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1-11-24 20:32:53聂建祥
经营者 2021年4期
关键词:舞弊业务部门差错

聂建祥

(河北润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涉及面广、点深、工作量大,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外审利用内审工作、内审利用业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同时与业务活动形成互动,促进业务部门工作的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能替代传统手工作业,信息系统自带逻辑校验能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促进信息共享,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撑,便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融入业务活动,监控业务活动的进度和指标完成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有效保证业务活动合规、合法,防范舞弊、差错风险。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收到良好效果。

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差错和舞弊引发质量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控制体现在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上。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存在带错处理问题,业务经办人员对政策法规、业务流程理解错误,在经办日常业务的过程中发现不了错误,导致业务处理环节带错流转。此时差错已经形成,但工作人员没有发现,监督人员因不参与日常经办事务,也无法随时指正,一些差错甚至是工作人员串通舞弊造成的。错误不易被发现、监督不及时导致带错处理,企业内部控制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差错,而后期发现差错并更正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是带错运行,对于错误的信息或者舞弊产生的差错,工作人员没有识别出来或故意隐瞒,而企业内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如外审部门人员高,难以发现问题。等外部审计发现问题再改正后,带错运行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二)人工作业信息不共享引发效率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人员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具体处理工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业务部门的处理结果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不共享、传统人工作业效率低,难以及时发现差错或舞弊问题,导致差错或舞弊的发现和更正存在滞后性,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率。业务部门信息不共享、互动性差,较难做到紧盯业务进度,内审部门对信息系统里信息的利用不够,一般重新执行,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影响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三)部门不协同、服务意识差导致效果差

企业内部控制重监督、轻服务,一些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得不到有效执行,起不到过程控制的作用。信息不共享,业务部门和内控部门各自作业,不能很好地实现部门协同。内审部门将发现的问题作为业绩上报反映,很少与业务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应对措施。不同部门各自利用信息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目标为导向,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质量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内部控制手段的信息化建设,监督各业务环节及业务部门的指标完成情况,按照目标导向原则分析业务指标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全业务流程企业内部控制监控,督促业务部门为完成信息指标努力、合规、合法地按流程操作,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指标信息,形成企业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目标导向意识。全员为完成指标想办法,不为舞弊找借口,以做好工作为荣,以差错、舞弊为耻,利用目标导向防控差错和舞弊行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内部控制手段信息化按照“定预算—签合同—票据流转—生成财务报告”的流程建设,以业务工作完成指标结果进行信息化内部控制,防范差错、舞弊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把企业经营活动视为定预算、执行预算的过程,利用预算执行结果分析预算完成指标,进行预算目标合理、科学以及资源利用程度高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加强预算编制、审查、执行、考核的内部控制。利用合同执行结果,加强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的处理指标等合同全过程封闭管理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利用票据传递和信息系统的健全性、完整性、畅通性、保密性、共享性指标的运行结果,进行票据传递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利用财务报表的审计结果,分析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对财务报表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内部控制,有效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防范会计差错和人为调整风险,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手段的信息化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原则,旨在加强指标结果监控,强化业绩观念,营造指标紧、任务重、监控严的工作氛围,消除差错、舞弊机会,防范差错、舞弊风险,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二)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率

将信息系统业务活动的执行进度及预算与上年同期进度进行对比,识别业务进展速度,分析影响进度的是市场原因,是业务积极性差、业务水平低下的原因,还是信息录入不及时、业务和信息“两张皮”的原因,要在风险发生初期识别出来,制定应对措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总之,利用信息共享,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进度,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及时性与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率。

内部控制活动按照“销售报价—销售合同—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入库—生产投料—生产加工—成品入库—成品发货—销售开票—销售回款—采购索票—采购付款”的流程进行信息共享,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如同身后有一只监督的眼睛紧盯业务完成进度,以业务工作完成进度信息反映内部控制效率。业务流程信息环环相扣,叠加资产、项目、研发、担保、业务外包管理,通过组织安排的执行进度信息反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率,防范业务控制不及时、效率低下的风险。

通过销售报价以及销售合同订立和执行环节,对比上年度和本年度预算检查销售额、销售量进度,紧盯市场开拓、市场价格、销售渠道建设进度,在市场开拓、价格制定、销售执行环节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通过销售报价与销售价格的比对审查利润实现的变动情况,通过合同执行进度及收支进度反映业务进展速度,加强销售执行环节内部控制信息化进度管理,防范内部控制跟不上业务节奏、效率低下的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采购环节通过审查合同询价、订立、执行,对比采购计划执行进度,及时防范差错、舞弊风险,通过物资积压、采购价格、采购费用与预算及历史数据比对,及时监督采购合同执行进度,查明原因,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率。生产环节通过检查工艺优化、生产组织安排进度指标,紧盯人工效率,加强对废品率、成本率、材料利用率、生产技能提高率的监控,检查工作任务安排执行进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率。研发环节紧盯立项及研发进度、资金使用进度、验收质量进度,对比预计进度安排;资产管理环节紧盯资产使用效率等任务进度指标完成情况,对内部控制活动进度进行监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三)通过部门协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果

各部门各自利用信息、不共享信息,导致重复工作,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利用效果差,信息系统开发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设计不合理,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系统运行维护不当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风险。进行信息共享,整体规划项目建设方案将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验收测试,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要求。通过信息共享部门协同,内部控制部门在监督的同时,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服务业务部门,帮助业务部门改进工作,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果。

内部控制环境按照“组织架构设置—人力资源—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流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结果以及信息共享程度,各部门互相协同、互相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保障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审查企业决策、监督、执行权的分立及权责分配和运行效率,关注监督实效,进行自我评价,搭建扁平化平台,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果。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结合人力资源信息建设,根据需求计划、人才引进制度、岗位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进行包括签订劳动合同、保密协议、试用考察等环节在内的加强招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人才信息化机制建设,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业务部门中的执行效果及部门协同能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效果。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部门协同,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服务战略实施的目的。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还要完善许多信息化建设之外的工作。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研究,使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效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把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融入信息系统,能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舞弊业务部门差错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28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大经贸(2017年7期)2017-08-21 07:44:55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经营者(2016年23期)2017-03-11 08:46:51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