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21-11-24 16:15李春灵郭亚飞
现代交际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大学生

尹 娟 李春灵 郭亚飞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学生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者,因此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只有坚持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中坚作用。

一、研究方法

以河南省新乡市民办高校各层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网络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以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为背景,以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高校课堂思政进行科学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坚持社会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

其次,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

再次,归纳总结调查数据,对学生方面和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找出根本原因。

最后,探索出培育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最终达到坚定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研究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整体乐观,但仍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深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也能够积极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深度不够,虽然明白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应继续发扬,但不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及价值核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属于历史遗物,腐朽无用,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逐渐被外来文化代替。

(二)认识存在盲目性

整体上能够理性地看待外来文化,较客观和清醒地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对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经过包装且隐蔽的文化信息的真实性和目的性缺乏更深层的思考,认识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文化践行意愿低

知行合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民办高校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文化有认同感,也能很好地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传播、宣传来保护和践行文化自信,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自觉保护文化和践行文化自信即可,无须鼓励身边人参与,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不用关注社会文化发展,无须宣传,更无须坚定。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高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课程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教育形式是否多样及是否有理论知识储备扎实的教师,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1]纵观当前大学生的课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少之又少,像理工科类的高校专业几乎很少开设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课程。另外,高校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主要形式是课堂思政教育,形式千篇一律,内容过于枯燥;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课堂思政教育的态度都相对漠视。校内针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宣传讲座或者宣传活动较少,校外相关的文化宣传和实践活动也未能进入学生及教师视野,大学生能参与的文化实践、能亲自体验的文化生活更少,这导致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认知的匮乏。

(二)社会因素

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较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落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侧面造成了某些方面的思想滑坡[2],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对精神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漠视及对物质满足的狂热追求,他们在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时,更注重自身利益而忽略集体的利益,更不会追求精神文明。从国际层面看,外来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方式越来越隐秘。

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网络环境都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产生了影响。各种观点、资讯、意识形态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并迅速传播,特别是霸权国家所谓人权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不断地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渗透,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思想。[3]成长于良好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对文化的认同心理更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往深层次发展。反之,文化氛围相对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的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较弱,培养起来也较难,对文化的认同感肯定也不及上述家庭。另外,家长的情绪管理在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处于性格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时期,家长的喜怒哀乐往往产生极强的影响。

(四)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想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当然离不开环境和人的双重努力。如果说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是外在环境,大学生自身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因素,他们的主体和自我教育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传播和创新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心智不成熟;学习态度不端正;文化践行收效差。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丰富教育资源

1.构建课堂思政

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要学习途径就是高校课堂思政,高校课堂思政也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问题,如何将文化自信的教育融合课堂思政,如何将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至教育全过程,如何在课程思政中适时适量地增加文化自信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何以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达并让学生接受优秀的文化资源,是当前高校课堂思政和课程构建应该考虑的重点内容,也应作为课堂思政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4-5]

2.加强文化实践

要想实现知行合一的文化自信,必须在突出实践教育,并创新教学思路。可以利用大学生社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优秀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高校也可以有计划地举办与优秀文化相关的学术活动,如讲座、报告会和学术交流等,帮助激发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习兴趣,最终形成文化认同;还可以在高校定期举办与优秀文化相关的文艺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情感认同,实现文化认知,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重视家庭教育

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已经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的轨道,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老爱幼,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优秀传承,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另外,身体力行的教育往往比口头传授更有效,家长的切实践行、言传身教,对于大学生自觉践行中华优秀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能完全放弃自我,在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在工作之余,在照顾家庭之余参加一些业余活动,既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又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整个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有利于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乐观积极人生观的培养。

(三)打造社会文化平台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环境就是社会,这就需要建立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可通过公共文化场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定期举办公益性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情感认同;从社会层面支持大学生利用自身价值优势来开展社区文化宣传活动,在组织开展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国家也应利用网络新媒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利用网络,就不能忽视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好网络、用好网络,向大学生这个社会主义文化主体宣传正能量的主流文化价值。

(四)增强自身教育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关键在于自我教育。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群体,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身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大学生自身文化教育的加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树立文化安全和创新意识;践行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

1.文化安全和创新意识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部分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凭借强权主义和经济实力,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向其他国家输入自己所谓的人权文化和意识形态。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自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自觉履行保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要增强对西方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的防范和辨别意识,坚决杜绝并抵制这些消极的外来文化。

创新是文明进步的灵魂,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则是创新意识。大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前提下从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所在。

2.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

(1)文化传承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承担文化传承的历史大任,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和舶来文化,有所取舍。大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阅读如四大名著及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并选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扩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视野。鼓励大学生以写作、演讲、摄影等方式进行文化推广,并发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成果,通过研究和文化推广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文化交流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承担着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责任。大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和网络媒体,积极参与高校内、高校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可以利用出国交流、国际竞赛、留学的机会,传播、弘扬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当代大学生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好的个人形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思政大学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