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帆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坐落在江西东部的临川,是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区,现在属于抚州市的直辖区,是抚州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目前划分为7个街道、19个镇、8个乡。据罗迦禄、徐国华言,临川区的文化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距今大约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1]临川文化是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川自古以来文化氛围浓厚,人才济济。从宋代开始,王安石、晏殊、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现,使得临川名声大噪,因此,临川被后人称为“才子之乡”。临川这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文化兴盛的历史小城里,每个村镇地名都会有一定的特色及文化渊源。地名是相对稳定的时代产物,一些老地名还能够追溯到聚落的起源及发展变化。[2]目前,学界对于地名的研究比较多。地名作为特殊词汇可以从方言、社会、文化、人文地理等角度进行研究,像牛汝辰的《中国地名文化》,这种从文化语言角度研究地名的专著并不是很多,一些学术论文也只是有选择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地名进行研究。从知网中检索“临川地名”,没有发现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研究江西临川的地名。因此,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研究临川区的村镇等地名,以探寻临川地名的语言结构、命名原因及其文化内涵很有意义。
目前,临川区总共有7个街道、19个镇、8个乡,这些街道、乡镇下有众多社区和村。综合这些地名来看,临川地名词语的结构是比较系统的。以下是对临川地名的构词方式进行的归类分析。
临川地名中的复合式合成词是将两个有意义的词根组合在一起,主要有联合型:抚临、湖山、樟溪、雷李;偏正型:青云、黄巢、谢家;动宾型:思梦、利民、游鹤。
临川区的乡镇、村、社区等地名,主要采用偏正、联合、动宾结构。
附加式的构词方式在临川地名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构词方式使地名词汇成系统性存在。临川地名词汇中,有许多固定的词缀,如表方位的东南西北、前后上下等。根据词缀的位置,附加式的地名存在前加型和后加型两种。前加型的临川地名有老基、新赵、小雷、大雷、西大街;后加型的有城东、河西、塘头、排上、棠下。
有些社区、村的名称中夹杂着汉语数字,不把带有数字的地名归到上面两种类型中,而将其单独列出来作为一类,是为彰显这类地名的重要性。数字式的地名有二仙桥、三元楼、四游、五皇殿、六岭、七二一、十里亭、万年等,这种带有数字的词语是临川地名中的重要存在。
地名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据某地区社会状况、自然地理、时代特点等诸多因素确定下来的。这就是说,一个地名的出现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个地名的存在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正如冯骥才所说,地名和生命一样有意义,地名是历史的容器,地名是对这个地方文化的命名。[3]当然,这里的文化不只是时代(历史)文化,还应该包括地域、精神等。我们将临川地名的命名分为人文与自然两大方面,逐一探析其文化内涵。
临川全区东西南北方都是山岭,中部多盆地,区内河港纵横交错,以抚河、宜黄河为主。临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多,是山清水秀的宝地,田肥美,民殷富。[4]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区内地名与山水有着密切的关联,自然因素影响地域文化,而文化又以各种方式融入地名中。[5]
1.与水有关的地名
临川最初被称作临汝县,这一名称与贯穿境内的临、汝两条河流有关。临川境内存在着临、汝两河大大小小的支流,溪流众多。从临川的村、社区命名来看,与水有关的词有源、溪、湖、州/洲、滨、湾、港、渡、塘、水、泉、池、泽等。有些地名甚至把两种景观组合在一起,如樟溪,因村旁有大樟树小溪流过村里而得名;湖田村,就是把以前村前的湖改成了田,得名湖田。与水相关的临川地名还有杨源、林源、洽源、东源、莲源(源);樟溪、渣溪、梧溪、秋溪、梓溪(溪);嵩湖、湖墓、沙湖、湖山、湖桥(湖);淇塘、山塘、洪塘、蝉塘、塘湾(塘);低州、花州、官州、中洲、洋洲(州)。
2.与山川有关的地名
临川属于丘陵地形,多山岗、山坡、山峰等,村庄若是依这些山形而建,就会直接反映影响村镇的命名,靠山以山命名,依岭以岭命名。从临川村镇名来看,与山有关的有山、岭、岗、峰、陂等,具体有灵芝山、桐山、青莲山、乔山、株山(山);冯岭、岭下、白岭、州学岭、县学岭(岭);东岗、梅岗、崇岗、祝岗、松岗(岗);山陂、城陂、甘陂、熊陂(陂);菩峰、灵谷峰、青云峰(峰)。
3.以山水为地标参照物的地名
很多村镇依山水而建,但不会都用所倚山水命名,有些村镇名是以附近的山水为地标参照物,在参照物词语的前后加上方位词。在临川地名中,以山为地标参照物的有东岗、山头、山背、岭下、岭西;以水的为地标参照物的有河西、塘南、东溪、东湖、湖西。
4.与其他景观有关的地名
临川依山傍水,在自然景观的影响下,依靠山水而起的其他景观也会成为命名取字的对象,比如田、石、桥、竹、兰、茶、兰、塔等。以这一类景观命名的临川村名有:后湖田、车田、官田、林田(田);红石嘴、石鼓、石溪(石);展坪、金坪、翁坪、古坪(坪);公园、竹园、陈园、江园(园);延桥、涌桥、腾桥、湖桥(桥);青坑、焦坑、金坑、南坑(坑)。
临川地名的取字除了反映临川的地理文化,还体现了临川人精神、心理、思维及不同时代历史等人文因素。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因此这些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临川的地名。
1.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临川地名
有些地名的取字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反映了古代的农业生产模式及经济、文化、习俗等。例如,“坊”是古时城市内部街巷的统称;“庄”在古代是村子的统称;“舍”在古代指房屋住宅;“仓”是古时村落粮仓的通称,一个村落一个仓,后来转化到村名中。这些村名直接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影响。以“坊”命名的村镇都是以商品经济为主,而带“仓”字的村镇一般是以农业为主。
符仓,是因为该村有粮仓,由符姓村民看守,村民就把村名定为“符仓”;章舍,因章姓人在此地搭建茅舍得名;罗湖镇的官庄,因南宋时有官员驻扎在此地收粮食得名。这些地名都明显体现了临川当时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及文化、政治、经济状况。
2.以姓氏命名
临川的村子基本上是依照村里的主要姓氏来命名。一个村就一个姓氏,那这个村的名称就是“姓氏+家”;也可能有两个人口不相上下的姓氏的村子,该村就将两姓组合起来给村子命名。另外,有些村会以周边的地标性景观为参照物,以方位+姓氏方式给村庄命名;有些采用姓氏+自然景观名的方式命名,体现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宗族制度存在的,一个姓氏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一个大家族就形成一个村子。这种体现血缘关系的制度通过姓氏、聚集等方式维持到如今。
双姓氏村名的村子中,龙溪镇的雷李村属于一个大村,包含了雷家、李家两个村,因此合称为“雷李村”;依照方位和姓氏命名的村子中,崇岗镇的上邓、下邓就是依据水流的方向命名的。上邓原称“茨溪”,下邓原为“兰溪”,后因水流方向就将这两个位置相对的村子命名为上、下邓。姓氏+自然或人文景观名称的村名里,大岗镇的何溪村因村的周围被小港环绕,再冠以姓氏就喊作“何溪”。云山镇的何塘是因为村前有一大塘,冠上姓氏就得村名。
3.因迁移新的居住地而旧名冠“新”字
由于城市发展、规划、人口的不断增加等原因,原来的村子需要迁到其他地方。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原来村子所在地叫老村,新迁移到的地方沿用旧村子的名称,再冠上“新”字。例如,罗针镇的老郭村,最初的村名为郭堆村,后来陈宗器、陈宗彦两家迁移出来,新迁入的村子便被命名为新郭,以前的郭堆村就改名为老郭以作区分。这种地名还有老赵、古坪,新赵、新坪,新街、新徐、新于、新杨等。
4.地名表述人的各种心理期许、愿望
古时候社会并不安定,人通常会有各种心理期许,或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或者是对神明的敬仰。人们会把这些心理寄托在村名上,以便心愿、期许能够实现,这样的村镇名称有安泽、荣阳、万兴、安全、荣山、斯和、新安、和丰等。“和丰”表达的是村民对农业收成的美好期待;“荣山”同样表达了当地人的自豪光荣的心理。相传,为了争夺村西王峰山(原为凰桐山)的山权,荣溪和下鹿两地的人产生矛盾,最后荣溪人获得了山的所属权,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所以把原来的荣溪改为荣山。
5.改变村名的字形
这种由于各种原因改变村名的字形大致有三种情况:取谐音字、取字讹化、书写错误。
第一,取谐音字。临川是一座文化名城,整座小城都充满文化的气息,但是在地名取字中会有一些俗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让村名变得更加文雅好听,所以把村名中有些字换成文雅的同音字。最典型的就是村名中有“瑶”字的,例如瑶坪、瑶山、瑶坊、瑶边。这里的“瑶”字是“窑”的谐音字,一般都和砖瓦窑有关。边瑶村就是主要因为这个村在砖瓦窑旁边才命名为窑边村的,后来为了称呼的文雅性,改名为瑶边村。用“窑”字的谐音“瑶”是为了让地名更文雅,另外还有一些谐音命名是为了让地名更简洁好记,如黄家窠谐音化后就成了黄甲科。
第二,取字讹化和书写错误。这两种村名都是因错误使用而造成的,历代之后,广为流传,也就被大众接受了。园石村是因村的南河洲上有个圆形的大石包,本应该是“圆石”,后来却讹化成了“园石”这个名字。小羊坊是与邻近的大村大杨坊(已经不存在)相对来命名的,这个村子比大杨坊小,命名为小杨坊,但是因错写而改成了小羊坊。
6.为纪念某些人物或民间传说而命名
第一,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历史,这些历史文化中也会有重要的人物,有些村镇便直接以这类人物的名字来命名。有些是为了纪念第一个来这个村的人,有些是为了纪念最后留守在这个村的人,还有些就单单为了纪念这个地方的历史文人。这样的地名有:黄博。宋宁宗在位时期,村里有一个善于说写、擅长辩驳的人,村里一有官司就请他去辩论,村民便唤他“黄驳”,后来村名变成了黄博;王安石是临川的历史名人,因此“安石”也是临川人民为村镇命名时的选择。
第二,民间传说是人民大众创作的艺术作品,人民大众结合本土文化,口头传播一些具有超现实性的民间传说。临川的民间传说可以从地名中探寻一二。比如,相传赤脚大仙在落石范家担石头的时候,石头把扁担给压断了,然后他扛着一头石头走了,另外一头的石头就落在这个地方,因而村名中有“落石”二字;展坪镇的骆仙村,传说有仙鸟飞过村前,因而姓氏加上“仙”字得村名。
7.宗教信仰
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也会体现在村镇的地名上,如菩峰、庙东、庙前、金龙就是这一类。菩萨、龙等都是人们信仰的寄托,临川地区信奉佛教的较多,寺庙也比较多,有些地方就会依寺庙为村命名。如庙前村,村背面有一座古庙,因此村子就称为“庙前”。
地名作为语言中的一个特殊词汇,受地区文化影响,又反映地区文化。临川地名这种专用名称在临川文化的确定下产生,通过对临川地名的构词方式、命名进行分析,让我们感受到地名这种语言形式中的文化内涵,更进一步了解临川山高水阔的自然文化之美及其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受文化影响的地名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