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彬
(济南华锦置业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300)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利用人力资源开展活动的重要体系保障,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长远发展的有效保障。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20世纪中叶逐渐由人事管理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企业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实现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长远稳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但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对管理理念的建设和应用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选择沿用或调整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案,人员的培训、调配和晋升等方面的工作也直接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这既影响了企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合理调整和有效利用,又无法适应企业在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企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从而影响了企业人才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企业难以获取目标经济效益。
从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对新技术和新理念处于被动和学习和使用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员工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相对不足,没有在内部形成体系化标准化的员工培训制度以及培训目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企业尽管积极引入了现代化技术,但是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导致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不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注重对员工的素质管理,忽略对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殊不知,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的构成。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重视对管理者的培训。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十分有必要。这不仅能深化管理者对企业业务的全面了解,也有利于管理者根据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从而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发展规划,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采取的仍然是绝对化的考核方式,这不仅阻碍了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它们在设置管理体系时没有考虑员工在企业内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没有将其与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有机融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都相对单一,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1]。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在管理理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把对员工的管理放在管理的核心位置,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切实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自觉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贡献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另一方面,企业要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进行有机融合。要从人才培养和开发的角度出发,把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必须以员工的发展为基础,不断丰富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增强其为企业贡献的价值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转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与信息化技术相互促进的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掌握主动权。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要为员工创造条件,搭建良好的管理平台。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培养具有奋斗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人才,为企业创新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营造优质的企业管理文化。首先要坚持科学与公平共同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致力弘扬员工的主体性价值,为员工各项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3]。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常实施。因此,企业要着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而激励和考核制度是影响员工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设置激励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企业对人才资源的管理效果。一方面,企业要以员工的工作能力与业绩水平为基础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对员工能力提高的有效引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创新,要将人才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需求方向相匹配,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要强化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元化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如果仅局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不转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发展,久而久之便会被淘汰。因此,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环境中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和创新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实现与世界接轨,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从国际环境和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各种各样人才引进政策的不断出台体现了人力资源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必须加强对培训和教育体系的建设,以推动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同时,还要不断引进新型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和政策更符合员工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规划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4]。
人力资源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在经济机构改革和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提高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