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克佳,吴 瑞,周 励,范星军,马 磊,赵 磊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安徽 阜阳 236000)
患者女,57岁,反复腹痛、纳差10年余,加重伴晕厥1周;曾有“焦虑、抑郁”病史,具体不详。查体:剑突下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三尖瓣少量反流。胸腹部CT:右肺水平裂缺如,呈对称性左肺;部分内脏转位,肝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脾、胃位于右侧,增强动脉期脾脏见4处花斑样强化(图1A),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均匀(图1B、1C);胰腺转位,体尾部短小;胆囊中位;CT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见3支肝静脉汇入右心房,下腔静脉远心侧为盲端,奇静脉位于主动脉右侧扩张、下行(图1D),收集静脉血并经上腔静脉入右心房。CT诊断:多脾综合征(polysplenic syndrome,PS)伴下腔静脉缺如、部分内脏转位、短胰、对称性左肺等多系统畸形。
图1 PS伴多系统畸形 A.动脉期CT示脾脏花斑样强化(箭);B.静脉期CT示脾脏均匀强化(白箭),胆囊中位(黑箭);C.延迟期CT示脾脏密度均匀减低(箭);D.VR示肝静脉入右心房(黑箭),下腔静脉由奇静脉替代(白箭)
讨论PS为罕见先天性脾脏发育异常,常伴发多系统发育畸形,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女性多发,合并严重心血管畸形或其他内脏畸形患儿多于1岁内死亡。PS影像学表现:①多脾,可见多个大小相当的脾组织块,无主脾,但脾组织总体积不增加,多位于一侧上腹,少数可位于双侧;②内脏畸形,分为部分内脏转位和完全内脏转位,后者指心脏、肺、腹腔脏器等呈180°转位,亦可见对称性发育异常,如对称性左肺或胆囊缺如、胆管及十二指肠闭锁、肠管旋转不良等;③心血管畸形,可见下腔静脉缺如、房室间隔缺损、单心房、双上腔静脉、肺静脉畸形等。本例为成年女性,无心脏发育畸形,部分内脏转位伴短胰、胆囊中位等异常,临床表现为慢性胃肠道症状,且下腔静脉缺如,由扩张的奇静脉下行收集腹、盆腔及下肢静脉血。PS需与单纯性内脏转位及副脾相鉴别,后两者常无内脏发育畸形或心血管畸形,且均存在主脾。CT可清楚显示脾脏大小、形态,并能通过VR等多种重建方法观察内脏位置形态及心血管等异常表现,是诊断PS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