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研究

2021-11-24 04:11:14倪思宏
经营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筹划税务税收

倪思宏

(太仓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上海 200435)

一、前言

在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也应当进行改革,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规范税务处理工作,区分各类涉税业务,明确税种适配的税率,合理推进税务筹划工作,做好增值税、所得税以及其他税种的筹划、征缴和清算工作。税务筹划是制造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在制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前提下,涉税事项及涉税税种逐渐增加。面对复杂的税收缴纳工作,制造企业必须做好税务筹划,控制企业的税收成本,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节税避税。

二、制造企业税务筹划问题

(一)税务筹划目标不清晰

目前,制造企业虽然提高了对税务筹划的重视程度,但实践中还是缺乏清晰的目标,导致企业涉税事项管理人员难以把握税收筹划的基本要求,税务筹划目标与税务处理结合度低[1]。例如,部分人员认为税务筹划就是减少税金缴纳,并未考虑税务筹划的成本及效益,在应税业务中只重视部门利益,忽视企业的整体税收情况。

(二)税务风险管控不到位

税务风险是判定制造企业税务筹划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制造企业的税务风险从大方向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未按时按量缴税,产生税务风险;二是未理解税收政策而多缴或少缴税,产生税务风险。从企业角度来看,无论多缴税金还是少缴税金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引发税务风险。如税务机关稽查后发现企业少缴税,企业会受到惩处,不仅要补缴税金还要支付罚金;多缴税则表明企业的税务筹划失败,企业除要负担税务筹划成本之外,还需要承担额外的税金。目前制造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缺乏足够强的税收风险管控意识,将经营重心放在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上;第二,针对制造行业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税务人员对政策的解读不及时,对所在地的税收政策了解浅显,存在误用或者不用税收政策的情况,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加剧[1]。

(三)税务人才短缺

制造企业的税务处理工作多由财务人员负责,但财务人员相对擅长处理财务工作,对税务筹划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全面,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税务筹划方案或指导应税业务时容易失误,反而增加企业的税务筹划成本。税务筹划方案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制定,如税收政策、应税类型、税率变化以及企业战略等,而财务人员负责企业的财务工作,再加上税务筹划,难免出现分身乏术的情况,企业税务人才的短缺降低了税务筹划的效率,税务筹划方案可执行性低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制造企业税务筹划优化措施

(一)明确税务筹划目标

税务筹划最主要也最基础的一步是确立税务筹划目标,即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以最低的税务筹划成本获取最大的税务筹划效益,合理避税节税。税务筹划目标可以保障税务筹划活动的落实执行,避免企业员工在配合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脱离大方向。涉及应税业务的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筹划人员的工作,提供准确的应税业务资料,便于税务筹划人员制定方案。同时,制造企业也应将税务筹划目标细分至各个部门,确定各责任主体,完善问责机制,一旦税务筹划工作脱离目标则问责相关责任人,定位问题源头并解决,避免税务筹划方案返工重做,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2]。

(二)加强税务风险管控

税务风险管控是制造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强化全体员工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制造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基于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根据应税业务情况、企业经营数据以及制造行业发生频率较高的涉税风险等因素制定税务风险指标,然后逐步扩大风险识别范围,对应税业务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此同时,确定税务风险等级和风险成因,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3]。其次,持续强化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以及企业的内部沟通。关于内部沟通,税务管理部门可通过内部共享平台与各个部门进行信息互换共享,各部门配合税务部门的工作,提供真实的应税资料、票据等信息,避免因发票开具或获取不当而引发税务风险;外部沟通则要及时掌握国家针对制造行业出台的税收政策以及法律条例,以便从政府角度开展税收工作,减少与税务机关的矛盾,按时按期缴纳增值税、所得税以及其他附加税。最后,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监督控制,对应税业务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掌握税收筹划前中后期的具体风险,并及时优化税收筹划方案,降低筹划成本,避免出现税收筹划成本抵消筹划收益的情况。

(三)壮大税务管理团队

制造企业要考虑构建税务管理组织,补充税务人才,壮大税务管理团队。税务筹划方案要求相关人员充分了解涉税业务、企业整体经营情况以及税收政策法律等,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素质和税务处理能力。制造企业可从财务人员中挑选部分人员配备至税务管理部门,同时招聘税务人才,构建税务管理团队,统筹负责企业的税务筹划。另外,企业需要对税务筹划流程进行规划,首先,确定具体参与筹划的人员,明确税务筹划目标,建立税务筹划框架;其次,深入全面地调查企业各环节的应税业务,掌握一手的资料信息;最后,反复审核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并与税务机关实时沟通,保证税收筹划的效益。

四、制造企业税务筹划主要途径

(一)通过筛选供应商开展税务筹划

筛选供应商是开展税务筹划的有效途径之一,供应商的纳税人身份直接决定着制造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行为,与税务支出有着密切联系。制造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导致其材料采购量远远高于其他企业,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能够增加进项税额,使进项税抵销项税的比例有所提升,有效缓解企业的税务压力。

(二)灵活调整合同内容开展税务筹划

制造企业在业务开展前一般会与合作对象签订合同,保证业务顺利实施,在营改增政策下,不同的合同有不同的税金缴纳方案,制造企业可以在合作对象允许的前提下,在遵守法规的同时,适当调整合同内容,以减少税务支出。例如,某制造公司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产品的销售额降低,生产量也随之减少,空置出来的生产设备较多。而设备闲置需要投入维修养护成本,所以该公司选择将闲置的生产设备租赁给A公司,租赁时间约定一年,每月收取10万元的租金,该公司这一年度将得到120万元的租金费用。同时,该公司要根据法律规定,以13%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缴纳16.6万元的税金,且该公司外派员工跟进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并支付3名员工15万元的年薪。该公司与A公司商议后,决定将之前的租赁合同调整为异地装卸合同,该公司不安排人员跟进生产设备,由A公司安排人员进入该公司。合同内容变化,租金费用也发生变化,定为135万元,该公司按照5%的服务业务税率缴纳6.75万元税金[3]。

(三)通过增加可扣除成本方式开展税务筹划

对制造企业来讲,增加可扣除成本费用的方式是所得税筹划的有效途径。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期间费用和其他费用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润,尤其是期间费用,所以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合理摊销期间费用,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摊销方法的优缺点,确定选择平均摊销还是实际摊销。在所得税筹划过程中,企业要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列出当期产生的其他费用,合理减少所得税应税额或延长所得税缴纳时间。企业可以筹划扣除的费用有三部分:第一,员工薪酬可以进行全额抵扣;第二,企业的公益性支出可以按照政策部分抵扣;第三,加计扣除,如企业安置残障员工支付的工资、研发费用等,企业可以从以上三部分入手,适当提高费用支出额度,达到减少企业所得税税金的目的。

五、结语

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加深对税务筹划的研究,利用税务筹划活动控制企业的税收成本,规范企业的应税行为,减少税务风险,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筹划税务税收
税务动态
山西财税(2022年4期)2022-05-23 05:03:26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58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5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