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的凡俗世界中,不堪重负的自己,一直在寻找一方世外桃源的生活。隐士,进入我的梦境中,似乎久远,却日益紧迫。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士是真正的生命修道者,是在空谷幽兰中追问终极人生意义的人。今天的人们在物欲的驱使下,越来越失去生命的本来面目。在忙茫盲中,失去方向,在财货的堆积中窒息,在功名利禄的追逐中失真,在尘劳的困扰中沉沦,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迷失。人生,到底所为何来?
隐士,心灵的生存者。在物与心的天平上,隐士毫不犹豫地选择心灵的净土。轻物,是隐士的标签,而重物是今人的标志。“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陶渊明不堪忍受彭泽县令的公务缠身,毅然决然放下功名利禄,挂印而去留下“岂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过起自由闲散惬意的耕读生活,遨游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成为历代读书人追求的最高隐士境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天地即良知。心灵的世界是逍遥自在的,物欲的世界是堪忍饥渴的。活在心灵净土,恬淡物欲横流,是隐士的修行。
隐士,避世的修道者。道不同不相为谋,隐士生活在道上,我们活在俗物中。道,是心。道,是精神。道,是愿力。道,是活法。道,决定路。道,伸张理。道,德之本。隐士在山野、清泉、月色、空谷、落叶中,体悟天地宇宙的真相,在避世的冷寂,在岁月的流淌中,觉醒天道、人道和地道。隐士的修行是向内的,我们的追求是向外的,我们不断抓取外物,隐士不断深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隐士的心是空旷的,李白的心境是仙界。人生的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人生的从容淡定只在取舍刹那。我决定从此走上隐士的道路,无论山林、市井还是朝野,都不再为物所累,不再为欲而活,不再作茧自缚,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隐士来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