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融入校本研修,一是要聚焦班级出现的问题,以此为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二是要聚焦自我本身,把自我反思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促进在专题问题上的融入、阐发和共生。要将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激发自我的研究动力和深度思考;三是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班主任需要在过程中参与,在总结中出效果。
班主任是学校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近几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都对处在新时代的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校本教研,激发班主任教育内生活力,促进育德水平提高,是新时期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及道路
班主任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班级的教育,提高班级的教育质量,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积淀进行的班主任教育研究活动。
班主任融入校本研修,一是要聚焦班级出现的问题,以此为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二是要聚焦自我本身,把自我反思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促进在专题问题上的融入、阐发和共生。要将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激发自我的研究动力和深度思考;三是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班主任需要在过程中参与,在总结中出效果。针对不同的问题,广泛参与,在经验总结中成为问题解决的专家,从而引领其他教育参与者的迅速成长。为此,基于育德水平提高的班主任校本教研需要走好“三条路”。
走科研道路——把问题当成课题,以调查形成论据,把经验上升至学术,走成果路、学术路。例如:每个假期,给自己布置撰写德育研究成果报告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反思、促进学习、促进写作、促进成长。
走问题道路——立足班级的普遍问题,把教室当成研究基地,把学生当成研究对象,把他人当成客观参照,把自我当成反思主体,以现实中教育问题和冲突为契机,进行行动研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育人载体,实施由浅到深、循环上升的班会课程,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走人本道路——将人的教育和发展摆在校本教研的首位,不断地校正育人观念。班主任刚履职,就定位模仿、继承和创造;成为骨干后,就定位学习、反思和帮扶;成为优秀者后,就定位管理、阐发主张和彰显效果。要让班主任在校本教研后的教育行为、育人过程符合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第一位,关注其思想品德、心理状况、家庭背景、学业情况等。
二、校本教研的内容及选择
新時代的教育理论进入了丰收期,同时教育也面临着诸多转型。学校校本教研,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庞杂无序;如果不聚焦专题问题,就会方向不明,认识不清,教师的育人能力得不到提升。为此我们以三个“聚焦”为引领,扎实推进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聚焦于工作常规,突出对自身工作履职的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的痕迹管理。《班主任工作手册》是育人过程中的工作痕迹记录,也是对班级建设的实情思考。对它的认真填写,促使班主任思考自身的工作理念、学生教育、家校联系以及班会课实施等内容。《学生成长手册》通过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反映了班主任的整体育人观。将《学生成长手册》中的内容每学期反馈给家长,进一步促使班主任将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中的进步。
聚焦于班会课程,突出对教育智慧的汲取与追求。马卡连柯曾说,“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因为那里有机构、有权能、有责任,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我们着力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水平,着力做好三类班会课,为学生发展奠基。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班会课,指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心理班会课,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地。三是以安全、劳动等专项知识为内容的班会课,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实施融合教育。这些班会课与常规的班会课有区别,主要侧重挖掘他育在生活场景中的运用,着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成。
聚焦于习惯养成,突出对教育细节的观察与设计。正如林格所说,学生养成教育要完成“从行为习惯着手,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最终达到他健全的人格和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的使命,这对处于“三观”建立期的学生,显得尤其迫切。班主任认识到习惯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利于班级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只不过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易于操作,小处引导,细处规范,让学生从小事情、小行为中悟大道理,铸好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好品性。
三、校本教研的场景及作用
校本教研通常基于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场景,开展群体性研究。新时期的学校班主任校本教研通常聚焦于以下几种教研场景。
场景一:专题讲座,促进观念更新
专题讲座,主要聚焦某一问题,在育人理念上进行碰撞和更新。目前班主任迫切需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育人新理念,这不仅要靠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来实现,还需来自同伴的互助和专家的引领。在观念的碰撞中,一方面需要否定自我,否定旧的传统理念,用新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学生;另一方面需要突破自我,在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教育智慧。
场景二:案例分析,加强教育反思
班主任的成长离不开经验与反思,把教育中的问题作为案例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大家的经历和故事作为教育参照,对自己的育人方式进行诊断与评价,这就是校本教研通常会采用的案例分析。在阶段性的教育任务结束后,班主任需要回顾、思考:教育过程中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其中哪些是成功的,哪些还留有遗憾等。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班主任寻找教育中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了解自身的缺失,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从而打破教育惯性思维,找到专业能力提升的切入口。
场景三:专家指导,引领群体成长
校本教研为专业素养高、热爱教育的班主任尽快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创造了条件。专家到校指导、跟踪反馈、重点培养是班主任团队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融入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年轻教师与老教师拜师结对,在群体氛围中,在集体教研的情景下,促进班主任内心的觉醒和水平的提高。班主任也需要主动创造条件,增加外出学习机会,到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投身公益教育活动,在专家引领下,锤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场景四:学术沙龙,增强交流沟通
校本教研离不开学术沙龙活动。学术沙龙的教研场景轻松自由,学术思想的碰撞可以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大家取长补短,有利于增强班主任的凝聚力。学术沙龙可以是命题沙龙,也可以是圆桌沙龙,教师们对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新时代班主任的教育研究之路,在学术沙龙的场景中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实践统一,唤醒了班主任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教學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未来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场景五:班会比赛,提升专业水平
校本教研的班会课要把握好“五关”。一是主观认识关。摒弃旧观念,改变固有模式,不断重构班会课认识。二是实践操作关。需要班主任先整体规划教育,根据学生发展,制定长、短期的班会课教育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提升育人实效。三是方案设计关。完整的班会课方案应包括主题、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设计的思路、活动方法、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等,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螺旋上升的总体设计思路,环节相扣,层层递进。四是比赛研修关。学校要求班主任以比赛磨砺自身技能,必须参与学校组织的班会课比赛。班会比赛主要看:育人观念是否正确、实施过程是否完整、引导环节是否连贯、指导作用是否明显、育德效果是否突出、情感交流是否产生共鸣等。五是反思提升关。尤其是新手班主任需要反思: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新时代教育必定是拥有灵魂与活力的教育。班主任校本教研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主体性和能动性,立足于班主任自身发展和学生的全面且兼顾个性化的发展,是对新时代教育的有效探索。倘若能做好校本研修,学校育人工作必会日积月累,更上一层。
【谢江林,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