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VLOG叙事创新及意识形态构建研究

2021-11-24 05:08徐霜艳刘宣如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

徐霜艳 刘宣如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总体战中,VLOG以其较强的纪实性和高效便捷的传播在疫情报道类型中脱颖而出,其以疫情期间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直面疫情的灾难性,成为抗疫故事的重要叙事手段,并在叙事中完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艺术化构建,赋予了抗疫报道新视觉文化内涵,凸显出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文章从叙事创新和意识形态构建出发,解读抗疫VLOG独具创意的叙事及中国式意识形态。

关键词:VLOG;叙事手段;叙事创新;主流意识形态

一、抗疫VLOG叙事策略及叙事创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批武汉本地Vlogger拍摄的武汉抗疫主题VLOG走进受众视野,如《武汉日记2020》、《在武汉》、《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等,抗疫VLOG正是利用VLOG这种新兴媒体,通过叙事直击武汉民间疫情现场的典型实践之一,并成为疫情报道的有益补充。

(一)抗疫VLOG叙事策略特点

1、群像记录——全景式记录

“群像”表现方式大多是以群像的刻画来进行一个时代或集体的缩影式呈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是全人类面临的一次巨大危机。在人物的选择上首先要求有时代性,能够反映时代的某种特征、气质和风貌,第二是个人故事,需要特别的故事,承载足够大的选题意义。《武汉日记2020》导演林文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拍摄主要是围绕“人”,如主人公之一的肖雅星,酒店联会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处的发起人。又如主人公之一的松鼠哥,通过微博平台免费向确诊患者捐助药物克力芝。再如主人公之一蒙捷物流司机王师傅,负责运送牛奶物资。此外还有在超市买菜、在公园遛狗的武汉市民;被困在城中无家可归的打工者;背着设备给老旧小区消毒、日搬千箱矿泉水给医护人员的志愿者等。在个人故事的呈现上,他并没有选择性地规避确诊病人及病人家属,而是直面疫情的灾难性,在第十一集《送药2》中,一位女孩的父亲因感染离世,女孩情绪崩溃,在镜头前毫无保留的展现了无助和脆弱的一面,疫情现实的残酷在这一刻最大化,这样悲剧性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疫情救治的难度,将叙事情绪达到一个高潮,引发了受众的反思与共情。

2、建立分集叙事模式

在复杂的疫情背景下,让受众第一时间接收到真实的疫情信息,利用长篇幅和娓娓道来的方式显然不合适,而VLOG的短小、精简可将宏大的疫情主题微缩成细小具体的内容,以个人生命的视角切入疫情宏大背景,凭借丰富生动的细节描述,给抗疫VLOG增添了生命的体温,让受众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武汉日记2020》建立分集叙事模式来看,镜头对疫情期间武汉人民的生活和志愿者、医疗团队等进行多方位拍摄,并在后续的传播中以一种既跳跃又连贯的思维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的视频日志,整体上保证了抗疫主题的完整性。虽然单集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但《武汉日记2020》全篇共十九集,总时长约180分钟,整体信息承载量非常庞大。

(二)抗疫VLOG叙事创新

抗疫VLOG实现了历史价值与实时价值兼容。其历史价值是基于镜头拍摄下生活在武汉的人民共同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包括武汉人民生活状态以及来自各行业的人,镜头永远且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力所能及地付出以及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的身影,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和奋斗瞬间,不断积累重要的经验并能警钟长鸣。其实时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格的制播同步。民众作为新冠疫情中的利益主体,在面对重大卫生公共事件的突发,其危险性、威胁性会引起民众的恐慌情绪,如果不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对疫情防控的有效展开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会有不小的危害。而制播同步能最大限度避免因对疫情真实情况的不了解而产生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武汉日记2020》第一集拍摄的是武汉封城第一天的生活,发布时间是当天下午6点,林文华第一时间将武汉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生活状态、公共场所运营情况发布出来,有利于全国人民最快、最直接了解到武汉民间情况,抛去间离感,有助于民众在获知疫情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林文华在采访时表示全世界都在关注武汉这座城市的命运,他作为一名记者更有责任与动力去做这件事,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看到真相,消除恐慌;二是对人们疫情背景下热议或产生质疑的某些问题进行正面实时解答,林文华作为志愿者,对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微采访,如“呼吸机是否能救治”、“医院现在具体时间什么情况”等,尽可能搜集最准确的解答并进行报道,为打破谣言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努力为广大民众挖掘深层的真相。

二、抗疫VLOG纪实叙事风格

(一)采用“VLOG+新闻”模式

以往重大政治事件的新闻报导重宣传轻互动,风格严肃。但自2018年以来,VLOG的表达形式得到了主流媒体的认可。如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和2019年的全国两会,VLOG新闻成为主流媒体纷纷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成为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爆点和亮点之一。新华社在2020年12月29日评出2020年国内十大新闻,新冠肺炎疫情便是其中之一,抗疫VLOG在形式上采用的就是“VLOG+新聞”。其第一人称和生活化视角,取代了以往严肃的新闻叙事,在对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同时,更有一种关注幕后故事的感觉,使受众形成了一种在场感的社会互动。疫情报道中,VLOG和疫情实事相结合,有利于疫情信息在抢时间、抢速度、真实公开的大考中传播,这样的结合得益于“公民记者”的出现。“公民记者”指非专业从事新闻行业、自愿在互联网发布信息且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公民。在全民抗击疫情时代下,仅靠主流媒体单一渠道发布新闻,在传播速度和内容广度上是远远不够的。鉴于受众亟需了解更多有关疫情消息的心理,一些自媒体自发地进行抗疫VLOG传播。此外,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也在积极地尝试并且征集优秀的抗疫VLOG并进行宣传,如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央视新闻和微博共同发起的《武汉日记》影像日志征集活动充分利用UGC形式,鼓励武汉市民拿起手机记录疫情生活,这些小切口、大视角使得疫情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感,受众参与感和共情力变的更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焦虑的情绪。

(二)纪实特性凸显

疫情暴发期间,VLOG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在风格上向微纪录片看齐,其纪实特点不断凸显。英国电影导演格里尔逊确立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美学思想,建立了纪录片的基本运作模式为非娱乐、具有教育与宣传意义。从非娱乐上来看,抗疫VLOG以2020年中国爆发新冠疫情为背景,素材内容有:主动请战的医生、与亲人生死相隔的确诊家属、被隔离在医院内的患者、负责输送物资的志愿者、被滞留在异乡没有经济来源的民众等,不同人代表不同群体,每个叙述个体都是独立的话语表达,面对生死关头,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成功与否、悲喜与否都是未知,这些全然杜绝了娱乐性。从教育与宣传意义上来看,抗疫VLOG创作者将镜头聚焦在普通人身上,关注个体的生存,表现出疫情期间普通人的悲与痛以及爱和希望,运用影视优势的最大化传递出人文精神,给全国的人民都带去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对全人类具有宣传、教育和警醒的意义。VLOG发展至今,由于艺术观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它开始具备纪录片的特性,在今后的重大事件视域下,VLOG将会不断创新其价值和属性。

三、抗疫VLOG对主流意识形态艺术化构建

(一)个人力量与集体主义

1.个人力量:以人为本,讲好人的故事

英国电影理论家约翰·格里尔逊在研究如何赋予纪录片画面以思想时说,纪录片不是一个镜子而是一个榔头,它能够敲击人的内心,能够影响并改变人,他认为纪录片英国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互动的桥梁。抗疫VLOG以真实事件为切入点,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来构筑疫情背景下的社会,突出一种榜样作用,每一个人物故事折射出来的是疫情时期下中国人的团结和勇敢,林文华在陈述其创作动机表示:这场巨大的疫情发生在他的城市,他要用视频的形式真实记录这座城市里的人,记录普通民众怎样面对疫情,如何度过这段时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志愿者、医护人员如何用温暖守护这座城市。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抗疫中展现爱与悲痛,坚守和得失,抗疫VLOG就是呈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普通人,值得被记录的故事,既让疫情这个大背景变得更鲜活可触,又符合关注普通人的发展趋势。

2.集体主义:书写抗疫群像,传递团结力量

抗疫VLOG镜头内的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坚守一线,志愿者团队踊跃参加,万众一心,每个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在共同抗击疫情背景下,却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有着共同的目标,无形中成为一个紧密的群体,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所传递出来的爱与奉献汇集在一起,感动着全人类,展现了平民英雄的人物群像,注入了中国式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见证并记录了疫情大背景下,一个立体、真实、客观的中国。有效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人心,给予全社会精神上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二)时代意识与宣传价值

1.时代意识:各方抗疫力量强力表达

李普曼在其《舆论学》著作中指出媒体信息并不是对现实镜子式的传播,而是选择、提炼和加工,重新构建的过程。这种选择和建构通常严格遵循媒体文本产生的当下时代的意识形态立场。这不仅能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场全民斗争为意识形态构建带来了新的阵地和形式,抗疫VLOG无疑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中国精神的艺术外化。它们既展现出个体抗疫意识所汇聚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当代中国抗疫斗争精神史画卷,也体现了青年创作者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灾难,更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所蕴含着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抗疫VLOG中对“天使白”们、“橄榄绿”们、“守护蓝”们、“志愿红”们的强力表达,诉说了新时代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其浓郁的生命至上、仁爱画面感蕴含出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在全球抗疫斗争史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艺术化率先传导。每一部都透露着时代的坚强,相信在多年之后观看,仍然可以体会到这一呼一吸的来之不易。

2.宣传价值:构建人文精神传递

任何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剥离掉艺术手段后,都应提炼出一个能反映人类社会的价值属性。以武汉为代表的抗疫VLOG作品群富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作者们用影视镜头拍摄下在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武汉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体形成了勇敢抗击疫情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和自上而下的凝聚力、组织力。这些作品聚焦在普通人身上,充分关注疫情个体的生存,表现出疫情期间普通人的悲与痛、爱与希望,运用影视的优势最大化的传递出人文精神,对全人类具有宣传和教育功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作品最终的主题价值是能夠引发人类思考的,同时也能从反思和经验教训的层面观照事实,为我们留下了这个时刻的珍贵影像资料和奋斗历史。诚如《武汉日记2020》导演林文华所说:“我的片子影响越来越大以后,我发现他们除了能够看到真实的武汉,他们还可以从我的片子里面获得一些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彦松.“硬新闻的软表达”——以战“疫”报道中的系列短视频作品为例[G].新闻世界,2020年第5期.

[2]《在武汉》总导演张悦:武汉重启记录未完[EB/OL].大公网,http://www. takungpao.com/life/238153/2020/0409/435584.html

[3]《我首先是一个志愿者》.华西都市报,2020年2月17日.

[4]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5]叶祝君.从《武汉日记2020》看自媒体纪录片的创作价值与现实意义[J].艺苑,2020年第2期.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EB/OL].中国政府网,2011-01.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60801.htm.

[7]蔡永涛.互联网时代提高新闻报道时效性策略分析[G].中国报业,2020年第9期.

[8]蜘蛛猴面包.《武汉封城日记2,作为第一批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与她们的聊天》[EB/OL].https://b23.tv/yEjKes.

[9]卢嘉裕.VLOG新闻的创意传播研究[J].中国报业,2020年第18期.

[10]杜萱.国产电影的群像结构与序列[J].电影文学,2018年第11期.

[11]徐玉容.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注意的构建[J].新闻界,2015(12):28-31.

基金项目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编号:YC2020-S557)阶段性成果:《抗疫VLOG叙事创新及意识形态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

徐霜艳(1996—),女,汉族,江蘇,硕士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学,330063,广播电视。

刘宣如(1968-),男,江西宜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注释

①杜萱:《国产电影的群像结构与序列》.电影文学,2018年第11期.

②大公网:《<在武汉>总导演张悦:武汉重启记录未完》,[EB/OL].(2020- 4-9).http://www.takungpao.com/life/238153/2020/0409/435584.html.

③华西都市报:《我首先是一个志愿者》,[EB/OL].(2020-2-17).http://news. hexun.com/2020-02-17/200313218.html.

④徐玉容:《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新闻界,2015(12):28-31.

⑤王竞:《纪录片创作六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第85页.

⑥陈婷:从微纪录片《呼吸》看国产灾难性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J].上海艺术论,2020(03):22-24.

⑦叶祝君:《从<武汉日记2020>看自媒体纪录片的创作价值与现实意义》,艺苑,202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
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网络舆情视阈下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思考
网络信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场域定位与现实建构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