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摘要: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新标准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因此在小学足球教学中采用分组分层教学。不仅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从如何对学生进行基础测试、建立技术档案;怎样发挥小组长和层长的领头羊作用,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分组分层;教学;小学足球选修课;评价方式
1.研究分层的目的
分组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应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组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研究方法
2.1 进行基础测试,建立技术档案
在分组分层之前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足球技能的基础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的动作技术,记录其基础测试的成绩,建立技术档案。老师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如表1),基础测试的三个项目,得2个A以上者属于A层,得2个B以上者属于B层,其他的是C层。经过测试只有小部分学生能进入A层,大部分的学生在C层;然后从A层选1名学生,B层选2名学生,C层选4名学生组成一个7人的小组。按照这样的层次进行异质分组。
2.2 选出组长、层长,发挥其“小老师”的作用
每个班的学生人数是42人,按每个组7个人计算,可以分成6个小组,每一个组设一个组长,组长由A层的学生担任,每一个层次再设立选一个层长。这样班级的整体学习模式和管理框架就出来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长和层长的作用。
分層教学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如表1所示,老师在A层进行绕杆运球教学的时候,可以指派A层的层长或是已经熟练掌握该技术的学生去B层进行用双脚绕杆运球教学技术的教学。以此类推,让B层的层长或是一个已掌握所要教学的动作技术的学生到C层进行单脚绕杆运球的教学。
教师对A层学生进行了技战术教学时,也要组织B层和C层的学生进行观摩学习。然后再让A层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各个小组进行形式多样的比赛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技战术。既让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又能树立学生学习足球的信心,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2.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行分组分层教学管理,需要各个小组长和层长的积极配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帮助其他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此评价的时候要给每一个组长和层长加分,组长以带领小组比赛的成绩来确定加多少分,分值是5—10分。层长以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来确定加分,分值是5—10分。
教师在选修课的前几次课对学生进行了基础测试,记录好成绩,做好档案。A层学生、B层学生、C层学生的个人档案基础分分别是70分、55分、40分。A层学生不用进行期末测试,B层和C层要进行期末检测,测试的项目和要求详见如表1。每一个项目上升一个层次者得10分,上升了两个层次者得15分,没有上升的不得分。比如说一个C层的学生原来是2个C和一个B,期末检测的时候得了1个C、一个B和一个A,那么个人的得分是40+0+10+10=60分。
过程性评价是管理好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最低
分是-20分,最高分是+20分。负分的出现是因为要管理好A层和B层的学生,让他们不要以为有60分就可以了。课堂上不认真上课就有可能不及格。课堂纪律分是负分直接取消组长和层长的身份,另外选人。
3.结果和分析
3.1学生自信心的提高
实行分组分层教学以后,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有部分学生老是认为自己缺少运动细胞,怎么学都达不到其他同学的效果,慢慢的放弃对足球的热爱。现在分组分层教学实施以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基础打好了,学会的技能越多,自信心也提高啦。
3.2培养团队精神
分组分层教学的多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一个人进步,全组进步,一个人危机会影响组长和层长的管理分,提高了他们的团结、自助,互律的精神。
4.结论和建议
基础测试帮助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为他们建立技术档案。这是实行分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前提。
分组分层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共同发展的空间,通过一年的实践教学。虽然学生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和学习能力有了提高。这种分组分层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
但是每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学生的分组分层难度大和耗时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偏激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消除B层和C层学生的自卑心理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总之,分组分层教学是一个需要多加探讨、深入摸索的实践方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得到更好地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海镝 《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J] -成都体院学院学报 2003.5
[2] 陈雪梅 《体育评价再认识》 [J] 体育与科学 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