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霞
(安庆市长江河道管理处二分处,安徽 安庆 246008)
水利事业是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基础和命脉,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督促水利事业的稳步前进。财务内部控制是水利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水利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不仅能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内部控制能力,还能促进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优化,推动水利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会计制度下,水利事业单位需加强信息技术与财务内控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坚持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现状对单位的预算管理、规范制度、会计工作等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除旧布新添砖加瓦。
水利事业的重点任务通常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及其管理者会忽视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单位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得单位内部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财务内部控制力度较小。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水利事业单位没有专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团队,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培训[1]。
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无法发挥效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方法使用不当。第一,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未明确划分人员岗位职责,造成人员重复工作或不工作等问题,有时还存在跨级审批、未在本职范围内行使职权等情形。第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考核绩效模式僵化,考核指标过少,考核内容、考核过程以及考核结果的有关制度较为模糊,阻碍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第三,未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公开平台,使得各部门间形成交流壁垒,阻碍了预算环节、资产管理、会计工作等交接工作的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导向。一些水利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各部门预算资金要么过多,要么不足,使得部分项目工作无法展开,得不到项目数据的支持。很多水利事业单位未意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水利事业单位认为,全面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对预算工作的内容和作用不了解,造成预算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预算方案。部分水利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未能实现电子化管理,传统预算理念根深蒂固,信息化技术支撑力度不足,财务人员不能准确预测预算风险,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能降低[2]。
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方向,还能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例如,考核与绩效相脱节,人员晋升不公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周期长,不能按时完成项目;总体战略目标不明确,部门间目标导向不一致;业务内容与财务管理不能相互融合;执行力度有待加大。
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不到位。一方面,部分监督人员不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担心利益和人情问题,从而纵容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监督检查和内部审查次数较少;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能充分得到体现。内部审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有些水利事业单位将审计部门职责范围进行固定,使得监督管理范围相对缩小,部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无人监管,这不仅使水利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开展不顺,也会弱化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作用。
随着水利事业单位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利事业单位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水利事业单位要想为水利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就需要重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一方面,管理层应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宣传,增强相关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需成立专门的财务内部控制小组,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定期对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还需定期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培训活动,以便水利事业单位及时获取财务内部控制的最新信息,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水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水利事业单位需根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内控岗位,明确划分岗位内容和职责权限,杜绝跨级工作或权限混乱的情况;水利事业单位还应增加人员考核绩效指标,利用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对人员的考核绩效工作进行分析,协助考核内容、过程、结果公开化、透明化,减少单位内考核不公平的事项;水利事业单位还需搭建财务内控信息交流平台,增加部门间的交流,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确保交接工作有序进行[3]。
新形势下,“质量第一、速度稳健、结构优化、风险可控”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新目标。水利事业单位亟须改进全面预算管理,促进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首先,水利事业单位需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将预算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共同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准确。其次,水利事业单位应尽快开发信息化预算绩效系统,例如ERP(企业资源计划)预算系统。最后,水利事业单位应合理利用ERP 预算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科学系统地分析每个项目的预算资金,在各部门的互相联动下,合理分配预算资金,给每个项目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提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水利事业单位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水利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改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利用KPI 指标、ERP 系统等将考核与绩效相联系,细化考核绩效机制,体现人员晋升的公正性、公平性;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合理设置岗位,联动各部门制定、分析、决策、执行、评估等岗位,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良性共事局面;提高收集、整理、预算等环节的质量,为项目的决策和执行奠定可靠基础;大力推行业财融合战略的实施,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保驾护航,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日臻完善。
监督管理能够检验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第一,水利事业单位需加强对监督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监督人员的责任水平,及时纠正财务内部控制环节的不正之风。第二,增加监督和内部审查次数,定期开展审查活动,解决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领导层和审计部门需审时度势,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扩大审查范围,对事业单位的每项经济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查意见和建议,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将会计电算化与监督平台相结合,以及时了解会计核算、资产控制等方面的信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审查错误,深化监督管理职能。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将创新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单位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财务内控思想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方法应用不当、缺乏科学的财务内部机制等问题。对此,水利事业单位需积极探索解决种种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不断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在新形势下的良性运转,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