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标杆

2021-11-24 10:30:54计华明江苏省昆山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民农业

计华明/江苏省昆山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昆山市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承担“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和“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两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实践案例1个、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典型案例3个,以靓丽的成绩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紧紧围绕“到2 0 2 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昆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和江苏省、苏州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定走好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赶考之路”,努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实现“乡村让城市更美好”。

抓牢基础,提升质效,引领现代农业驶入高质高效快车道

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三高一美”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7万亩、高标准池塘4.8万亩,2021年再启动2.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底实现高标准农田基本全覆盖。

加快建设发展导向鲜明、产业链条完备、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现有各级各类农业园区13个。加快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努力提高生猪等重要农产品自给率。

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加快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打造更多智慧农业生产场景,持续扩大农业机械化生产覆盖面,充分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快实现水稻机插秧、高性能植保等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深化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认证。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着眼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大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授权使用企业和个人86家。抓好阳澄湖大闸蟹、张浦黄桃、锦溪黑蚬等农业知名品牌建设,扶持壮大鲜活果汁、姚哈哈等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生产组织化、产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专业化,把农产品品牌真正打响、做大做强,以高端品质抢占高端市场、形成高端效益。

抓紧整治,提升颜值,推动农村环境呈现宜居宜业新面貌

巩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激励县创建成果,高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考核激励、薄弱村帮扶转化、常态长效管理等机制,推动美丽庭院创建扩面提质。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连片美丽”思路,加快推进特色康居乡村建设,已建成216个特色康居乡村,39个特色宜居乡村,尽快实现特色宜居村庄全覆盖。

努力提高美丽庭院创建水平,评定美丽庭院星级户12896户,“十四五”期间再评2万户,总数达3.3万户,实现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

全力优化城乡公共服务配置,重点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覆盖城乡的公路、5G通信网络、电力、天然气、供水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更多优质公共资源向乡村倾斜,切实满足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农民高品质生活需要。

抓稳改革,提升动能,助推农民生活奔向富裕富足新起点

以多元化发展为路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着力解决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政策上、土地上、规划上的短板,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异地发展,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稳定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20年,全市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804万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32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66∶1,位居苏州第一。

加快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稳慎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021年上半年,全省首宗农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线上竞价在昆山市淀山湖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成功举行。发展优质民宿、特色农家乐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沉睡资源变优质资产,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

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组织农民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教育,鼓励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员从事现代农业、乡村产业,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截至目前,评选农业技术类乡土人才32名;培育省级农业类乡土人才16名、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专家25名、主导产业种养示范带头人20名。定向培养农业委培生144人,组织272名新型职业农民免费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479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256人次。“十四五”期间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00名,培育4000人次。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手段,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更多文明镇村,涵养农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