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兰
为全力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的相关工作,抓住提升云南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重大机遇,更加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云南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的经验和做法,为CBD COP15大会交上一份亮眼的云南答卷,在大会召开之前,还应进一步总结和宣传云南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最受关注的三大亮点,从创新性层面写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专项报告,从突出亮点层面加大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从提高政治站位、实现宣传效应最大化层面发挥好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功能。
颁布并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方案”中法制建设的创新点。《条例》是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开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法制建设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健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推动国家开展相关立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进一步加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条例》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分享、保护受益、损害担责的原则,结合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编制生物物种目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和生态系统名录法定化,注意了规划之间的衔接,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自2019年1月1日施行到现在已满两周年,建议在2021年上半年由省人大常委会牵头进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并形成案例报告,提交大会组委会,写好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法制建设的云南篇。
2016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墨西哥召开。景东县作为唯一受邀的示范县代表,出席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在墨西哥坎昆主办的COP13大会“中国TEEB行动与地方实践”边会,就该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TEEB)”项目实施情况及近年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为COP15大会在云南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景东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学术界誉为“天然绿色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和“人类望向自然的眼睛”。景东县同时还是“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和“中国灰叶猴之乡”,是全球黑冠长臂猿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和全球灰叶猴集中分布地、重要保护地。2015年,景东县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成为中国首个挂牌示范县。根据评估结果,景东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每年545.06亿元,其中自然保护区明星物种西黑冠长臂猿的物种资源价值约为1.1亿元。“景东经验”在COP13大会上已经被广泛认知,成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大亮点。
COP13大会后,“景东经验”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景东县明确“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摸清“青山绿水”的生态家底和潜在的经济价值;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资源环境核算新机制,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向激励制度体系;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构建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科研保护体系;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融合为主线,不断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农林牧各产业与生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增强综合实力上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应加大对“景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力度,形成新的专题案例经验,加快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进程,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在COP15大会上再续“景东经验”的新篇章。
实施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洱海生态廊道”)是大理州为了保护洱海修建的一道污染物拦截线和生态安全屏障,覆盖洱海沿岸全部的129公里,是大理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生态资产库。按照“优先恢复完善和强化洱海生态、兼顾健身康养和大理文化体验”三大功能进行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生态廊道”基础建设已经完成,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和景观效应已经显现。漫步在洱海边的“生态廊道”,看到的是天光云影,水清岸绿,水鸟嬉戏,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散步、慢跑、骑行,享受着健康与闲适。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和生态空间展露容颜,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画卷已经大美初成。可以预见,2021年“生态廊道”会成为展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最美云南的窗口,会成为COP15大会和会后人们关注的热点。鉴于此,当前应强化“生态廊道”的运营管理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把“生态廊道”途经的古生村打造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教育基地。
古生村是大理市湾桥镇的一个典型白族自然村落,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5年1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的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在回春阁前、洱海水滨同与当地干部合影“立此存照”后,沿着湖边小道走进李德昌家,与当地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聊乡愁,他高兴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他还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后来,还为李德昌家留下了至今悬挂于门楼的楹联,正中是“习习春风”,左右是“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绿野故事多”。这就是著名的“乡愁小院”和“最能记住乡愁”的古生村,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乡愁”的内涵,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六年来,古生村抓牢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以生态为本,以文化为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环境整治提升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成为了美丽富饶、有传承有记忆的乡村旅游新亮点,并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李德昌家“乡愁小院”也依然保持着古朴清新整洁。这些是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从扩大宣传效应、讲好云南故事的层面,云南省应在COP15大会召开之前,依托古生村的村史室和李德昌家“乡愁小院”,打造“最美乡愁”展示馆,向全国和全世界讲好“乡村振兴和最美乡愁”的洱海故事。李德昌家“乡愁小院”可以考虑由政府相关部门评估后购买,作为“最美乡愁”展示馆的主场地,李德昌及其家人可以作为展示馆的工作人员负责展示馆的维护、管理和宣传宣讲,这样把“生态廊道”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效应发挥到最大。COP15大会以后,建议以“最美乡愁”展示馆为基础,组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研究和干部培训机构,建设面向全国的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教育基地,写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宣传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