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合同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4 23:16:06何纯荪丛培栋
法制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劳动者

何纯荪 丛培栋

(1.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劳动合同法》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地维护自身和他人权益。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才能激发学生《劳动合同法》课程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课程学习潜能,带动学生对《劳动合同法》课程知识的深化理解,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预期。

一、《劳动合同法》的教学价值

《劳动合同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1],两者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矛盾与纠纷,不仅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也损害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指导学生学习《劳动合同法》的专业知识,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也能更好地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劳动合同法》课程教学中,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人才协调劳动关系能力,使得其能有效地处理劳务纠纷,真正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方权益。《劳动合同法》涉及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劳动合同法》相关定义的讲解、劳动合同签订流程的讲解,也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常见纠纷的解答,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有效补偿等,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带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的稳步提升,是其日后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2]。《劳动合同法》的课程知识学习也使得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关系,正确做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合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劳动者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详细学习《劳动合同法》可以指导企业建构科学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劳动合同法》教学既存问题

(一)教材编排内容较少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及《劳动合同法》内容的专业性课程较少,多存在教材编排内容偏少的问题。以《劳动合同法》课程为例,缺乏对《劳动合同法》内容的系统编排,使得其知识点阐述不足,人力专业教材中《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点的编排局限于劳动关系讲解,且劳动关系的讲解也更侧重于概念的理论性讲解,缺乏《劳动合同法》相关案例的编排,学生无法获得《劳动合同法》的具象感性认知,也不利于其劳动权益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强化。

(二)过度关注理论讲述

在《劳动合同法》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更习惯于大篇幅的理论讲解,希望学生牢固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法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劳动合同法》价值取向的引导。偏重于理论讲解使得课堂教学照本宣科[3],带有填鸭式教学的浓厚色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教学主体价值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合同法》教学实效。

(三)学科实践与时代严重脱节

当前,《劳动合同法》专业教学主要教学场地是课堂,配合一定的案例剖析,其更偏重于劳动关系的理论讲解和简单的案例分析。虽然部分高校也引入了视频观摩,一定程度上能改变理论讲解枯燥乏味的情况,但实践教学缺位问题突出,无论是案例剖析还是视频演示都侧重于典型的固化的案例探讨,与时代脱节严重,案例分析指导具有滞后性,无法准确反映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合同法》知识学习与运用的价值。整体来说,《劳动合同法》课程教学实践支持明显不足。

三、《劳动合同法》课程优化策略

(一)不断完善教材内容

鉴于《劳动合同法》教材建设不足的实际问题。应完善教材内容,可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等课程教材中增加《劳动合同法》的专题内容,或者在课堂上进行《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的延伸教学,不断丰富学生《劳动合同法》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服务价值等。具体来说,编写《劳动合同法》专题内容,并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中增加新的案例或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等,完成《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拓展性阐述,使得教材与时俱进。要补充《劳动合同法》专题讲义,认定特定主题,整理专题讲义。要求《劳动合同法》授课教师在教学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找到热点话题中与《劳动合同法》教学相关的材料,加工运用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好的专业课程学习认知。

(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劳动合同法》课程建设实效,必须着手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来说,可以引入典型案例法,借助案例对理论进行说明,或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案例,让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劳动合同法》学习热情,提高其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广泛搜集社会典型案例,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教学案例,将其引入到相应章节中[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探讨,这些案例应囊括《劳动合同法》所有应知应会的知识点,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发表意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带来《劳动合同法》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再如,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对应的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由表达,模拟教学分观摩和模拟两大部分,观摩对应的是旁听听证,可以组织学生到劳动仲裁机构参与案例仲裁,而模拟则是学生为主体,以角色模拟的形式做到《劳动合同法》知识的活学活用,让学生获得《劳动合同法》使用的真实感知体验,例如在教学中为活跃现场气氛,在讲解《劳动合同法》订立注意事项时,可以模拟招聘现场,学生扮演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现场模拟招聘过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的探讨,增强学生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也增强学生应变能力,让学生结合情景模拟体会,总结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需要注意的事项。再如探究教学法,主要是抛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考,自主解答“是什么”“为什么”的系列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提高问题分析与问题解答能力,以“劳动报酬”讲解为例,提出“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报酬方面的纠纷该如何维权”的探讨性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材料,自主探讨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明确法律在劳动报酬方面对用人单位的限制,让学生各抒己见,综合意见,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既完成了“劳动报酬”专业知识的讲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来说,必须积极地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完善教材,给予学生生动深刻的学习体验。《劳动合同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必须遵从以实践为基础、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原则,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排教学课程方案,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思考,自主归纳与总结,切实有效地掌握《劳动合同法》的专业知识点,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奠定其后续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知识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劳动者
劳动者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02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28
论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关于合同无效制度的法律适用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之再议
关于合同法中连带责任研究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17:11
新劳动合同法视阈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40:30
《劳动合同法》过于偏重保护劳动者?
时代风采(2016年12期)2016-07-21 15:07:45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分析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07: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