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山
(云南振中食品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在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在多个地区展现出集群发展的趋势。但面对愈加严峻的国际竞争趋势,中小企业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财务战略管理的作用,成为中小企业关心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比其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是保证企业经营取得成功,获得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文化、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有效合作的结果。企业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财务战略是企业通过开展全面的环境分析,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资源支持,分析企业经营所需资源和自身的核心资源,对资源的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长期和科学规划。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想要取得的主要成果,而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就是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借助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明确竞争地位,发挥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经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对每一个经营计划的执行进行跟踪、落实、评估和优化等,保障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企业是否可以实现经济目标,取决于对核心竞争力各项要素的掌握能力和实施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资源支持,而财务战略管理围绕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占据竞争优势,能否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来实施,决定着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财务能力和财务资源。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才缺乏、组织结构简单,很多经营决策由总经理根据自身经验和喜好一手拍板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及很多决策者对财务战略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这导致企业制定的发展规划不完整,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存在长期规划不足,无法充分挖掘和把握未来发展的机遇,对未来变化也难以做好应对措施。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及自身的资源储备和核心竞争力进行,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体系。在这些战略体系中,财务战略为其他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资源保障,其定位关系到成本管理及投资方向,是战略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但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此的战略定位不明确,或者定位不科学,与自身发展实际不符合,导致财务战略管理不能在企业内部有效实施,难以发挥作用。
对于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分析企业战略体系中的每一个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活动和所需资源,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掌握市场环境变化,分析环境变化对企业资源需求的影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筹集和配置资源。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并没有认真分析企业每一个战略成功实施所需的资源和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源需求的影响,单纯按照管理层的意愿提出主观性强的设想和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或与其他战略实施脱节,无法引领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就无从谈及战略目标的实现。
受人才、资金、筹资和配置资源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资金链脆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而这些事件很可能导致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断裂。或因人员应变能力不足,对企业经营的变化应对措施不当等因素致使财务战略无法实施。
财务战略是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障,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规划。在制定出财务战略目标之后,需要按照目标制定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企业实际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动情况,对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一是保证规划的科学性。这主要表现在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合理确定规划的不同管理目标。二是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要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实践落实,而不是局限于理论层面,要真正细化工作内容,落实相关工作的开展。三是保证规划的灵活性。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要面对多样化的内外部环境,整体环境是随时变化的,所以制定的战略要保证灵活性,可以随时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调整。要求在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弹性指标,而非绝对量化的指标。
中小企业应结合外部环境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出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体系,而财务战略应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深入分析实现总体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未来环境变化对资源需求的影响,全方位识别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提升筹集资源的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从而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中小企业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拥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企业要明确这项工作的重点,科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首先,从企业发展实情入手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的经营状况,然后结合市场情况建立起战略目标,保证其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避免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脱离实际的问题;其次,要考虑股东权益、效益提升和现金流最大化,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目标,继而规范化开展相关工作;最后,将具体的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保证每个小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并分别安排给具体的部门和员工,由后者按规定完成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小目标,推动整体战略目标的达成。
企业开展财务战略管理工作,需要保证管理层、财务部门和所有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对此,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宣传和教育,统一思想,实现增强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中小企业要将财务战略管理纳入核心发展理念中,融入各个职能部门中,贯穿于所有环节的工作内容中,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提高内部员工对财务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可度,在内部塑造工作推行的良好氛围;业务部门要注意增强创造效益意识,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预算规划,用于规范具体工作的落实;还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和责任,要求各部门将自身工作与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升管理水平。
就目前来说,中小企业不能开展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的关键因素就是缺乏战略实施能力,存在人才和资源不足等问题。对此,中小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分析,识别各项业务成功的关键点,对这些关键点进行科学管理。结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分析资源需求和自身的优势资源,努力提升筹集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在资源配置上,应规划出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活动优先给予资源保障。加强预算管理,每月对预算的执行和偏离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断改善优化,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战略目标,推动自身稳定发展,就要致力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此,企业要结合内外部环境以及行业环境,调整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管理规划,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同时可以有效整合资源,解决企业长远发展存在的问题,最终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维持企业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