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2021-11-24 00:16郭珂伊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归隐青松隐士

郭珂伊

【摘要】 《陶渊明集》中有许多反映诗人田园生活的植物意象,通过探究具有代表性的菊、松、柳这三类意象的内在文化意蕴可以感受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陶诗中有关“菊”的描写约有五处,“松”的描写约有十处,“柳”的描写约有五处,菊、松、柳均是诗人形象的载物,是诗人日常生活和清逸高洁人格的缩影。

【关键词】 陶渊明;植物意象;菊;松;柳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27-02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他将自己隐耕的心境融入对田园生活的描写之中,既写出了乡村生活恬静美好的情趣,也写出了穷困生活饥寒交迫的苦楚。在诗歌当中,意象是用以表现诗人情感活动的艺术形象[1],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诸多意象的分析可以体会到诗人寄托其中的情思。《陶渊明集》中共收录了陶渊明现存诗歌125首,文12篇,其中不乏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意象,例如芳菊、幽兰、萧艾、紫葵、桑树、霜柏、青松、榆柳、蒿蓬等,这些植物意象都是诗人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菊、松、柳这三类主要意象的内在文化意蕴来窥见诗人高洁的个人情怀。

一、陶渊明诗歌中的菊意象

众人皆知陶渊明爱菊,但陶诗中有关“菊”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约有五处,分别是《饮酒(其五)》《饮酒(其七)》《归去来兮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陶渊明对于菊意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菊的本义和象征义的使用上。

菊是一种兼具观赏性和食用性的植物,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喜爱观赏、采摘菊花,提到陶渊明诗歌中有关于“菊”的诗句,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61的千古名句。诗人在酒醉之后,在晚霞余晖、雾气氤氲之中采摘秋菊,不经意间瞥见了远处的南山,描绘出了一副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图,这里的菊花既是诗人悠然生活的体现,也是诗人洒脱心境的反映。

陶渊明诗歌中“菊”的意象除了是诗人田园生活中赏菊、采菊活动的真实写照外,更暗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悟,是诗人人格魅力的象征。

“菊花”这一意象早在先秦时代就被屈原运用在诗歌当中,他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3]屈原用坠落的花瓣充饥,在这里“菊花”被用来隐喻诗人高洁的人格和坚定的志向,具备了象征人格的意义。除此之外,古人认为服食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效用[4],这一点在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并序)》中也得到了体现。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但诗人无钱饮酒,只能空食菊花,“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2]39,因为“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2]39,诗人认为菊花有阻止衰老的秘法,暗含了诗人的生命意识,诗人深感人生短暂,“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2]39,认为自己虽在田园休憩自在,但人生在世不能一事无成,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求。

陶渊明爱菊也与菊的自身特性有关。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清丽淡雅,不与群芳争列,常常被看作是不同流俗、恬然自处的世外隐士形象。“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 其二》)[2]61,诗人赞美芳菊青松的坚贞秀美、卓尔不群,实际上是以松菊为喻,以映衬诗人傲然不屈的高尚节操。同样的含义在《饮酒(其七)》中也有体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39,诗人以秋菊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2]39,诗人虽对影独酌,但完全沉浸其中,忘却了俗世,赏菊与饮酒同乐更加表现出诗人的闲适逍遥、自得其乐。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詩人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160,这篇抒情小赋是诗人辞去彭泽县令归隐之初所作,这里运用了“三径”的典故,西汉末年蒋诩归乡隐居,在庭院中开出三条小径,为与同样避世的羊仲、求仲二人往来[5]。三径与青松翠菊相连,更突显出诗人的隐士形象,诗人看着自己所栽的松菊依然挺立仿佛也就有了归隐的心灵寄托,体现出诗人归隐后轻松愉悦的心境。

二、陶渊明诗歌中的松意象

松是陶渊明诗歌中除了菊的又一重要植物意象,陶诗中有关“松”的描写约有十处,诗人善于把松与其他意象结合起来描写,同时以松自喻,或将松喻为托身之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6],尽管松树生长在极为凛冽的环境中,但却依然傲立在寒霜之中,因此人们常把松作为坚忍不拔、高尚品格的象征。前文中提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2]61,菊是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同写青松与芳菊,双重意象将诗人的隐士形象凸显得更为鲜明,坚贞秀美、卓尔不群是在写松菊,更是在写诗人自己。在《拟古九首(其五)》中诗人写道“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2]112,这是诗人在拜访东方隐士路途中的所见,道路两旁长满了茂盛的青松,悠扬的白云飘浮在檐顶,青松与白云相辉映,营造出东方隐士所居之处的悠然之感,诗人托言东方隐士,实际上是诗人自咏,以表示自己孤高自洁的意志。“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拟古九首 其六》)[2]112,其中的“树”指的就是松树,诗人表面上是在说松树无论是在严冬盛夏都葱郁如常,看似不知时节,但它每年都要遭受霜雪的侵袭,实则是在以谷中松树自比,诗人虽隐匿田园无拘无束,心中却仍有徘徊苦闷的复杂之情,但诗人决意不与世俗合流,体现了诗人坚贞不渝的高尚品格。在《饮酒(其八)》中诗人写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2]115,勾勒出了被众草淹没其姿的孤松形象,诗人赞美孤松的卓然挺拔、独树一帜,也是在以孤松自喻,来表达自己不畏严霜、不同流俗的节操。陶渊明在诗中常用松来自喻,但是在《杂诗十二首(其十二)》中“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2]117,诗人不再是用松自比,而是以乔松来比喻幼嫩的孩童,来赞美青春年华的美好。

陶渊明除了以松来象征自己的高洁品格外,还将松喻为托身之所。在《饮酒(其四)》中诗人以孤鸟自喻,“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88,孤鸟失群,在暮色中独自徘徊寻找栖身之所,让人倍感凄凉。“因植孤生松,敛翮遥来归”[2]88诗人以“孤生松”喻归隐之所,表现出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坚定志向以及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用孤鸟寻巢来暗示诗人归隐的方式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2]160,这里的“云”和“鸟”实际上都是诗人形象的写照,出岫的云是出仕的诗人,知还的鸟是归隐的诗人,鸟倦后在孤松周围徘徊寻找归巢,而孤松同样也是诗人的归隐之地。前文中提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160,诗人将松菊栽种在自家门前,松菊犹存也暗示诗人坚芳之节仍在,是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诗人在《饮酒(其十四)》中写道“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2]95,诗人与友人坐在松树下畅饮,在恍惚迷醉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表现了诗人的闲适淡泊。另外,诗人的《闲情赋(并序)》一反以往的风格,其中写道“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2]159,描绘的是诗人追寻芳踪而不得,独自徘徊在南林的场景,把一个求而不得、寻而不得的男子形象展现得生动形象。

三、陶渊明诗歌中的柳意象

陶渊明诗歌中关于“柳”的描写虽然并不多,但也值得一提。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在其自传性散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175,只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雅号,看似随意,实则也暗含深意。前文中提到诗人在院内栽种松菊,用松菊来象征诗人高洁洒脱的隐士形象,这里的柳树同样如此。柳树虽然外形纤弱,不像菊花那样鲜明亮丽,也不如松树那样挺拔葱郁,但在春寒料峭之时就吐露出嫩芽,这种不畏严寒、敢于人先的精神令诗人赞服。诗人远离尘嚣,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归隐田园,这种坚决、不畏世俗的态度也与柳树的特性相契合,因此诗人在门前屋后种植柳树,象征着诗人决心归隐、不慕荣华的高尚节操。同样在《蜡日》一诗中,诗人写道“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2]108,前文中提到诗人用松来自比,以表明自己卓尔不群、孤高自洁的意志,而梅与松竹同属“岁寒三友”,是高洁、谦虚品格的象征,诗人将梅与柳都栽种在自家门前,不仅营造出诗人所居环境的幽雅静谧,而且也是诗人超尘脱俗精神风貌的显现。另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2]40描绘出了一幅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的乡村图画,是诗人美好田园生活的真实再现。

诗人除了以柳来象征自己的高尚情操外,还暗含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古人离别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一般认为借柳伤别的含义发轫于《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7],“柳”与“留”同音,自此“柳”这一意象就具有了惜别怀远之意。在《拟古九首(其一)》中诗人写道“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2]109,诗人虽未折柳,但用柳树来暗喻了与友人别离的不舍之情。“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2]109,幽兰与垂柳本相映成趣,但兰花枯萎,垂柳衰败,也暗示诗人与友人的友情日渐淡薄,令人痛惜哀婉。

总之,无论是清丽淡雅的菊花,还是卓然挺拔的松树,抑或是柔韧轻盈的柳树,都是诗人清逸脱俗、高洁傲岸品格的象征,诗人善用菊、松、柳的植物特性来寄托自己遗世独立的理想,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文化内涵,但诗人寄情的意象远不止这三种,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所想与外在事物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宁静致远的物外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瑾.意象之美:高中诗歌鉴赏的起点与归宿[J].课外语文,2020,(36).

[2](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王泗原.楚辞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24.

[4]贾丽丽.《楚辞》饮食文化探究[D].长江大学,2016.

[5]王业萍.陶渊明诗中菊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6](梁)皇侃撰,高尚榘点校.论语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229.

[7]吴用.折柳送别原始意蕴探赜[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7).

猜你喜欢
归隐青松隐士
50 years of social distancing experience雪山隐士的50年隔离生活
隐士
青松
天宫院
青松
探索勾股定理的应用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崖畔青松
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