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3)
在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支持下,学习者越来越习惯在线浏览网站、检索信息、撰写文章等,这些信息获取式的活动使他们大大受益。除在线设备带来了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的改变外,全球语言学习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线下教育向线上教育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线语言学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学界将在线语言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以解释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1]。第一阶段是1960年后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功能,如图像、音频、视频,解决现实教学环境问题,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理解知识。在此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电子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对教学方法的影响。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从那时起,研究者相当重视学习者的行为。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能促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主行为。第三阶段是当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阶段。在此阶段,在线信息和技术设备被视为帮助语言教育的教学手段,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室教学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育模式[2]。
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交流在英语教育中起着积极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建立第二语言身份,这一点对那些不太自信、不愿意在课堂上说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尤其重要。在诸如钉钉、云班课、U校园等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者通过在线讨论、小组活动、投票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内向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更舒适[3]。此外,在线教学模式支持学习者发展自主学习。与传统的线下教学相比,在线教育要求学习者学习课程、完成课程任务并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身处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往往是辅助指导性的,在必要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因此,学生有动力使用元认知策略并更频繁地强调自我调节[4]。此外,与固定时间地点的线下教学模式相比,大多数在线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以适应各类学习风格的需求。
然而,除上述积极影响外,还存在一些可能会阻碍在线教学成功的因素。首先,学习者身处在线教学模式时,可能很难自发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学习者为网络班级成员时,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交流和互动会相对较少。因此,学习者可能会在独自完成任务时逐渐产生孤独感,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态度,从而引发动力不足的情况[5]。此外,可以看出,尽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自我指导的机会,但仍会出现对学习材料使用不足的情况。正如Darasawang和Reinders所提到的,近年来在线学习方式越来越流行,但由于许多学生当前拥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都比较有限,对于自己学习方式中的不足,他们可能无法做到彻底反思和调控[6]。因此,学生的最初学习需求将无法得到满足,自主学习这一方式反而限制了个人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在线课程施教者必须兼顾在线学习正面和潜在的负面影响。笔者将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主要介绍线上教学的进行方式和支撑其发展的理论依据,详细阐述如何将在线语言学习理论融入课程教学。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所需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7]。本文阐述的大学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授课对象为大二年级各专业普通文理类本科学生。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说,线上直播与小组任务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他们在疫情期间能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以教材中某一教学单元为切入点,单元课程以任务为导向,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协作任务来获得批判性思维理论的知识[8]。在教学平台的选择方面,教师以云班课为基础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该平台是一个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通过上传资料、发布任务、创建论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任务。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其他校本资源、出版社资源及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但是,由于大多数学习者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他们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改变学习习惯,适应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因此,教师在在线课程开始前将就其选择的资源和学习平台向学习者进行说明讲解,提供线上指导,帮助学生在开始进行学习任务之前熟悉与课程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
在课程第一部分,任务前阶段(pre-task stage),教师首先会发布一项主题为“想做工作者还是劳役者”的调查问卷,根据学习者的回答进行分组。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相同主题的思辨任务。在任务中阶段(while-task stage),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辩题,每个小组派选几名代表在教师预先发布的论坛中发表观点。在小组观点形成过程中,学习者可利用在线平台及各种便利的社交媒体沟通方式,与团队其他成员充分交换想法,这些协作活动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推理和分析[9]。但由于没有机会见面,学生可能缺乏作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致使缺乏交流的动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可选择使用社交媒体(例如:钉钉小组、QQ群、微信群等)开视频会议,进行实时沟通。此外,教师将充当小组活动的推动者,在讨论过程中提供在线指导,适当激励小组成员,以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结果。在任务后阶段(post-task stage),各组成员需要对其他小组的观点发表评论,并回复在自己小组发表观点下的评论。如有必要,组员也可对小组发表的观点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该单元第二部分任务要求学习者阅读疫情期间推进网上就业的新闻,然后在教师设置的作业板块中撰写并上传反思性评论,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回应与就业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本节中的教学材料会采用真实的新闻,这些材料并非专为语言教育而设计,因此,学习此类材料,学生可获得能用于现实生活的知识。基于现实材料发表反思性评论的活动有助于学习者产生新观点[10]。就学习方式而言,与在传统教室中按老师的要求学习的方式不同,学习者在完成这项活动时,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搜索相关资料数据、完成读写任务,根据任务进度对自我行为进行调整,这使他们能够使用元认知策略,这种策略可以更频繁地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语言。尽管在线语言教育近年来已普及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已经接受并习惯的传统面对面教学相比,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方面仍缺乏经验,难以使用高效的方法完成各项复杂的学习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设置讨论区,学习者可随时提问,以从教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帮助(scaffolding)。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QQ等)、电子邮件等为学习者提供帮助,确保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机会、有途径获得帮助,保证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完成这一阶段的读写任务后,教师为各小组创建讨论组。学生首先自评,然后互评。在线讨论组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换有关疫情期间就业问题的观点,确保了该任务的实用性。此外,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有机会提供和接受形成性反馈。这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对任务产生新的思考和观点。同时,这项活动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语言学习效果。具体来说,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回复小组成员评论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获取更多的词汇,完成后续任务。
在第三阶段的任务中,教师上传并要求学生在平台观看有关远程办公利弊的辩题视频,然后撰写评论文章。这项任务旨在帮助学习者利用在第二阶段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在当前部分及最终评估任务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效果[11]。针对这一阶段学习任务选择的原因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教师要求学习者撰写评论文章,给予形成性评价,使他们有机会发现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材料为辩论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获取正方和反方观点,并在书面任务中形成相对客观的观点。同时,教师仍会设置讨论区,为学生提供对其他同学的文章发表评论的机会,以便学生在语言使用及分析能力方面取得进步。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要求学生阅读疫情影响就业的相关文献,并撰写评论文章。在计划进行课程评价时,教师需考虑它与先前任务的相关程度。因此,基于前三个阶段中的任务完成情况,课程评价任务的难度将进行升级,目的是测试学生对一个话题是否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评价也是在线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且可以影响未来课程设计,因为有效的反馈可用来指导未来在线语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12]。此外,教师会设置意见评论区,允许学生随时对课程和学习任务留下形成性评估意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后续任务进行优化调整。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总结性课程评估调查,通过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有效性评估,促进后续课程的改进和提升[13]。
本文回顾了在线语言学习的相关文献,阐述了《大学英语》辩论性话题线上教学课程。教育工作者倡导的在线语言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鼓励这些学习者在在线语言学习中进行自我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考虑某些环节的设置给学习者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例如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学习者的自主权和参与意愿,以确保在线课程更加连贯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