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2021-11-24 01:43:12王正贾开红周晓卿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风病通络缺血性

王正 ,贾开红,周晓卿

1 河南省职工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 郑州市中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2

3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深圳 5181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CI)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是致残的主要原因[2]。目前,现代医学在探讨CI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对ACI的早期的治疗方法方面也有很大突破。但因为溶栓时间、溶栓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溶栓增加出血的风险等多方面的限制都制约了患者的治疗。因此,目前急性期治疗仍然以内科常规药物为主,在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并没有重大突破。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其中,(风痰瘀阻型)证型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 入组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发病在7d以内;③年龄在80岁以下;④患者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2 排除标准 ①经查证实为血液病、脑肿瘤等引起的卒中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系统疾病或其他干扰神经功能评价的疾病;③同一时期参与其它临床试验者; ④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且遗留严重后遗症影响疗效评价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郑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符合标准患者66例,剔除1例观察期间不配合实验方案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编号,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4.97±6.86)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3.09±8.3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4 研究方案

4.1 对照组 予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参照《2014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取控制血压、降糖、调脂、抗凝、降低纤维蛋白、抗血小扳聚集及神经保护等一般及对症治疗。

4.2 治疗组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及化痰通络汤。①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2020563)20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入组当日开始应用,1次/12h,疗程10d。②化痰通络汤:法半夏 10g,天麻 10g,生白术 10g,紫丹参 30g,三七3g,香附15g,酒大黄5g。选用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日1付,分3次。入组当天即开始应用此中药配方颗粒,疗程为14d。

5 观察项目及指标

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中医证候积分、NIHSS 量表积分、mR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共3次。根据2组治疗前、治疗后NIHSS积分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伴发疾病及合并用药,生命体征,血常规+CRP、肝肾功、心肌酶、凝血功能、心电图,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病情恶化等情况。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分析数据。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Q表示,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一般采用χ2检验分析,若为等级资料的对比则使用秩和检验;校验水准为α=0.05,P<0.05或P<0.01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

2 不同时间点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3 不同时间点mRS积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积分比较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不同时间点mRS积分比较

4 不同时间点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经独立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组内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组内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时间点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5 临床疗效评价

在治疗第14天,2组进行NIHSS评分改善比较,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Z=-2.028,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NIHSS积分减分率临床疗效比较

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

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常规+CRP、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的发生。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组织主要供血动脉血流突然或持久减少所导致的局部缺血性坏死或软化[3]。近年来对脑梗死发生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改变等了解的不断深入,急性脑梗死的参考指南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为止,治疗ACI的方法虽然在逐渐增多,然而药物治疗依旧为目前最主要、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4-5]。一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先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ACI患者的对症处理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对血压血糖的调控、呼吸支持、必要时吸氧等及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防治与处理[6]。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早期进行血管内干预治疗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大血管的再通率,明显改善了ACI患者的预后[7-8]。但因为溶栓时间、溶栓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溶栓增加出血的风险等多方面的限制都制约了患者的治疗[9]。本病急性期治疗,目前仍以内科常规药物为主,在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上尚无重大突破。而中医中药在中风治疗上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并有其独到之处,且既往临床实践经验、现代科学研究均证明中医中药在降低中风病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0,11]。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繁多,但总结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气、瘀,疾病的根本在于肝肾阴虚,而以痰瘀二者尤为重要。朱丹溪在其《丹溪心法》指出“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活血”;另外《张氏医通》记载,“凡瘫痪、瘛疭、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现代医家王永炎教授指出,风火痰瘀及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为中风病的主要发病机理[12]。根据古今医家的实践工作,发现痰浊和瘀血为中风病的主要病因,且二者常相兼为患,导致中风难以痊愈。故熄风化痰、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成为急性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方法[13,14]。

本研究中所选化痰通络汤是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化痰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此方中法半夏性较温和,燥湿之力较强,且能调和脾胃;生白术,归脾、胃经,性干温,通过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使痰浊得化;天麻主入肝经,善于平肝息风、祛风通络,为治疗中风病之常用中药;紫丹参广泛用于各种瘀血病症,因其性味苦寒、入心经,故能凉血、除烦安神以安神定志;三七除能活血之外,尚有止血、补虚强壮的功效;香附为理气药,有疏肝解郁之效,善治中风后情绪低落、焦躁等症,还能入脾经,助脾理气燥湿化痰;酒大黄的泻下之力较弱,偏于活血,临床上主要用于瘀血之症。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使痰浊得化,瘀血得散,脉络得通,则中风之诸症得减。醒脑静注射液是由中药安宫牛黄丸(麝香、冰片、栀子、郁金)提炼而制的一种中药制剂[15]。相关研究证明,它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达到降低脑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缺氧的目的[16]。此次研究针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脑静注射液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3.58%,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并且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突出。

综上,通过本次研究,证实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风病通络缺血性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