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龙, 施 森, 马金海, 王敏行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银川 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4)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儿童期发热时伴有惊厥发作,发热的病因中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电解质紊乱。FS 是各类惊厥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差别,北美和欧洲为2%~5%,印度为5%~10%,日本约为9%,我国约为4.4%[1]。关于FS 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2]认为本病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或多基因遗传,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有多个基因和(或)染色体与FS 相关。也有研究[3]认为,FS 可能与该年龄段小儿大脑皮质功能不完善,抑制功能差,兴奋易扩散,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冲动易泛化以及血脑屏障功能不良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热,因患儿年龄小、易烦躁,易形成多次刺激,而发生惊厥。本文通过探讨FS 患儿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复发及院前急救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并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选择 2014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住院的462 例FS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2.1 纳入标准 根据第九版儿科学[4],目前对FS 的定义:发生在3 个月至6 岁,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
1.2.2 排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惊厥;(2)有明显的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或神经皮肤综合征、先天性代谢异常和神经节苷脂病等伴发的惊厥;(3)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伴发热惊厥者(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占位病变等)。
1.2.3 不同类型FS 确诊标准 (1)单纯型FS 临床确诊[5]:①惊厥发作为全面性发作,通常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②持续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5 min;③惊厥发作出现在热程初的24 h 内且无反复发作。(2)复杂型FS 临床确诊[5]:①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5 min;②局灶性发作;③一次热程中有反复发作。
通过查阅病历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包括性别、首次发作年龄、发病季节、发作前发热时间、首次惊厥季节、抽搐时体温、发作类型、发热类型、单次病程中抽搐次数、抽搐持续时间(min)、FS 家族史、家族癫痫病史、围产期脑缺氧史、出生胎龄、出生方式、疾病类型、原发疾病、复发(按时间分类)及院前急救情况。
运用Excel 录入数据,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 性别、年龄 462 例 FS 患儿中,年龄 5~70个月,平均年龄(24.0±13.74)个月,其中婴儿(<1岁)68 例(14.7%),幼儿(1~3 岁)298 例(64.5%),学龄前儿童(3~6 岁)96 例(20.8%)。男性 333 例,占72.1%;女性129 例,占27.9%;男女性别比为2.58∶1。儿童FS 患者中以男性幼儿多见。
2.1.2 发作季节 462 例FS 患儿中,首次惊厥发作于春季103 例(22.3%),夏季发作151 例(32.7%),秋季发作97 例(21.0%),冬季发作111 例(24.0%)。
2.1.3 出生胎龄、出生方式 462 例FS 患儿中,380 例顺产娩出,占82.3%;82 例剖宫产娩出,占17.7%。早产儿11 例,占2.4%;足月儿451例,占97.6%。
2.1.4 原发疾病 462 例FS 患儿中,原发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者286 例,占61.9%;支气管肺炎69 例,占14.9%;急性腹泻40 例,占8.7%;手足口28 例,占6.1%;急性支气管炎27 例,占5.8%;幼儿急疹 7 例,占 1.5%;麻疹 4 例,占 0.9%;皮肤感染1 例,占0.2%。
本研究中,462 例FS 患儿在诊断后2 年内复发者133 例(占28.8%)。以是否发生复发为因变量,纳入年龄、发作前发热时间、抽搐时体温、首次病程中抽搐次数、抽搐持续时间、FS 家族史、家族癫痫病史、围产期脑缺氧史、出生胎龄、出生方式、疾病分类等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具体赋值见表1。结果提示:发病年龄≤1 岁、发作前发热时间≤24 h、有FS 家族史、有围产期脑缺氧史、剖宫产娩出是FS 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儿童FS 复发影响因素赋值表
表2 462 例FS 患儿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2.3.1 院前急救与抽搐时间的关系 462 例FS患儿中,家庭急救处理正确的有81 例,首次抽搐持续时间为(2.71±2.14)min,家庭急救处理不当的有 381 例,首次抽搐时间为(4.80±6.24)min。家庭急救处理正确的患儿抽搐发作持续时间较急救不当的患儿短(t=-3.113,P=0.002)。
2.3.2 FS 院前急救宣教与正确急救的关系 462例FS 患儿,根据惊厥发作前有无相关疾病的院前急救宣教分为首次惊厥发作、FS 院前急救宣教、非FS 院前急救宣教三组,三组患儿家庭急救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02,P<0.001),见表3。
表3 462 例FS 患儿家庭急救与FS 院前急救宣教的关系
FS 临床表现常见体温骤然升高,起病突然,发作形式多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个别为部分发作,常伴意识障碍,多数在数分钟内恢复。临床检查无神经系统感染、无电解质紊乱等,绝大多数FS 都呈良性病程而且预后良好,因此对FS发作相关特征、复发以及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减少患儿家属对患儿发作及复发的恐惧和担忧,并指导他们科学、正确地进行家庭急救。
本研究462 例FS 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为2.58∶1,幼儿 298 例(占 64.5%),随着年龄的增大,FS 患病率下降。本文结果显示:FS 夏季发病人数略多于其他3 个季节,这与温清芬等[6]的研究结果相同,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夏季北方的天气炎热、干燥,气温较其他季节明显升高,而且发热患儿机体的散热功能较差,使其一直处于高热状态,可能导致患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循环血液量增加,神经细胞代谢旺盛及惊厥阈值下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年龄≤1岁、发作前发热时间≤24 h、有家族FS 史、围产期脑缺氧史是FS 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有关研究[7-10]结果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娩出为儿童FS 复发的危险因素,上述研究中均未报道,需进一步验证。分析原因如下:(1)发作前发热时间≤24 h 的患儿有380 例,占82.25%,因此复发病例中,该人群仍然占有一定优势。目前未发现其他研究有类似结果。(2)本病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或多基因遗传,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已报道有多个基因和(或)染色体常与FS 相关[2]。(3)发病年龄≤1 岁的患儿复发的风险更大,可能与该年龄段小儿大脑皮质功能不完善,抑制功能差,兴奋易扩散,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冲动易泛化以及血脑屏障功能不良等因素有关[3]。FS 的确切发病机制未明,有研究[11]结果提示主要与遗传、脑发育未成熟、发热有关。一旦发热,因患儿年龄小、易烦躁,易形成多次刺激而发生惊厥。
本研究还发现,经健康宣教的患儿家属,出院后能更科学地进行院前急救。与急救不当的患儿相比,家庭急救处理正确的患儿其惊厥发作持续时间更短,大部分FS 患儿在院外发作,而抽搐过程中患儿处于缺氧状态,若不能及时科学处理,可能导致患儿因缺氧时间长导致脑损害发生,因此给患儿家长普及高热惊厥急救与预防知识尤为重要。在患儿抽搐发作后,立即正确急救、就医,防止意外伤害,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健康水平。具体方法如下:(1)发热的处理。一般患儿体温≥38.5 ℃,或有FS 史的患儿体温在38 ℃时,立即服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服用退热药后要给患儿多饮水,观察降温情况。(2)院前急救。首先,应就地协助患儿平卧,防止因抽搐跌倒引起外伤,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防止患儿吸入窒息,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尽量减少刺激;其次,对于有复发因素存在的患儿且父母不能接受患儿惊厥再发,将根据情况应用抗惊厥药物[12]:短时间内频繁惊厥发作(6 个月内≥3 次或1 年内≥4 次)或发作时间超过15 min,可以预防口服地西泮片(在发热开始给予每次 0.4~0.5 mg·kg-1,24 h 内最多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