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我的后半生

2021-11-24 13:08杨颖
读者·原创版 2021年11期

杨颖

遇见希望

苏敏离家的那日,六点,天已透亮。

她按往常的节奏给全家人准备了早餐,是饺子,其中也有对自己的祝福以及仪式感,“出门的饺子,接风的面”。

她把车从地库开出来,在后视镜中看到女儿的身影,一阵不舍,但她没回头。如她决定的离家之路,往前走,不去想对不对,只想自己快不快乐。

苏敏从郑州出发时56岁,她皮肤略黑,眼睛不大,头发紧紧绑在脑后,如她之前紧绷的人生。

七年前,她考取驾照;两年前,她说等两个外孙上幼儿园后,她就要独自上路自驾游。直到出发前几天,她购买的各种装备不断到货,家人才意识到,她不是开玩笑。短暂的错愕后,女儿杜晓阳、女婿刘伟伟送出祝福、给予成全,他们说:“注意安全,妈,路上有事打电话。”

直到苏敏关上家门,她的丈夫老杜也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连道别的话都没说一句。

苏敏不在乎,几十年的夫妻了,她和老杜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不仅是老杜,她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一丝温暖的经历,也让她向往“家”之外的辽阔世界,梦想找到女儿、妻子、母亲身份之外的自我。

2020年9月24日,苏敏一出门就赶上早高峰,可她坐在驾驶座上,握紧方向盘,微微张开特意搽了点儿口红的嘴,笑了起来。

遇见风景

苏敏开着一辆大众Polo,买车时女儿资助了她3万元,剩下的钱,是她在超市打工挣下或省吃俭用攒下的。

出发前,苏敏将后备厢装得满满当当:帐篷、储物柜、小冰箱、便携式煤气罐、锅、调料、衣服、药……

对,药。不如意的生活让苏敏始终处于压抑状态,2019年,她被确诊为抑郁症,吃药成为她的日常。

两万元的积蓄、每个月不到2400元的退休金,就是苏敏的全部旅资。出发前,添置装备已花了一万多元,她做好了穷游的思想准备,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她打算在国道上行驶,绕开高速路段;需要门票的景区,在门口拍个照就算去过;逛逛菜市场、公园,和当地人唠唠嗑,也是一种深度游。

截至2021年10月中旬,苏敏离家超过一年。她白天自驾,晚上就找个停车场或房车营地,撑开帐篷,打开铺盖睡觉;水到服务区打,花10块钱买团购券,在就近的澡堂洗澡;吃得简单,但想吃什么做什么,还能“随便加辣椒”。采访时,苏敏乐出声:“要知道,过去几十年,为了照顾老公的口味,他不吃辣,我再爱吃,做饭时也不能放辣椒。”

一年里,苏敏走过80多个城市。

她在秦岭独行,在潼关对着肉夹馍发馋,到西安北院门才如愿。在重庆,她见识了什么是3D魔幻城市。站在蜀南竹海的观云台上,她往外探出头,只见天地混沌,四周白茫茫一片,她小心翼翼踩在石板上,感受湿滑;走进狭窄的隧洞,体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在海南,坐在轮渡上,对着大海,苏敏听到风掠过海面的声音。“海风吹走了所有的烦恼,海浪传递了未知的欣喜。”她在一段视频中说。

在云南,苏敏蹲在抚仙湖旁的一块石头上,以手掬水,再观湖,她不禁发出赞叹:“蓝天和白云都在一起了。”

西双版纳、可可托海……从前翻开地图才会看见的地名,如今在苏敏脚下、眼前,令她讶异的是,走着走着,抗抑郁的药竟然也不用再吃了。

“在外面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苏敏说,“你每天都会想,我明天看到的,可能比今天更好。”而过去,在家庭生活中,“一成不变”才是苏敏人生的关键词。

遇见风险

除了风景,还有风险。风险,来自独自上路和自驾游本身。

不知道前方路况如何。

在秦岭,苏敏在盘山公路上绕了八九个小时,道路崎岖,大雾弥漫,弯连弯,坡连坡,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万劫不复。

很难找到合适的营地。

一日,从昭通去昆明,苏敏从下午4点开始找营地,找到晚上7点半,一无所获。她听说附近山里有一个生态房车营地,可以搭帐篷、做饭,还有卫生间,她即刻去找。进山后,人声和车声渐杳,导航提示她目的地到了,可她往四周一看,地上除了有几个水坑、两三把野草,什么都没有。“左手边有两栋房子,门虚掩着”,可苏敏推门进去,没有人,灯亮着,屋里只有几把椅子、一张桌子。

一切都像是《聊斋志异》中才会看到的场景,苏敏胆战心惊,立刻逃回小车。她想赶紧冲出深山,可手机没了信号,导航无法开启,只能凭着本能、靠着记忆往回开,等她再次看到人烟,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人。

在绵阳,一个雨夜,苏敏睡在帐篷里,篷外暴雨如注。突然,传来一阵别样、巨大的声响。苏敏以为有坏人要闯进来,她不敢再睡,呆呆地在帐篷里坐了半小时,一动不动。她搂着从郑州带出来的外孙以前常玩的一只玩偶小猴子,安慰自己别害怕。直到天亮,苏敏才鼓足勇气,谨慎地拉开帐篷,“原来是虚惊一场,只是梯子没固定好”。

风险还来自缺钱。

预算有限,收入固定。一路上,苏敏精打细算,每个月都怕提前把钱花光了。一天,她刷卡时看见卡中的余额只有600元了,而退休金要再過一个星期才能到账。女儿晚上和她连视频时问她好不好,缺钱不。她果断摇头。挂掉电话,她躺在帐篷里辗转反侧,最后决定在营地停留一周,等工资发了再挪地儿。

和钱有关的,是挥之不去、苦恼的旧日。可如今,使用自己的钱,规划自己的生活,这使苏敏感到自己真正能掌控人生。

“我终于自由了。”她按下拍摄键,对着手机镜头说。

遇见网络

此时,苏敏已经变成“网红”。

在郑州时,为了好玩,也为了多存些路费,苏敏已陆陆续续在各网络平台上传她拍的短视频,她还花199元买了个视频剪辑课程。最初的视频内容多是今天吃了什么,明天要吃什么,这样的生活日志点击率极低,收益聊胜于无。

苏敏正式出门后,拍过一条视频,讲为什么她50多岁了还要在路上跑——因为“闹心”,“一定要出去”。这条视频当时没有火,但一段时间后,被一位网络红人转发,突然就火了。

那条视频中,苏敏把车停在路边,她皮肤粗糙,穿着朴素,态度真诚。她说话带着河南口音,一字一句中都显现着勇敢、执着。她像一个标本,有人说,看着苏敏,会想起所有一生没有尝过爱、只被当作“工具人”的女性。

苏敏思维清晰,口才极佳。当年,她只差两分就能上大学,如果不是为两个弟弟而必须马上参加工作,她的职业生涯必不止于做工人、泥瓦匠、摆水果摊、当清洁工。

而今,仅苏敏“50岁阿姨自驾游”的抖音账号,粉丝已近70万。置顶视频《前路昭然,愿你我山巅自相见》只有短短数秒,画面不过是苏敏一人一车,站在阳光斜照的公路上,文案不过寥寥数语,“我想跟生活请个假,不做他的妻,不做孩她妈,不围着一日三餐转,不跟着柴米油盐走,只想做回我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网友点赞已近40万次。

她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包括央视等权威媒体;她拍了奢侈品广告,被专业化妆师、造型师打扮;她出了书,书名是《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她有了粉丝群,她的抖音账号开始带货;她衣服的颜色越来越鲜亮,表情越来越舒展……

她从一个人上路,到加入别人的队伍。她参加过车队,其他人开着巨大的房车,她开着小Polo夹在其中。也不断有人与她同行,一些是记者,为了采访她跟她住几天、聊几夜,完成工作就走;有一些是同龄人,她们在网上看到苏敏的视频,激起内心的波澜,想要认识苏敏。苏敏来者不拒,将独行变成团队游。

苏敏的朋友多了。从前,她旅行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见老友。在成都,她见到阔别多年的同学。现在,去各地她都会结识新朋友,一些人萍水相逢,帮过她小忙,比如搭把手和她一起搭帐篷;一些是热心网友,腾出自家的房子留她小住,给她一顿热饭,或是提供一次洗热水澡的机会。“我有时候在网上带货,不太清楚程序,还会有粉丝在留言区帮我向其他人解释怎么操作。”苏敏呵呵笑着,“其实,我也不能算没被爱过,出来以后,我发现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得到了温暖,还有,我女儿、女婿的家是温馨的,他们和外孙是爱我的。”

遇见新生

说到女儿、女婿,他们从最初苏敏旅行的支持者,变成她的崇拜者和商务运营的“经纪人”。每晚,苏敏会给女儿杜晓阳发条微信,或者打个电话报平安,媒体采访、对接工作,都由女婿刘伟伟接洽,包括看各种合同。

和一年前相比,苏敏有什么变化?女婿刘伟伟感觉,她从原来的小圈子跳出来了,目前的社交圈让她快乐了很多,在路上让她充实。

苏敏感慨:“这像一场穿越。”一度,在这位疲惫的中年阿姨寡淡的日子里,读穿越小说是她唯一的快乐来源。现在她感觉自己就在穿越,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人群到另一个人群,带着往昔的记忆和技能,换个身份,重活一次。

她适应着自己的新身份,努力学习各种新技术。

2021年9月,在上海黄浦区的读者书店,《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一书的发布会上,该书的责任编辑饶静第一次见到在网络上联络9个月有余的苏敏,“她比我想象的还要真诚”。发布会后,两人在酒店同居一室,令饶静吃惊的是,苏敏忙完发布会,还要写文案、剪视频、发布视频、回答各平台粉丝提问,同时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采访,几日内还要飞去不同的城市录节目。

“她比我们年轻人还懂技术,对新事物更敏锐,精力更充沛。”饶静赞叹道。

在读者书店现场,这趟“穿越”之旅引发粉丝热议。一个年轻人说:“漫长的老年,有明确日期的退休年龄,这些令我畏惧,我的下半生该怎么过?苏敏阿姨给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你大可尝试去过你梦想中的、新鲜的人生。”一位苏敏的同龄人举着话筒说:“我要跟苏敏上路,我虽然退休了,但我不只能跳广场舞、带孙子,如果能活100岁,我现在才过了半生,我还可以放松、放纵。”

苏敏不满足于到此为止。

她开始学习冲浪,认真挑选冲浪板,再抱起它冲进海里,被海浪洗礼。她在视频中问网友:“朋友们,阿姨又去冲浪了,大家猜这次我能不能站起来?”

她开始规划新的旅途。“我最近在武汉,还打算走广州,去福建,去内蒙古看草原,去西藏看看生活过的地方。”

她开始正视自己的婚姻。那段令她痛苦的婚姻,以前从不敢主动结束,后来避而不谈,现在她果敢地说:“如果我回去,我老公仍然没有为修复这段关系而改变,我会做出我的选择。”

她提到了“回去”,“‘离家出走是打引号的,还是要回去的,要看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再决定,在路上再过几年吧。”

她规划起回去后的新生活:“我会上老年大学,会学更多新东西。”

人生的下半场,“我会和生活同行,找回真正的自己”,苏敏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