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诱导期间不同用药顺序对注射痛和呛咳的影响

2021-11-24 10:50王荣宁姚吉祥苏珊珊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阿片类全麻丙泊酚

王荣宁, 陈 鑫, 姚吉祥, 苏珊珊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泰州 225300)

丙泊酚、罗库溴铵起效迅速,已在全麻诱导中广泛应用,但其所致的局部注射痛是较突出的不良反应[1-2]。舒芬太尼系阿片类药物,可引起呛咳反应[3]。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麻诱导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的不同给药顺序,对注射痛、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 年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180例患者,年龄25~64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均意识清楚,排除有心肺功能异常者,有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疾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60):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依次使用组(T1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依次使用组(T2组),丙泊酚、罗库溴铵、舒芬太尼依次使用组(T3组)。本研究已获泰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1608701),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全麻诱导

患者静脉注射0.075 mg·kg-1咪达唑仑1 min后,T1组患者注入舒芬太尼0.4 μg·kg-(12 s 内),2 min 后注入丙泊酚2.0 mg·kg-(1给药速度为4 mg·s-1),待睫毛反射消失后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12 s 内);T2组患者注入丙泊酚2.0 mg·kg-(1给药速度为4 mg·s-1),待睫毛反射消失后注入舒芬太尼0.4 μg·kg-(12 s 内),2 min后注入罗库溴铵 0.6 mg·kg-1(2 s 内);T3组患者注入丙泊酚2.0 mg·kg-(1给药速度为4 mg·s-1),待睫毛反射消失后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1(2 s内),2 min 后注入舒芬太尼0.4 μg·kg-(12 s 内)。各组患者输注完毕5 min 后,行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BMI 等;观察各组患者在注入丙泊酚、罗库溴铵1 min 内发生皱眉、流泪、肢体逃避反应等(≥1 项)情况;观察各组患者在注入舒芬太尼1 min 内发生呛咳反应(≥1 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运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后,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q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及BM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 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患者注射痛和呛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T2组、T3组患者注射痛(丙泊酚致)发生率均高于 T1组(P 均<0.001);T1组、T2组患者注射痛(罗库溴铵致)发生率均低于 T3组 (P 均<0.001);T2组、T3组患者总注射痛(丙泊酚+罗库溴铵致)发生率均高于T1组(P 均<0.01),T3组患者总注射痛发生率高于 T2组(P<0.01),见表 2。

表2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次(%)]

T1组、T2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均高于 T3(P均<0.001),T1组与T2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

3 讨论

丙泊酚所致注射痛的发生率较高,可达28.3%~90.0%[4-5]。丙泊酚导致注射痛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其脂溶性高,不溶于水,对血管内皮/内膜产生刺激作用,激活胰舒血管素-激肽系统,产生缓激肽,和/或使静脉扩张、渗透压增高,加大与血管外游离神经末梢的接触有关[6]。在使用丙泊酚前,预注射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50 μg、100 μg),可有效缓解丙泊酚所致的注射痛[7]。本研究中,所用阿片类药物为舒芬太尼,其镇痛效能是芬太尼的5~10 倍,且剂量较大,故而在使用舒芬太尼后,丙泊酚所致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罗库溴铵也可导致局部注射痛,其发生率亦较高(50%~80%)[2]。该注射痛产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罗库溴铵的酸碱度(pH<4)、渗透压(非生理性),和/或刺激注射部位周边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激肽等化学介质,引发痛感有关[8-9]。1~14 岁的儿童静脉注射 2 μg·kg-1的芬太尼,可明显减少罗库溴铵所致的逃避运动[10]。本研究中,最后使用舒芬太尼的T3组患者,罗库溴铵所致注射痛及总注射痛发生率均高于较早使用舒芬太尼的 T1组、T2组患者。T2组与 T1组患者罗库溴铵所致注射痛发生率无差异,可能与舒芬太尼的起效时间较长(5~6 min),尚未达到其最大的镇痛效应有关。T1组患者的总注射痛发生率低于T2组,有临床参考意义。

舒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引发的呛咳率可达50%以上[11-12],这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浓度及输注速度等密切相关[13-15]。舒芬太尼导致呛咳反应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兴奋阿片受体、咳嗽感受器,激动迷走神经,诱发组胺等释放增多,导致支气管收缩及使用枸橼酸制剂等有关。本研究中,T3组患者在丙泊酚、罗库溴铵之后使用舒芬太尼,呛咳反射被完全阻断,故而无呛咳发生;T2组患者预先使用丙泊酚,可松弛气管、支气管等平滑肌,抑制其收缩,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敏感性,但其使肌肉松弛为中枢性,与外周性肌肉松弛剂(如罗库溴铵)相比,效果较弱,故其阻断呛咳反射作用不明显;T1组患者的呛咳发生率较高,但与T2组相比无差异,临床可放心使用。

综上所述,全麻诱导中,较早地使用阿片类药物,能有效降低相关药物(丙泊酚、罗库溴铵)所致注射痛的发生率,且并未增加(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阿片类全麻丙泊酚
丙泊酚(propofol)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警惕阿片类药品不良反应
阿片类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