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推动下的大学校园美育探索

2021-11-24 10:29叶晓申李红雨
现代交际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校园文化

叶晓申 李红雨 李 迷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学院自身特色出发,探求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和美学教育的新方法。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日益复杂,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和不稳定,传统的专任教师管“授课”、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生活”的教育模式因责任不明确已很难兼顾全体学生。因此,探索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力求学生工作“无盲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当务之急。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建筑直接反映、影响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建筑及其内外部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文化交流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是国内早期开启建筑教育的院系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育实践经验。建筑学院相关学科,如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等,涉及人居环境、空间美学和艺术设计等内容,这些学科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属性在营造校园环境以及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和美学教育上都有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因此,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判断力的设计师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一、依托专业知识框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也是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展现。建筑学院学生在空间设计、艺术美学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学生依托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纪念仪式、宣传活动等,将理论知识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从而体现大学的历史性、传承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

1.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

课堂是传授知识、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平台,将学校历史、精神文化等内容引进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能有效发挥思想教育作用。高校教师围绕以德育人的目标和任务,树立授课育人规范,以德立身,依托专业知识框架,开展创新型、研究型、开放型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将知识理论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引导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公共开放空间,校园环境所承担的是教育文化展示传播的功能,要紧紧围绕“三全育人”理念,通过专业建设推动校园美育,发挥学科特色,依托专业知识框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依托专业教学特色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依托教学创新实践推动美学教育,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组织有效的公众参与活动,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和美学教育,为推动校园文化、推进美学教育建设贡献力量。

2.参与校园文化物质建设,注重校园文化渗透,用抽象的文化符号表达文化内涵

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将主动搜集和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通过艺术加工将其精神内涵和美学倾向表达出来,使其能够调动学生了解和学习校园文化的主动性、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行。设计作品是传达文化理念的媒介,设计过程是创作者对设计作品进行理解与创造的过程,也是受众对设计作品进行再解读和思想上再创作的过程。无论是充当设计师的建筑类院系学生,还是作为受众的其他专业师生,都能从设计过程中获得更生动、更有意义的文化互动体验。相关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参与的校园建设建造与设计活动,提高设计实践能力,丰富学习生活。同时,这些专业实践活动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景观建造,还能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建设文化精神家园,从而依托专业知识结构,推动和丰富教育教学成果,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3.多角度切入校园文化教育

依托跟进时代步伐的网络教育平台,从多角度切入校园文化教育,使专业教育具有时代特色和实践意义。借助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网络教育平台,将校园文化教育功能融入参与性强、机制明确的文化教育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美育活动与教育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美育教育体验。在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更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二、依托专业教学特色,推动学生素质教育

建筑类学科的教学宗旨是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校园环境及特色专业活动可以折射出高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构想,创造优美宜人的校园景观和气氛,赋予校园必要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启迪心智,激发创造潜能的效果。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塑造环境、提升空间美感和舒适度的技能,也有责任运用专业知识助力校园文化传播。

搭建多学科交流平台,促进不同专业相互交流。在活动组织方面,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理解,协同合作。以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为例,三个学科在设计上互有交叉、各有专长,相互配合,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知识体系及知识框架。学生能力的训练,从专业导向转向问题导向;意识培养从设计思维转向社会创新,从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思考并主动参与校园美育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环节,弘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文化精神。学校构建多学科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碰撞出更多有创造力的想法。

以哈工大建造节为例。该活动是以哈工大为核心的寒地建筑类高校教学及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依托学科特色培养卓越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建筑设计全过程、体验真实建造乐趣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每年夏天,国内高校和黑龙江省级重点高中学生齐聚哈工大校园,使用组委会规定的材料,通过对材料性能的实验,运用结构力学、建筑构造及造型美学原理完成一件建筑装置。参赛选手运用不同的手法,打造出形态各异的作品,为全校师生呈现一场美轮美奂的建筑盛宴。类似的专业实践活动如冰雪建造节、造园记、树体彩绘等,不仅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也使美育教育与文体活动融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校园美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通过举办一系列与校园环境改造提升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学生自觉主动维护学校的文化和声誉,在大学成长过程中主动培养优良的审美情趣,最终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校园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媒介和场域,通过系列活动可以实现环境设计理念及美育教育理念的传达。依托各专业教育教学特色,结合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启发和培养审美意识,在校园环境的调研、设计、使用、维护、反馈的链条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潜移默化地将美育融入其中。

三、依托教学创新实践,推动美学教育

在对环境美学的理解、接收和运用过程中,校园景观提供了最常见的审美场域,也积累了多维度景观建构的实践经验。人们不同的生活经历会导致审美偏好上的差异,但人们对美的认知仍有共通的部分。因此,推动美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美学意识,要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审美观,配合教学内容,除了课堂上的教育,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住宿空间、学习空间、餐饮空间、步行空间等学生生活中高频率使用空间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多种测试工具调研分析,提供校园文化宣传途径及策略,完善遗漏的区域。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设计及建设,并带动其他专业师生参与环境营造,形成公众参与式互动型建设活动,在了解校园文化的同时,为多学科的交流融合搭建平台。

优化创新设计语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优化创新是在现有条件和结果的基础之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功能性、科学性、创新性等成果的实践活动。优化创新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结合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保证设计语言拥有其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在科研工作中培养矢志不渝、攻坚克难的精神也是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科研工作和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也是立德树人成效的彰显。鼓励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优化创新设计语言,把美育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及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激发自身创造力,提升艺术生产力,从而增强对学科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特色,由指导教师掌握整体活动流程,给予学生充足的创造空间,体验文化创新的魅力。

四、结语

校园美育应具备环境美、人文美、生态美的多重特征。环境美是指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需要具备美育功能。美丽宜人的校园物质环境不但需要学生共同维护,更需要共同参与建设。校园美育教育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接受式校园环境设计,而是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设计,从学生的视角发现美、创造美。人文美是指环境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在学生的思考、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人文氛围。生态美是指打造生态和谐的人文教育,它是动态的、可持续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避免僵化教条,主动接纳新鲜事物,完成自我升级与循环,不断优化,共同发展。因此,为了达到美育的多重标准,要培养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师生共同营建环境美、人文美、生态美的美育环境。另外,还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育重要论述,高度重视美育,继承发扬中国美育精神。

校园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最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依托专业特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和美学教育是今后高校发展的目标之一。高校人才培养在理念上更强调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与整合协同育人;在目标上,更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模式上,更关注多专业跨专业教育,实现通专结合、产学研结合;在方法上,更注重引入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慕课等新兴教育载体和平台,实现全时空、跨领域的有效覆盖,提升教与学的双向自组织能力。“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在教育主体上从“单”转向“全”。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校园文化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外婆的美学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