质方面,可以为表现优秀的党员教师发放一定额度的奖金;精神方面则可以为其提供晋升、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还要给予“双带头人”以尊重,维护其话语权、决策权,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收获成就感、认同感、荣誉感,进而工作更加积极,时刻保持饱满的热情。
当前科研人才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方面,对党建不重视;党建人员每日工作繁忙,又无心科研。针对此现状,面对人才紧俏、实践工作质量较低等问题,高校要加大对后备人才培养的力度,将“双带头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有思想、有能力、有魄力的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后备人才选拔,以“双带头人”实践工作整体要求、重要目标为基础,构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科研、党建有效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中,要确保人才既是科研能手,又具备良好的党建能力,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高校健康长远发展。
在高校工作管理中,学术研究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两项各自独立的工作,新时代需要的是既具备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党务工作又较为出色的综合型人才,这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将二者有效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双带头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为此,高校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积极应对挑战,开拓创新性的发展路径,为科研、党建双促进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守教育主阵地,为人民、社会及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