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艺术探究

2021-11-24 16:28沈丽芳
成才之路 2021年34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沈丽芳

摘 要: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推开创新之门的把手。设置问题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设问可以引出新的化学知识,开阔学生的化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文章从化学课堂教学中设问艺术存在的问题、基本原则和重要策略三方面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艺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设问艺术;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4-0097-03

课堂设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觉学习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常用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下面笔者以化学学科为例,对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设问艺术进行探索研究。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设问艺术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设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效果,反之,不合理的课堂设问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还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还存在设问不合理的现象,亟需改正。

1.问题模糊,学生找不到切入点

部分化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指向不明确,让学生不知道到底该从哪个角度去回答。例如,在复习“盐的化学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有的教师提出问题:“碳酸钠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学生找不准教师的提问意图,导致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回答:“它是一种盐。”有的学生回答:“它的水溶液,显碱性。”还有的学生回答:“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从而使整个课堂陷入混乱。

2.问题过难或过易,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化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如“酸、碱、盐三类物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的问题概括性太强,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太高,会让大多数学生没办法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还有的化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过容易,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思考价值有限,也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兴趣。

3.问题缺乏艺术性,学生答题欲望低下

部分化学教师提出问题前,不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不注意组织语言,也没有认真考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不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问题,所提问题一概平铺直叙、形式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答题欲望低下,从而失去设问的意义。

4.自问自答,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部分化学教师为了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出问题后,不设法引导学生回答,而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把解答过程记忆下来。这样的设问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不爱动脑思考的习惯,进而逐渐失去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问式设问,实际教学意义不大

部分化学教师爱问“是不是”“对不对”“是什么”,如:“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什么?”“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对不对?”“氢氧化钠是不是显碱性?”这样的设问有效性不高,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设问艺术的基本原则

1.营造平等宽松的设问环境

化学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自身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極回答问题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多跟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多鼓励学生,积极和学生做朋友,从而让学生更喜欢化学课程。

2.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地设置问题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应起到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化学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旨在启发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目标明确,指向具体,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典型的共性问题。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提问时机及问题面向的学生层次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对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在注重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跟随问题积极思考。

3.把设问的机会交给学生

在实际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以此把提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其次,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简单,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以此让学生敢于开口。最后,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拿出来全班共同探讨和研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动脑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设问艺术的重要策略

1.留有悬念的设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把学生从对已学旧知识的回顾中引入到对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中,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例如,在讲授“化合价与化学式”一节时,笔者在正式讲课前,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及化合价规律是什么?二是写出氯化钠、氧化镁、氯化钙的化学式。三是写出硫酸铝、硫酸铵、碳酸钠的化学式”。由于前两个问题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学生很快就给出正确答案,而第三个问题是对新课程内容的引入,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开始犯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笔者适时抓住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心理,继续设问:“化学式一定要死记硬背吗?有没有窍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写出化学式呢?”这时,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但是没有给出统一答案。笔者于是自问自答地说:“当然有方法,你只要认真听完今天这节课,我保证书上涉及的所有化学式,你都会写。”听到这里,学生们又激动又兴奋,求知氛围浓厚,整堂课教学效果特别好。

2.联系实际的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而设问本身就是提升实际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因此,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例如,在讲授“一氧化碳性质”一节时,首先,笔者设置一系列问题:“防止煤气中毒的风斗安在窗户的什么地方?煤气中毒发生时,位于上下铺的两个人,哪个更严重?所谓的煤气气味是一氧化碳的气味吗?为什么?你观察过煤火炉还没有完全燃烧充分时的火焰颜色吗?”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自主给出答案。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结合学生刚刚给出的答案,启发学生自主总结出一氧化碳的性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一氧化碳的密度、可燃性等性质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学到很多有用的生活常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联系实际进行设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理论知识并不是空洞的、虚无缥缈的,而是准确的,有现实意义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的影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激起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学好化学的动力。

3.对比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也就没有提高。对比教学是实际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而将对比和设问进行结合,由对比引发的设问则往往更具启发性、思考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笔者先用PPT展示出三大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三大气体的制取原料状态相同吗?反应条件相同吗?”学生通过回忆,大多能快速回答出来:“制氧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的反应,而制氢气和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的反应,所以,实验室制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相同,而制氧气是另一套装置。”最后,笔者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上述三大气体的对比设问,不仅让学生掌握他们的制取方法,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4.由浅入深的设问——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进行层层递进设问。例如,在讲授“中和反应相关概念”时,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1)什么叫中和反应?2)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吗?3)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吗?4)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5)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征各是什么?五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需要深刻理解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才能回答好这五个问题。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在教课书上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环节,那么是不可能回答上来的。这样的问题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深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5.情境化设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化设问是指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的设问方法。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时,笔者事先用矿泉水瓶收集好一瓶二氧化碳,在上课时,笔者手持矿泉水瓶走进教室,一边向学生们展示矿泉水瓶,一边说:“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空瓶灭火。”然后,笔者将矿泉水瓶對准烧杯内燃着的阶梯蜡烛倒去,烧杯内燃着的阶梯蜡烛很快就依次熄灭了,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异常兴奋,正在他们议论纷纷时,笔者提出问题:“这个瓶子真的是空的吗?有什么气体?它具备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才能使蜡烛依次熄灭?阶梯蜡烛是自下而上熄灭的,还是自上而下熄灭的?”这样生动形象、趣味十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设问,具有启发意义。实验为教师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而问题的解决也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6.图表式设问——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图表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进行设问。一方面,图表可以使问题更直观,更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图表能增大问题容量,结果对比更明显。例如,在讲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节时,笔者设计了下表和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四、结语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设问是教师、学生、教材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师生进行交流与反馈的重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发言,及时指出或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缺点和片面性,并进一步对所设置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庆红.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2020(10).

[2]陈宏海.“活动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

[3]董国芳.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2).

[4]郝财源.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微[J].文理导航,2020(04).

[5]马腾飞.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2020(07).

[6]易杰.论趣味性语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8(04).

Exploration of Inquiry into Setting Questions

Art in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Shen Lifang

(No. 1 Middle School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 is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of wisdom and the handle to open the door of innovation. Setting problems is an essential link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 necessary means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can lead to new chemistry knowledge, broaden students' chemistry idea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chemistry learning enthusiasm through effective question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chemistry learning effec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rt of asking questions in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roblems, basic principles and important strategies of setting questions art in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setting questions art; thinking ability;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