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霖如文学创作思想探析

2021-11-24 00:16张晓红李彤郑仪东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儒家

张晓红 李彤 郑仪东

【摘要】 张霖如,河北安国人。民国六年至十年任拜泉县知事,这期间曾创修《拜泉县志》。张霖如博学多才,重史厚学,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从政理想。从他文字的字里行间,可看到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一个北方边陲地方官员恪守儒家道德规范所做出的种种救世努力。

【关键词】 张霖如;《民国拜泉县志》;文学创作;儒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29-03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国黑龙江地方志中卜奎历史文化名人评传辑录(QSX2020-12JL)。2020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民间文学学术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0406)。

张霖如字亦三,生卒年不详,河北安国(《拜泉县志》上自题“蒲阴张霖如”)人。民国五年至六年(1916至1917)任青岗县知事。六年至十年任拜泉县知事。这期间曾创修《拜泉县志》。十年至十二年,任龙江县知事,事迹不可考。

总观其文学创作,均见于《民国拜泉县志》中(《秋笳馀韵上》收其《边城晚眺》三首)。细察《拜泉县志》选文、编制及体例等,可知张霖如博学多才,处事有根骨,富远见卓识。身为一县之长,克尽厥职,表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从政理想。

一、重史:首修《拜泉县志》

关于修志的原因,在民国八年写成的《创修拜泉縣志序》里,张霖如强调编地方志的重要性。“郡县有志,犹国之有史,里之有乘也……而记世之详且要者必以志为最。”[1]重视中华文明重史的传统,把郡县地方志和国家的正史、乡镇志相并列。“自周礼大宗伯属有外史氏以掌四方之志。厥后累世,郡县皆则之。”[2]强调“盖以一邑之人记一邑之事。耳目闻见之所及,举足传信也。”[3]编写目的是为了对地方上“徴治忽、垂劝惩、观风俗、识产赋也。”[4]

在序中,他叙述拜泉的历史,从战国到元明“部落各有司属,然率皆人稀地广,廖阔无垠。前清季世始为招徕民众恳辟荒畴。”[5]记载拜泉县名的由来,“以境有巴拜明水泉,因以明县。”[6]描述地方文化教育的发展,成为聚居地的原因。“及民国树立,更为设学校以修文教,置警卫已饬武备,立商会以俾贸迁有无化居,不特成邑成都。”[7]阐明修志的动机是“然县置十有余年,而勒风土之书不可略。” [8]于是张霖如发挥文学和领导才能,召集胡乃新等人,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稽今考古访献征文,数年来以草创成编。”[9]于民国八年完成了《拜泉县志》的编写。行文中“凡夫星野经纬、疆域沿革以及人物山川、俗习好尚,莫不部分类列。”[10]

后胡乃新在序中说此次修志有“语焉不精,择焉不详。”[11]之处,于是在“六年冬张亦三县长又招为续修编撰,因与李君砚耕姜君云芜”,[12]“披览查核”“草草涂鸦”“刷印成书”[13]。

作为拜泉县第一部官修县志,《拜泉县志》共四卷,时任最高长官的张霖如立言之功不可没。

二、厚学:精于诗词

张霖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拔贡,二十八年举人。《拜泉县志》收入其诗词《宣统建元夏初东赴蒙藩办公一路风景攸殊悠然兴感因作五言排律二十韵以写塞外趣致》《重阳前一日约同人登高旋为雪阻》《秋柳七言绝句十首》《边城晚眺三首》《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长刘云先生七律四首》,共十九首。

诗歌主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思乡

思乡诗歌是张霖如诗歌创作的主体,采用了写景抒情、借典言志手法表现宦游思乡的情感,

1.写景抒情

作者来到北地边城,南北迥异的风光是诗人睹景怀乡的一个契机。在《重阳前一日约同人登高旋为雪阻》里,描写了“今年重九在眼前”,携新友吃重阳糕,可是秋日逢大雪,“边风一夜天外来,纷纷玉屑散瑶台”。天亮了往外一看“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知道边城荒沙莽荡天气寒冷,可是冷到什么地步?以前在家乡“只知风雨作重阳”,到这地儿才知道“重阳变雪景”是何等的风致!兴致到来,赏雪景,“检点菊花觞”,吟咏诗文,“且把吟坛作醉乡”。诗人“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的旷达乐观跃然纸上。

诗人眼中的边陲“秋光迤逦”(《秋柳七言绝句其一》),杨柳“东风舞罢又西风”。(《秋柳七言绝句其一》)但北地风力强劲,吹得“店门叶叶逐风残”。在夕阳晚照里,衰草枯黄,“万鸦如叶扑残红”。(《边城晚眺其二》)而“轻风破月微茫处”(《秋柳七言绝句其十》)阡陌纵横,依稀可见“几个寒禽树杪棲(栖)”。(《秋柳七言绝句其十》)遥空传来鸿雁的声声鸣叫,塞外风带来笳鼓悲凉的呜咽,游子离家万里,“乡心顿逐西风起”。(《边城晚眺其一》)

同为边陲,蒙藩界和卜奎界在诗人眼中“风情迥不佯”。诗人记载蒙藩界的风景,“飞沙随地卷,荒火逐霞流”。明明是夏天,可是竟和故乡秋季的节序相同。“风冷花犹勒。春残草乍钩”。百姓饮食“果腹凭羶肉,栖身赖韦鞲”。奶制品食物丰富。流行萨满文化,“跳神希远祸。佞佛冀赢庥”。平时“关心三节祭”,得意时也希望能“五台游”。

诗人沉浸在塞北风情中不能自拔,可是忽然传来的胡笳塞笛声让他意识到这不过是漫漫旅程中的一个小站。异域风情里“大汉人踪寂”。高空中秋雁的声影浮动,不禁感慨“可怜垂老日,问俗到遐陬”,一股年老迟暮不甘心的悲凉跃然纸上。

2.借典言志抒情

在咏物诗《秋柳七言绝句十首》中采用柳的意象结合文学典故来表达诗人或思乡或壮志难酬之感。

唐时,送人东行,一般都要送到灞桥驿站,折柳相赠后分手。《三辅黄图·桥》曾记“灞桥上汉人送客折柳赠别”。《秋柳七言绝句》其二借秋柳、灞桥意象,表达了诗人秋来思家,“不敢停舟在灞桥”的寂寥。

其三写秋天在“短陌长堤送别地”,借南朝张绪生时不言利,有财辄散之的典故表达轻利淡泊的处事情怀,“风流张绪何堪问”,慨叹岁月流逝,人生萧索,“空教忆汉南”。汉南种柳典故出自北周庾信《枯树赋》篇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句。

其四后两句“远塞漫生羌笛怨,玉关门里已秋风”。即是化用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句了。诗人担任拜泉县知事,戍边不能还乡,虽有怨但胸怀豁达乐观,情调高昂。

其五,“几十客舍赋青青”句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诗中是送友人出关,乐呵呵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张霖如这里,他本人是苦留边城的游子一枚,只能有恨有怅地站在西风的离亭里看着友人离去,此中滋味不可言说。

其九写秋风秋雨中,“唯见章台柳色横”。“走马章台”之意出自《古今诗话》,汉代张敞做京兆尹时,曾“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14]可是在诗人眼中地方官员政治生态不好,“多少寒虫蠹残叶,绿荫萧索不闻莺”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满。

(二)关心农事和教育

在《创修拜泉县志序》里,张霖如写道,因为“此后牧首政教所留民俗,征善所积必有月异”[15],所以身为司牧,“义不容辞”,在诗歌中表达了关心稼穑和教育的观点。

《边城晚眺其三》里写诗人观看农民田间劳作的情景。“九秋禾稼渐登场,附郭人家刈荻忙”。远远望去“笠影直随人影乱”,远处山坡上“下牛羊”,一片热闹的秋收场景。

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长刘云先生七律四首》里表现了他重视地方文化教育工作的从政理念。时值“中原瓦裂丰无因”,国学沦胥,“平原欲绣恨无丝”,存亡延续唯凭发展教育,“扶持文运惟韩愈”。可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救时需努回天地”。明确指出发展文教事业,教化人,改变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造事端由主教人”。

诗人以学问深博、廉正守道的师丹自况,将自己和刘云等人比作鸿鹄、牧人,希望能够被委以重任,“遥瞻北斗切钦迟”,但不能更有效发挥才能,他想学习荣启期的旷达天怀,“高卧南山思偃息”。看来,做地方行政长官不是张霖如的人生理想,他更想从事的是文教事业,或者当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宏敷化雨好随时”。

三、尽责的“民牧”

张霖如为官一方,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民牧”,在其位谋其政,对端正社会风气、改变不良民俗提出了许多建议。

首先,在六篇箴文里表达了他对百姓遵从儒家“修身齐家”处事原则的要求。

在《附箴并序》里探讨情绪和言行的关系:“心不敛则燥妄生,气不养则和平失,言行不谨则愆尤,互集於厥躬”。[16]劝诫百姓用财交友要慎重,“一有不慎尤足荡产而亡”。(《拜泉县志卷四》)说明写六箴的动机在于“罔知省克”,“今则忝为民牧,深悟前非”(《拜泉县志卷四》),“盖谨作六箴用以自惕,兼以惕人”。[17]为《心箴》《气箴》《言箴》《行箴》《用箴》《友箴》。告诫人们要像“娄师德之唾面不拭”“若韩魏公之燃须不惊”[18]一样,寡欲靜心,修炼宽广气度,然后取得“容众”“立名”“远害”“养生”(《拜泉县志卷四》)的效果,在言、行、用三方面对修身、齐家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友箴》里指出交友应“道义相契”,(《拜泉县志卷四》)友人起“劝善规过”“析疑辩难”“通财济困”(《拜泉县志卷四》)等作用。只有不以“善柔便辟、谄谀逢迎、酒食狎暱、狭邪逐征”[19]的方式交友,才能避免“朋党株累败身裂名”[20]的下场。

其次,张霖如在《劝崇节俭文》里告诫百姓如何持家。“拜泉土沃民敫,素称富庶”[21],但“鬻田典宅时有所闻”[22]。在详细考察后,张霖如认为起因在于百姓“居积不善之所至”[23]。“亟宜加意节省以裕”[24],不能“以有限之资财,供无穷之靡费”[25],否则“空虚愈甚,周转愈难”。[26]

具体做法包括:爱惜粮食;器具使用要适度,不能以追求洋式器具为合宜;宴会上不必“以番菜为脱俗”[27]。贴心地以一个中等八口之家的日常消费举例子,制定家庭经济规划。“每年收获若干,盈余若干,何事当用何事当省。勿为迎神演戏以糜无益之费,勿好赌博酗酒以耗有用之财”。[28]并且指出提倡节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还淳古”的优良社会风气。“节俭重而衣食足,衣食足而礼仪生,礼仪生教化行”。[29]亲民地为改变民生、“争为善俗”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期盼有所改变。

最后,鼓励“赋性维良、勤劳罔懈”[30]的工作精神。在警士刘海山、李春芳击贼阵亡后,赞扬他们“剿除盗匪保卫城乡,不畏锋镝不避风霜” [31]的大无畏精神,“迭遭危境,如履康庄”,为公捐躯“死难得所”,写下挽联哀悼之。其一,“贼计狡难防不图并辔前驱同罹浩劫,寇仇期速报尚望九原默助早获元凶”。[32]其二,“一去不复还冒险捐躯马革裹尸成壮士,自古皆有死因公殒命龙沙归骨动悲歌”。[33]弘扬社会的正义力量。

综上所述,从张霖如文字的字里行间,可见他心中涌流着正义、责任的从政理想。从《拜泉县志》里《人物志》《艺文志》的选文中,可看到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一个北方边陲地方官员恪守儒家道德规范所做出的种种救世努力。此种精神令后学赞叹,谨以此文字铭记之。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5]张霖如,胡乃新.

(民国)拜泉县志卷一创修拜泉县志序[M].春记山坊石印,1919:1.

[11][12][13]张霖如,胡乃新.(民国)拜泉县志卷一创修拜泉县志序[M].春记山坊石印,1919:2.

[14]长晓学.《章台柳》古诗原文/注解/韵译/作者介绍[EB/OL].http://cs.xdf.cn/xsc/tssc/201811/078473133.html.2018-11-07/2021-07-25.

[16][17][18]张霖如,胡乃新.(民国)拜泉县志卷四[M].春记山坊石印,1919:89.

[19][20]张霖如,胡乃新.(民国)拜泉县志卷四[M].春记山坊石印,1919:90.

[21][22][23][24][25][26][27][28][29]张霖如,胡乃新.

(民国)拜泉县志卷四[M].春记山坊石印,1919:84.

[30][31][32][33]张霖如,胡乃新.(民国)拜泉县志卷四[M].春记山坊石印,1919:85.

作者简介:

张晓红,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兰州大学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李彤,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郑仪东,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博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儒家
知命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茶道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
中国人能否再次成为儒家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