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倩
(云南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21)
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的建设对交通运输系统来说至关重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工程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1]。施工单位通过设计、管理、把控等方式,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减少工程投入,节约资金资源,从而使得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就是直接经济效益;此外,公路投入使用后,周边地区的货运交通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也是直接经济效益的部分。在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和管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工程质量,减少频繁的修补等,都是间接经济效益[2]。
管理人员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显著,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缩减施工工期、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我国一直以来在工程施工中,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虽然当前这一问题有所缓解,有许多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参与工程管理中,但是我国的公路工程量巨大,专业的管理人员依旧稀缺。目前,大多数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或设计人员,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在项目管理方面缺少宽广的视野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管理混乱或是不作为的情况,因而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切实地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影响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
施工材料是工程施工中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中,会大量使用石灰、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各种材料的使用总量很大,即便材料单价差异并不明显,但就整个工程来讲,成本差异仍十分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在选购施工材料的时候,还应该考虑运输成本的问题,有些施工材料虽然费用便宜,但是因为运输成本较高,反而整体价格变得令人难以接受[3]。
采购人员应该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在节约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确保材料的质量、种类和型号都符合工程的施工需要,若是因为在材料选择上贪图便宜而使得工程质量不符合验收标准,导致返工或出现意外事故,那么工程的经济效益将大打折扣,最终得不偿失。
施工设备同样是工程施工中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公路工程整体规模大,需要使用的大型施工设备较多,而这类设备的造价通常比较昂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这些大型设备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耗,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出现意外,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这将会产生大量的额外费用,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与工期直接挂钩,如果施工效率低,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就会增加大量的机械设备使用成本,进而影响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
施工人员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也会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对于工程整个建设阶段来说,施工人员的费用占比非常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会对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4]。
从专业水平来看,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没有了解和熟练掌握新工艺,不清楚新材料,不会操作新设备,等等,可能直接导致工程的施工效率大大降低,工期被迫延长,损害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此外,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受损;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工程返工,延长工期;如果部分问题在验收过程中没有被发现,还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因素,导致公路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或者使用寿命缩短,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在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方面缺少相关衡量硬性指标,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往往容易被忽略。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道德方面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远远严重于专业水平不足造成的后果。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自身容易出现事故,还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此外,一些施工人员明知故犯、简化工序、偷工减料、倒卖工地材料等,更是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损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经济效益。
在公路工程中,施工环境属于先决条件,包括地质因素、地形因素、地貌因素、气候因素等。例如,青藏高原地区的公路工程建设,其难度就要远胜于其他地区。在这一地区,高原冻土地质对工期的影响十分显著,此外还需考虑河流、山谷、山体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公路的走向、长度与成本和整体施工情况息息相关,道桥和隧道的数量对成本和工期的影响重大。施工环境会对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
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工程建设涉及的各种技术、工艺、设备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施工单位应该对管理层进行统一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从长远角度来看,综合高校和职业高校应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提高工程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5]。
想要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材料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必不可少。在施工材料采买时,应货比三家,对质量和价格进行充分综合衡量。一般来说,材料的质量越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就会越高,公路工程并不需要像精密工程一样对材料质量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充分考量材料的成本问题。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可以与当地厂家进行合作,在施工前做好测算,大批量购买材料,以获得更多优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避免施工材料遗失和损毁,产生额外的损失。
应充分做好新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在施工前对老旧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规范操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损耗,节约施工成本[6]。
应设置门槛,要求非施工单位自有的施工人员具备专业资格证和施工上岗证等证明,与熟悉的施工队伍展开合作。施工开始前,应针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进行集中培训,强化员工认知,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避免问题出现时员工互相推诿扯皮;增加流动巡检的频次,增加施工人员的紧迫感和安全意识,严把质量关。
在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应派出专业的勘探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和勘探,与当地气象部门通力合作,调取相关资料,详细分析自然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多次模拟,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比对,最终确定方案,全面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减少自然环境因素对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
公路工程是牵涉施工单位、当地政府、地方百姓的大事,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在控制施工成本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如果出现豆腐渣工程,就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也会影响施工单位的形象,使得施工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直接被淘汰。因此,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