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芳,倪美兰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五区 (福建厦门 363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TV)是剖宫产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障碍,导致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1]。系统化护理是剖宫产术后较为常用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实施全面、系统的干预措施,可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预防发生DVT。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通过压迫肢体增强血液流动,减少凝血因子黏附及在血管内膜上的聚集,可有效预防DVT[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联合系统化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DVT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0.41±2.16)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4±1.23)周;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9 kg/m2,平均(27.12±0.30)kg/m2;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30.38±2.17)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2±1.22)周;产后BMI 26~30 kg/m2,平均(27.15±0.28)kg/m2;初产妇20例,经产妇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剖宫产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产妇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伴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出血性疾病;合并下肢感染、静脉曲张、大面积溃疡性皮疹;怀疑存在深静脉血栓,下肢严重畸形,或行下肢静脉切开或输液。
对照组术后采用系统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交谈,疏导产妇的焦虑情绪,并通过点头、微笑、按摩、拍背等肢体接触的方式表达对产妇的理解和支持。(2)健康宣教:利用床旁宣教、发放知识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向产妇宣教产后护理要点、注意事项、DVT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知识。(3)生活护理:鼓励产妇多饮水(1 500~3 000 ml/d),并为产妇制定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指导其减少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多摄入水果和蔬菜。(4)DVT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定时(每隔4 h 1次)协助产妇翻身,并采用轻捏的方式按摩其双下肢肌肉;鼓励产妇产后尽早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足踝被动运动,护理人员一手固定住产妇踝部,另一手握住其前足,先做踝关节屈伸运动(30次/min),再做足内外翻运动(30次/min),15 min/次,2次/d;指导产妇进行腓肠肌伸缩运动,要求产妇伸直小腿并用力绷紧,维持5~10 s后放松,反复进行,15次/组,3~4组/d;指导产妇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记录其用药时间、用药量,告知产妇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加强用药期巡视,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对症治疗;密切监测产妇双下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及足部动脉搏动情况,检测并记录其腿围、踝部周径,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柯惠医疗器材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型号SCD 700型]进行干预:从术后当天开始干预,根据产妇下肢周径选择合适的压力腿套型号,指导产妇保持平卧位,适当抬高下肢,将压力腿套固定在其双下肢上,然后连接间歇充气加压泵,按照45 mmHg(1 mmHg=0.133 kPa)、40 mmHg、35 mmHg的梯度压力序贯加压脚踝、小腿、大腿,周而复始,将最大压力持续时间设置为10 s,挤压周期为60 s(充气15 s、放气45 s),30 min/次,2次/d;干预期间,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超过耐受阈值时调整压力参数。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
(1)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干预第1天(T0)、第3天(T1)、第5天(T2)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产妇取仰卧位,静卧10 min后,在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内侧找到股静脉和大隐静脉,在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近心端1 cm处,用东芝6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股静脉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2)DVT发生率:统计干预期间两组DVT发生率。
T1、T2时,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较T0时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0.00%(0/40),低于对照组的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
剖宫产手术的创伤较大,术中易损伤产妇的血管壁,加快其血小板凝聚;而且,剖宫产术后疼痛或留置引流管均会导致产妇长时间卧床休息,下肢活动较少,进而导致其血流缓慢淤积在下肢静脉丛,增加DVT的发生风险[3]。产妇发生DVT会延缓产后康复进程,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系统化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产妇的护理配合度及对DVT的认知度;通过对产妇进行生活护理及DVT预防护理,可有效防止其下肢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利于降低其血液黏稠度,改善其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其DVT发生率。但上述的护理措施均需产妇和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临床效果有限。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是一种在脚踝部、小腿及大腿序贯加压的装置,在血栓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时,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较T0时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应用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联合系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其DVT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利用充气加压泵对产妇下肢进行周期性加压、减压运动,促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从产妇肢体的远心端回流至近心端,从而有效改善其下肢血液循环;与系统化护理联合,能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产妇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5-6];另外,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循环压力能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预防凝血因子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有利于降低产妇DVT的发生率[7]。
综上所述,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联合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DVT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