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跟帖冲突话语的语用研究

2021-11-24 16:15张伟芳
现代交际 2021年21期
关键词:情绪化言语网民

张伟芳

(常州工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网络跟帖评论是网民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有大量的冲突性话语。冲突性话语不仅给被评论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也扰乱了网络空间的交往秩序,更给现实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挑战。研究网络跟帖中的冲突话语,了解网络话语冲突产生的动因,可以找到对策,促进网络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以网络跟帖中的冲突话语为讨论对象,探讨网络冲突话语实现的方式、语用特点,揭示网络冲突话语产生的语用理据。

一、冲突话语实现的方式

网络是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地方,网民的话语表达形成了一种感性、浅阅读、娱乐化的沟通形态。部分网民在跟帖中常用冲突性话语来博取关注,这些话语带有强烈的不友好性和故意性。跟帖中冲突话语分成以下三大类:指责型、詈骂型、反讽型。

1.指责型

指责型是网络跟帖评论者用严厉的态度指出评论对象错误的言语行为。指责属于态度严厉、否定程度较高的批评。指责在跟帖中使用频率比较高,表达自己的不满及责备,指责性言辞有很强的冒犯性、对撞性。例如:

例1:

小小沐梓子:丧失人性

这是网民对虐待动物的现象的评价语,这是动宾短语的指责言语行为,感情色彩是贬义的。

例2:

旅行的胶卷:道德水准这么差的学校怎么会有硕士点?

这是某高校清洁工对学生在图书馆窗台上乱放学习资料现象的指责。反诘句质疑,其语气比普通疑问句重,表达否定、不满、鄙视等语义。

例3:

悬阙:玩具枪判十年(枪是钢珠枪,有点危险),掏鸟窝判无期(掏了不少,涉及保护动物),虐待致死判了三四年。

针对媒体报道的“女子因不能怀孕被丈夫、公婆虐打致死”一事的评论。通过与玩具枪、掏鸟窝行为判刑年限的对比,表达对女子被虐待致死判了三四年的不满与谴责。

2.詈骂型

詈骂型话语是一种粗野或恶意的话语,是绝对否定、贬损性言语攻击行为,说话人实施这一言语行为的主要意图就在于表达强烈不满、宣泄愤怒、辱骂,或阻止对方的行为。詈骂型话语是负面评价语,容易冒犯对方,并引发人际冲突或导致冲突升级。例如:

例4:

27铁观音27:人渣,别秀了,影响社会风气。

“人渣”是詈骂词,网络评论者直接使用詈骂语侮辱对方的人格,对詈骂对象做出的贬损性的判断。攻击对方的面子,发泄内心愤怒的情绪。

例5:

矮胖冬瓜铁程:还能要点脸吗?

这是采用反问句的詈骂言语行为。反问句形式的詈骂,是以一种加强语气的方式告诉听话者其行为是违反常情、错误的,同时它是属于一个非常肯定的评定及判断,是网民曲折表达自己看法的句式。

例6:

静静yoelair:这没脸没皮的气势,真是禽兽不如。

这是猥亵幼女的跟帖评论。“没脸没皮”“禽兽不如”贬损侮辱之义非常明显的詈骂语,攻击人格,否定面子,以此宣泄对猥亵者的极度厌恶之情。

网民为了增加话语攻击的力度,将詈骂对象的丑态特征扩大化,达到强有力攻击或宣泄情感的目的。对当事人来说确实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也导致网络社会弥漫戾气,造成整个网络环境的恶化。

指责型与詈骂型言语行为的分界线在于是否使用了粗野或恶意的话语,没有使用粗野或恶意话语属于指责型言语行为,使用了粗野或恶意话,就是詈骂型的言语行为。[1]

3.反讽型

反讽是讽刺的一种,是说话者用非贬义性话语间接表达对特定对象言行的不满、谴责、批判的言语行为。反讽是一种极端迂回曲折的语言表达方式,委婉与间接的表达方式是形成反讽的必要条件。[2]反讽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跟帖者对评论对象的否定与不满等情绪,造成人际关系和谐受损。如:

例7:

小米胶她哥:真是有出息极了哇,啧啧!

鲍某某性侵“养女”事件经全面深入调查,“养女”韩某某曾更改年龄。“有出息”是针对韩某某更改年龄的行为,反讽意味得以彰显。

例8:

露天城堡:看了心寒,郭美美从没离开慈善事业,一个走了,又来一个,一个接一个。

这是针对高露开大奔进故宫的跟帖评论。郭美美是炫富美女的代名词,“从没离开慈善事业”,以反讽的语气表达对炫富、炫特权行为的不满或者讥讽。

反讽是借用字面意义与话语隐含意义的差距,拐弯抹角迂回地表达了对评论对象的否定与不满等情绪。借助字面义与言语事件的偏离,营造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这种反差中所隐藏的讽刺意义就构成了反讽。

二、跟帖评论中冲突话语的语用特征分析

冲突话语的语用特征是跟帖者应用特定语言形式、手段,站在自己的立场,对被评论者进行负面情绪化的评论,使被评论者的面子受损。这种负面情绪化的评论是冲突的导火索,当情绪化的言论煽动并感染整个网络群体时,网民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冲动与非理性攻击,使网上的评论难以正确反映民意,甚至演化为网络暴力,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3]分析网络跟帖冲突话语,我们总结出冲突话语以下语用特征。

1.攻击性

在网络跟帖评论中,网民使用抱怨、指责、质问等冒犯性言语,对评论对象进行攻击,并产生多种消极影响。网民评论者仿佛只有在谴责、嘲讽中才能带来快感、惬意。

网络跟帖中具有攻击性的评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攻击。网民攻击性评论往往一针见血,对攻击对象毫不留情,直接表达网民的愤怒与指责。直接攻击在内容上主要是詈骂型言论,一般有清晰的攻击性词语或显著的攻击性图画与表情包。另一种是隐性攻击。网民对突发事件采取隐蔽、间接的攻击行为。这些隐性攻击评论中有时省略攻击对象,没有明显的负面攻击词语,而是通过反讽等方式表明攻击意图。网民们无聊的谩骂或言语行为,严重降低了网络语言的格调,妨碍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给互联网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2.情绪化

网民在跟帖互动中加强了相互的交流,也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不同事件中的不同攻击者,面对不同的攻击目标,大多采取了相同的策略:释放饱满的情绪。情绪化的表达、情绪化的谩骂经常与突发事件的报道结合在一起,在众声喧哗中,评论变成了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没有提供理清突发事件发展脉络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比于理性的评论,偏激的情绪则更易在网上传递。网民情绪的传递链在跟帖评论中可以无限延长,被评论的对象或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网民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主动或被动地引导一波又一波的舆情风向。

网络跟帖者的情绪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民众的要求、主张在虚拟空间赢取了一种精神满足。当个人的情绪通过网络的传递、感染、汇集而成为众多人带有共性的情绪特征时,个体情绪就外化为一种社会情绪。社会情绪通常裹挟着人们的狂热,对社会秩序带来冲击,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3.粗俗化

网络跟帖评论中粗俗的话语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网络,也影响了网络语言的发展。粗俗的网络语言一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粗俗口语,现实生活中的粗俗语言,通过网络变异的表达方式,悄然生成独特的网络语言。

网络跟帖中之所以出现大量粗俗言语,主要原因还是网络的虚拟性。网络虚拟的环境是个没有约束的语言环境,给网民表达的自由,网民可以任意创造使用语言,使语言表达趋向于戏谑化、谴责化,也导致谩骂、攻击等冲突性话语。[4]网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为了释放自身的压力,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在网上使用粗俗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语言的粗俗化。跟帖中的冲突性话语是网络社会发展的产物,网民的非理性的表达,迎合了受众的重口味和低级趣味,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探究网络跟帖中冲突话语的语用动因

网络带来了平等意识的提升,网民可以自由地表达,唤醒了普通民众参与网络评论的积极性,但是超出了合理的限度,而呈现出理性的缺失。跟帖中的冲突性话语作为一种极端的语言交际行为,它的形成与网络交际语境、网民的心理、价值观等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冲突话语产生的语用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虚拟的网络交际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际方式,在自由、开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匿名促成网络交际中个人身份信息的虚假。网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换个人信息,以便在不同语境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而且网民进入、退出社交软件的自由度相当大。网络交际的虚拟性,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交际空间,网民只要不触及敏感问题,可以发表现实语境不允许的言论,展示真实的自我。网民可以自由扮演任何一个角色,肆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必顾虑会承担什么后果。网民交际不仅自由,而且平等。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是与现实世界密切关联。网络冲突话语是现实语言系统的延伸,是社会问题异化的表现。网络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放大,使事件在网络中裂变式夸大呈现,社会事件因网络曝光而被密集评论,使事态呈滚雪球式发展,网民从旁观者变身为行动者,直接以犀利的话语发声。

2.网络群体的非常态心理

网民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种种心理机制也是导致网络冲突话语发生的重要因素,如网民的宣泄心理与从众心理。在网络跟帖中,经常发现一些网友对一些陌生人进行语言抨击。网民非理性的心理状态,使身处群体中的个人趋同于大多数人的意见,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跟风评论很容易造成情绪化的非理性言论氛围。微小事件经过跟帖评论达到情感共振,最终引起集体性的情绪宣泄,走向“群体极化”。[5]

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网络信息是靠网民的自律实现的。正是网民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探究事实的渠道,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论趋同于网络群体的言论,这些跟风产生的“一边倒”的言论又会让网民群体互相感染,产生群体广场式的从众效应[6],逐渐扩大影响,导致群体极化现象。

3.价值观念的冲突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不断受到新的价值观念的冲击。网络跟帖话语凸显了特定环境下的价值观的冲突。网民们的跟帖评论通常简单明了又切中时弊。网民这种真实的、鲜活的、原生态的表达显示出一股强大的抗争与释放力量。网络跟帖中的众声喧哗、情绪宣泄,实则是广大网友价值观的反映与流露,是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的交锋,显示了网民道德、精神等方面的差异。[7]价值观冲突的结果有可能会确立一种新的主导价值观,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体价值目标的失落,造成社会心理上的恐慌、失衡与混乱。

四、结语

网络不仅是信息传播交流的载体,也是精神追求的平台。网络文明的提升,最终表现为网民的素养的提高。只有提升网民甄别信息的能力及自律、自控及自我调节能力,才能使网民的话语表达趋于理性、文明。

猜你喜欢
情绪化言语网民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关于冬天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
有感“网民节”
如何避免情绪化进食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