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晨
在“十三五”时期,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农村治理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有着推动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指导作用。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笔者发现农村治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优化农村治理的路径,希望可有效提高农村活力,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健康发展[1]。
农村治理的内容包括:普及国家政策法规;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做好农村财产维护及管理相关工作,维护好广大村民的合法利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及公共事务开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保证基础设施的供应;解决协调村民间矛盾,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将民主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发现,基层组织并没有切实履行上述基本职能,农村治理存在明显不足[2]。
第一,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存在不足。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技术人才。工作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创新不足等原因,习惯于“纸上防疫”“讲话防疫”,不善于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控方式过于依赖上级命令,缺乏创新防控方式。第二,农村治理主体存在不足。政府行为失当、政府主导性较强、村民自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治理的制度化发展。村民对农村治理认识不透彻、参与度较低、对各项事务缺少积极性和责任感。部分村民不认真配合,相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疫情期间冲突频发。第三,农村环境整治存在不足。尤其是山区农村,在环境整治方面相对欠缺。农村环境整治信息渠道单一,村民过分依赖村长的宣传引导,环境整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知识浅薄,并且缺少各级部门的监察指导,缺乏资金支持,投入资金相对县城附近的农村来说力度较小。第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由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村民的满意度较低,在疫情期间,村民不信任当地卫生服务机构,拖慢疫情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村民及时就医;农村电路老旧现象突出,突发停电状况,不利于疫情的防控[3]。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各级农村治理部门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农村治理路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近年来,我国已经步入了“以数据为依据,以科技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新阶段。发展“互联网+政务”农村治理新模式,加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向。以“大数据”为指引,以“互联网+政务”模式为核心,建立了网上服务大厅、手机微信关注公众号等事务办理模式,实现由“群众跑”向“干部跑”,再向“数据跑”的飞跃,为村民提供精细化、便利化的服务,使村民委员会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在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这类重大卫生防控时,登记信息或查看出入证会造成人员接触和拥堵,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可设计农村治理APP,分为村民信息档案收集、健康打卡、日用品统计、意见统计、工作人员管理、招募志愿者类等六大类别进行管理,技术人员包户指导,让村民学会下载使用该APP,注册账号,开启定位,用户登录后可自行选择需要办理的事务类别[4]。
第一,用户档案类。用户可在该类别填写相应的档案信息,如姓名、家庭成员、工作单位等信息。后台工作人员可接收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汇总,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作用,不但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还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第二,健康打卡类。用户可在该类别填写健康打卡表,如每日体温度数、身体有无不适症状、是否去过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地区等。后台工作人员可及时掌握村民的健康情况,做到全面排查,有效防控。第三,日常需求类。用户可在该类别填写日常需求物资统计表,如食物需求信息、日用品需求信息等。后台工作人员可根据统计表汇总村民需求,由指定人员完成采购工作,有效提高村民满意度。第四,意见建议类。用户可在该类别提出对农村治理模式的意见建议,填写内容会直接投入线上干部信箱,基层干部可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第五,工作人员管理类。该类别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存档,并在线上管理调配相关工作人员。在这一类别中上传培训工作人员的文档及视频,要求工作人员定时学习观看和考试,以提升个人素养及工作效率。第六,志愿者招募及管理类。有意愿报名志愿者的村民可以点击此类别,输入系统设置的相关个人信息,即可申请报名,审核通过后成为志愿者[5]。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以“五个振兴”为标准,以优化农村治理的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1.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加快经济化治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应对疫情时无法及时满足村民的需求,得不到村民配合,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培育壮大原有的乡村产业。以原有产业为依托,通过与科研院所、企业等的合作,发掘农村产业创新点,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二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的集体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财富,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指导支持作用,有效开展土地整理,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产业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以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2.以人才振兴为关键,完善治理网络化。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农村人才缺失,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技能培训。要实现以人才振兴为支撑,完善农村治理网络化。首先,要实行公开招考以及民主选举,聘请政治立场鲜明、专业素质高、热爱农村事业的青年人员。高校毕业人才拥有专业的管理知识,精通大数据、互联网,可确保农村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综合素质。其次,要为高校毕业人才提供科学合理的薪资待遇,制定严格完善的晋升与罢免机制,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纳入,保证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3.在组织振兴的指引下,构建治理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与村民的横向互动机制,构建多元化管理体系,是化解矛盾的基础。完善农村管理条例和法制监督机制,增强法治建设。明确如何发挥村民自治性,明确政府职责范围,明确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与村民合作与监督双向互动关系,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在未来遇到诸如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等急性冲击时,可以做到沉着应对。
4.以文化振兴为重点,提升治理文明化。农村规划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各种需求,一方面,要做好硬件设施规划,满足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升村民精神素养。另一方面,完善软件设施规划,注重弘扬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体现出本村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促进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整体提高。疫情暴发后,在农村治理中要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强化村民防疫知识,营造互助互利、民主和谐的氛围。
5.以生态振兴为支撑,保障治理绿色化。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农村环境,村民不能过度地掠夺、破坏资源,拒绝野味,发展绿色生活方式,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打造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发展。要立足农村基础,找准定位,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态宜居。农村治理需严格监察环境卫生,减少病菌滋生;引进专业医疗人员和先进医疗设备,村民可就近接受诊断和治疗;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网络覆盖到农村每个角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农村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凸显了农村治理的不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农村治理主体、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等问题,应发展“互联网+政务”农村治理模式,以“五个振兴”为优化农村治理的措施,创新农村治理思路,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需认清现实与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组织基础不断奋斗,致力于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提高乡村组织的治理水平和应急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