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飞
(中共沙雅县委党校,阿克苏 842200)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崛起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凝聚了无数基层的扶贫攻坚干部的努力和心血,凝聚了党的英明决策和坚定的信念。为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懈奋斗,奋勇向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由追求温饱、追求小康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转变。无论是中国梦的实现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奋进。
树立基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是在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基本愿景的基础上的。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的实现都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前进方向和奋进的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党基于当时的国情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当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目前正在朝着第三步的伟大目标努力奋进中。我党基于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人民的需求,制订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战略计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种细化,将目标进行分步骤、分阶段的细化,有助于人民更加明确目标,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做了新的阐释,并制定了“两个十五年”的具体方案,使“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概念更加明晰,内涵更加丰富,其目标也更加切实可行,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务实作风。从以上阐释中可以看出,“三步走”的战略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逻辑起点和源头活水,而“两个一百年”是“三步走”战略的逻辑延伸和新的注解。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和目标大相径庭,但是两者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两个一百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动的,具有内在的联系,是承前启后的命运共同体。
首先,“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因素和成果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一百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既有的成绩的继承和发展。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分两步走,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通过“五位一体”和分阶段实现的策略,承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完全契合。
其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发展完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照的,两者衔接有序、相互跃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的有效成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吸收第一个百年奋斗成果的基础上,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继承和超越。两者是相辅相成、渐进过渡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握当下,展望未来,立足国内的发展形势,也关注国际的形势动态,充分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深入贯彻和极致运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有最丰富的内容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根本的力量源泉。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的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是对当代青年的一种鞭策,也是一种精神的给养,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民族气节,脚踏实地、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瑰宝,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液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两个一百年”的提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立足于人民的幸福生活、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伟大愿景和自信。
红色文化是在一系列的革命实践的洗礼中孕育生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色精神中有坚定的革命理想、英勇的革命英雄主义及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对当代的中国青年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教育和精神食粮。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基于不同的时期和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们之间却是一脉相承、辩证发展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红色精神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脉相承,都是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养料和文化自信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和彰显,是对民族精神的充分彰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制度化是现代化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的特征,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一直是我国发展中非常突出的位置,把制度建设的要求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之中。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推进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促进制度和能力的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利用法律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固定下来,对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法制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国家的预判性能力、稳定性能力,提高国家的抗干扰能力及自我调整的能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的阶段,人们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促使人们产生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其实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质是发展的问题,只有解放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科技的创新意味着共同富裕,让每一位中国人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始终是围绕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来进行实践和推进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种生动体现。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从吃饱饭到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实现小康,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并向“强起来”迈出了一大步,为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继续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用实力、能力和向心力来真正解决“强起来”的问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造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我党日益强盛,中国的崛起是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立场始终要立足于人们的立场,将人们的利益摆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这是我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广大青年要有青春梦想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激励和支撑着青春梦的实现,无数个青春梦的实现不断汇合成为中国梦。
坚持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的保障。历史经验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非常明显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人们坚信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坚信我们文化的优越性,坚信我们道路的正确性。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要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地进行伟大的斗争,建设伟大的工程,推进伟大的事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综上所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愿景而做出的重大的战略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等都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不断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