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霞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商务礼仪课程作为高校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立人教育’”[2],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去,发挥商务礼仪课程隐性协同育人的作用,这是该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共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肩负着育德育人的职责。课程思政的践行者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的提出,实质上就是提醒教师不忘教育的初心,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的初心。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竞争日益严峻,各种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言论和行为此起彼伏,而西方对中国在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渗透和“洗脑”越来越严重。受此影响,一些人信念模糊、利益至上、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思想占据主导,物质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精神文明的缺失为代价,因此,国家近年来多次提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高校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每一位教师必须站好阵地,利用好手里的课程武器,打好课程育人的“漂亮仗”。因此,商务礼仪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忽视课程思政的短视教育行为,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有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人才。
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前,从课程层面,高校的协同育人工作更多地落在思政课程上。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更专注于本课程知识的传授。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该课程教学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再附加课程思政内容,势必会挤压部分学时。教师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深,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与礼仪课程教学关系不大。高校的育人职责绝不是某一门课程的任务,它需要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共同发力、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改革是高校大思政格局多维建构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教师要有在常规教学中融入正确的苦乐观、荣辱观、道德观、公私观进行教育的意识,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孔子曰:德者,本也。良好的礼仪素养能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是每一个人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要素。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商务礼仪素养参差不齐,不能令人满意,很多高校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开设了商务礼仪课程。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礼仪素养不高与学生礼仪教育不足有关,而从其深层次原因来分析,大学生心态浮躁、言行失当、待人接物不尽如人意等现象严重,根本原因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存在偏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通过将课程思政引入到商务礼仪教学,结合“三观”的恰当引导去开展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从思想层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为商务礼仪教学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商务礼仪素养的提升。因此,课程思政的落实是确保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人类的文明发展发端于对信仰的追求,正是一代代人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才有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礼仪教师育人职责的实现,离不开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离不开理论学习,礼仪教师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感悟、思考并内化为行动自觉,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国家和民族,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立场正确。理想和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礼仪教师要把自身信仰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毫不放松。
《礼记·学记》有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此,教师必须以人格感染、情感交流去影响学生、打动学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曾指出,教师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礼仪教师要注重个人道德情操的培养,坚守精神追求,涵养作风操守,提高做人的格局,提高人格魅力的感召力。在此基础上,礼仪教师还要注意铸就高尚的师德,热爱教学、关爱学生。只有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才可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顾风雨、砥砺前行。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热爱教学,在各方面关爱、尊重学生,是教师高尚师德的体现。礼仪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理解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信任教师,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扎实的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教师“所具有的眼界和视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眼界和思路”[3]。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渠道。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元,教学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数字化网络教学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对于教材上的礼仪知识,学生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如何让实体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无疑是当前形势下礼仪课程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力意识业已觉醒,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边界意识更强。如果依然用老的思维方式教育当下的大学生,显然无法适应。因此,礼仪教师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学习新生事物,扩大视野,转变思维方式,把握时代特点,更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顺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商务礼仪教师必须有能力将思政教育自如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商务礼仪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德育目标重新梳理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商务礼仪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践,可以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4]商务礼仪课程思政首先必须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贴合课程思政主题的。例如,在讲到礼仪分类——仪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奥运选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泪洒赛场的瞬间,观看国庆阅兵仪式的精彩画面等,通过升旗仪式、阅兵仪式的展示,传递仪式礼仪知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家荣誉感等。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恋爱、就业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年大学生因这些问题导致的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不失时机地传达和谐美好理念。例如,当讲礼仪的尊重原则时,我们可以播放大学生寝室矛盾问题调查新闻,说明寝室矛盾对大学生的危害性,进而与学生分享人际交往中尊重的重要性。当寝室成员生活作息不一致时,大家可以互相适当调整一下作息时间,这是对室友休息权的尊重。这种尊重本质就是对他人的关爱,这种关爱能换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心的大学生活,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而关爱和尊重他人正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在校期间能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大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必然也能关心同事、关心社会,充满了正能量,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必然之路。职业精神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精神与操守。职业精神教育不是生硬地强加在教学内容中,而是根据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去发现挖掘而来,这就需要商务礼仪教师要具备一双发现这些思政元素的“慧眼”。课程思政元素有时是显性的,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而大部分是隐性的。例如,教师在一次商务礼仪行为视频作业中发现,有的小组作业拍摄画面清晰、配有字幕、画外音、舒缓的背景音乐,一看就是用心之作。在优秀作业分享课上,该组学生表示,为了将作品打造到最好,头一天晚上深夜还在修改作品。因此,教师在点评作业时,除了就视频中的课程知识和技能进行点评外,还可以不失时机地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育。虽然作业不是工作,但是学生用心制作作品,追求细致、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体现,它是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备的职业精神。教师将工匠精神、职业精神教育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环节中,这既能让努力完成作品的学生更加坚定了用心做事的态度,也会触动没有认真完成作品的学生去反思改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了职业教育。
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多的关注课程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容易忽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而课程思政的推进,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关注课程的德育功能。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5]。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必须是自然且不露痕迹的,唯有如此,学生心理上才不会因为觉得突兀而去抵触。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这是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变化,有能力创造让学生去参与、去展示、去探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去思考,实现自我成长。例如,在讲解微笑语时,商务礼仪教师可以寻找商务活动中人们的微笑图片与学生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去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互动结果,从微笑知识点分析自然穿插劳动教育、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这种思政教育方式不着痕迹,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观看、师生思想进行分享碰撞,内心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认可。通过这种教学设计,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协同育人的目标。
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它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回归,“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决定了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只有顺应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积极尝试思政教学改革,才能在课程思政大格局中将育人作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