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财税筹划与风险管理

2021-11-24 23:59:04王婉李茜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所在地税法承包商

王婉,李茜

(1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2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税务风险分析

(一)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

首先,对当地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不够了解。在国际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对国际税收体系和当地税收制度了解不深的情况,导致不能及时对征管的严格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例如,中国某企业的卢旺达公司没有及时整理税务资料,面对当地税务机关的突击检查和审计,难以准确地提供上一季度的文件资料,无法为收入和成本数据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最终酿成财务经理被监禁的恶果。

其次,总部和海外机构没有建立良好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无法准确把握当地的税务事项。一般到海外机构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税人员没有接受过完善的培训,并不是专门的财务税收管理人员,在当地开展相关工作时,漠视当地税收法律,不能理解总部规定,难以进行恰当的税务处理。在实务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地财税人员遇到不明确的、新的涉税事项时,既不向领导请示,也不向主管税务机关征求意见,而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最终导致税务操作严重失控,给企业带来本不必承担的经济损失。

最后,项目所在地税务官员未严格遵循该国税法或者税收协定。中国公司在国际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要在承包项目所在地的分子公司上列支相应的成本费用,这部分成本费用需要充分的合同支持和票据支持,并进行相应抵扣。在某些情况下,分子公司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成倍费用列支,但是项目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却不认可,调增其应纳税所得额,使其多缴所得税;或者当地的税务机关对中国公司提供的居民身份不予认可,在中国公司转出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等收取的时候,不允许使用中国与当地税收协定中的较低税率。

(二)中国企业承担的税务风险

首先是居民企业带来的风险。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如果实际管理机构在境内的话,还是会被认定为中国的居民企业,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收入都需要按照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缴纳税款。

其次是受控外国公司带来的风险。中国的居民企业在境外设置公司,如果其实际承担的所得税税率低于12.5%,且在年底将大量的利润留在国外,不选择汇回中国总公司,并无法给出合理的、让税务机关信服的理由,那么国外公司就会被我国税法认定为实际受控公司,人为地将其在国外获得的收入归当期收入,并在中国境内缴纳所得税。

最后是境外所得税减免带来的风险。中国企业从事工程承包的收入、项目公司汇回的收入,需要按照中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依照25%的税率进行税款缴纳。但是,税法同时规定:在一定额度之内,可以对境外项目在项目所在地已经缴纳的所得税予以减免。但是很多企业在境外工程承包的过程中没有取得完整、合格、符合要求的完税凭证,无法证明其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的金额,最终导致在境外缴纳的那部分所得税无法在境内进行抵减,使经济效益受损。

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财税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一)项目招标阶段的策略

第一,要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税收制度。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大相径庭,承包商必须在深度熟悉我国税法法规和条例的基础上,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从而确保风险最低和利益最大。首先,要对所得税制度有所把握,多数国家都规定境外工程承包可以在超过一定时间后(一般为6个月)再缴纳所得税。当然,具体期限要看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

同时,还需要明确项目所在地是按照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征收税款(核定法),还是按收入减掉成本后的实际利润征收(实际利润法)。如果是按照实际利润法征收,承包商需要留有充分的成本费用证明材料,尤其要保留充分的关联企业的费用证明材料。其次,要了解增值税、房产税、固定资产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关税、合同税、印花税等税收法律法规,避免在小税种上违反当地的法律规定。

第二,了解中国相关税务规定。中国的税收制度会对国际承包工程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如果国际工程项目属于免税项目,但是中国没有与当地签订税收协定或者没有签订对应的饶让条款,那么承包商可能需要在中国补缴25%的企业所得税。再如,从印花税的层面来看,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签订的总分包合同、购销合同、贷款合同等等,即便签订地点在境外,但如果带到中国境内履行,那么也需要缴纳印花税。

第三,了解项目具体要求对税负的影响。如果采取的是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即常说的EPC模式,那么通常按照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在项目所在地取得的工程承包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采取的是建造—转让或者建造—运营—转让模式,即常说的BT模式或者BOT模式,此时总承包商将工程项目转让给业主的收入,按照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总承包商取得的运营收入则按照经营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积极利用。例如,政府援助项目可以在项目所在地当地免缴企业所得税;如果工程项目的承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就可以获得所得税减免机会。再如,为了缩短工期和建设时间,要尽量避免在当地设立常设机构,如必须设置子公司或者分公司,要选择税负最低的组织形式。

(二)项目运营阶段的策略

第一,纳税申报。通常需要在项目开始时就在项目所在地进行纳税申报,所得税一般按月度、季度进行申报缴纳,并在年末进行汇算清缴,汇算清缴后务必取得完税证明,以便抵扣在中国境内的所得税。增值税则需要按照月度、季度进行申报缴纳。同时,在境外项目工作的员工要进行所得税缴纳并取得完税证明,考虑工作签证问题之后,将完税证明拿回中国境内,抵扣境内员工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第二,出口退税。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在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如果由境内向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出口相应的设备和原材料,境内公司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税收政策,承包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出口退税申报,不能交由分包商或者关联企业代替其出口退税。受此税法法规的限制,笔者认为可将设备出口到境外项目所在地长期使用,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如果将设备短暂地运到境外使用又运回国内,则难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第三,监测是否存在分包商扣缴税款。某些国家的税法作了如下规定:总承包商负责为境外的分包商进行税款扣缴。因此,需要在签订分包合同时明确如下事项:合同金额是含税金额还是不含税金额、此项分包合同涉及哪些税目。如果合同约定金额是不含税金额,那么就需要将其折算为加税合计的金额,并将税款折算出来。如果承包商不了解当地税法规定,没有及时履行税款扣缴义务,税务风险就会激增。

同时,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税务本土化管理,更容易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查。一方面,要聘请专业的国际税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则要培养职业操守良好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保存好成本费用相关发票。还要聘请项目所在地的税务师参与工程账务审计,协助完成税务报表填制,取得税务部门完税凭证,方便进行境内所得税款抵扣。各国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自由量裁权,因此要处理好和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的税收征管要求,避免在税法理解上存在偏差,提前应对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三、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进入国际社会承包工程项目的概率大大提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此过程中潜藏的财税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从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税风险出发,探讨财税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路径。

猜你喜欢
所在地税法承包商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24
政策解读 曾在不同省份工作过,退休后在哪儿领取养老金
银潮(2021年3期)2021-11-13 06:25:25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上海建材(2019年1期)2019-04-25 06:30:52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5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营改增再出“补丁”政策不动产租赁按5%征税
信阳: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