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内涵及价值

2021-11-24 17:04
活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共生文明人类

李 爽

(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 161006)

党的十八大以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发表的重要报告中,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由此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正式诞生。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

(一)融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生态理念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古代先贤对于人与自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强调人类对自然要心存敬畏之心。儒家主张人类要积极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佛教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慈悲心怀,而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总的来说,传统儒释道都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妥善解决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众多有关自然的矛盾问题。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主观理念,在其影响下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仅是唯物的自然观,也是辩证的自然观。人类和自然都是物质世界,环境也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出现相应的改变的,这些改变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因此,考虑到人类的长远发展,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生态问题,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予严厉谴责和批评,如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近期的日本排放核污水决定等。在面对和处理这些事件及问题时,我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实际环保工作,又落于实际环保工作,从而同时实现了自然环境和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人以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权益,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予以决定性影响。”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扬,其思想体系中提出的关于“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等观点,明确了我国生态与国家各领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更为我国生态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价值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兴衰的根基

从价值视角来看生态,其发展走向关乎文明的兴衰。首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这意味着从生态文明的演变轨迹中,能够探寻到人类社会更替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在哲学观念、发展模式和制度文化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新认识,必然会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说明在历史上,生态文明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从原始时期向农业时期而后是工业时期的过渡中,生态文明不断遭到破坏,尤其是工业时期,生态文明的完整性和和谐性大不如前。因此,在进入现当代后,生态文明恢复和保护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点。新时代构建生态文明,必须要意识到它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最后,“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这是生态文明的根本所在,也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生态文明的思想是随着人与自然界的发展,针对过去的反思、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准确判断提出来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是生态文明最本质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二)革命视角下的生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思想的核心,也可以将其视为绿色生态,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层面的绿色生态,即政治环境清正廉明,根除腐败现象,减少责任推诿、主体不明等不良行为,进一步强化党在总思路、总布局上的领导;经济层面的绿色生态,就是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遵循并落实绿色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并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层面的绿色生态,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让每个人都形成厉行节约的好习惯,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向上。

(三)生产力视角下的生态:生产力的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也是一种潜在生产力。首先,生态和生产能够互相影响,生态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支持着人类进行一切生产活动,而生产反过来也改变着生态环境,二者的长期平衡状态,是人类世代延续的保障。其次,生态积极发展,就会呈现出良好状态,如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等,从而使人类生活富足,即自然和人类实现和谐共生。而生产属于经济发展行为,是一定量发展后引起的正向质变,同样服务于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最后,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的目标必然会从让人们拥有物质生活而提高到拥有美好生活,那么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势必将逐渐与经济建设相互融合。

(四)关系视角下的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这说明:首先,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自然界就已经存在,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与生俱来”的;其次,自然界中的大量资源、能源,都为人类缓解和化解经济等方面的危机提供了有力帮助;再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应以尊重、保护等积极态度对待自然,当然也要通过合理手段让自然的发展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为此人类要在相应的约束下来改造自然;最后,从主客体层面来说,作为主体的人类和作为客体的自然,二者的发展都依赖于二者之间的和谐共生。“和谐”意味着当下人与自然应保持的状态,而“共生”则意味着在未来,人与自然同生长、同发展。

三、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明确方向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客观基础之上的,其中包含的许多理论都是首次提出,适应了新时代的环保工作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发扬和总结。今天,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既是我国生态环保问题的反映,又是我国生态文明工作的发展方向。不仅遵循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目前阶段的实际工作要求。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所有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理论,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求。

(二)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美丽生态环境提供重要指示

今天,我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改革及文化建设相同的高度。在国内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在国际上呼吁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注、关心人类命运体的伟大责任感,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国风范,推动了环保工作在更多国家之间达成合作。另外,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推动国家和地区之间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做出共同探讨和更多探索,意识到当前已出现和发生的重大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及问题的严重性,督促国家及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环保工作,既要经济建设,也要绿水青山,打造美丽生态环境,共促人类永世长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居住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海洋、保护土壤、保护大气是每一个国家和人类的共同任务。各个国家之间要有开放的胸襟和眼界,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结 语

长期以来,生态文明发展都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无数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并在诸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当下和未来,我们应继续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共生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