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民营企业中实施的优化对策

2021-11-24 04:11:14宋平
经营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民营企业目标

宋平

(上海璞桐服装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一、引言

疫情背景下,我国批发零售企业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批发零售业新企业注册数量达983.08万家,是全国新注册企业中占比最大的行业,较2019年同期增加40.43万家,这表明行业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批发零售民营企业要想实现规模扩张,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应当更加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提升管理水平以及经营业绩。

二、民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预算风险

相较而言,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尽管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建立了规章制度,但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偏低,这一客观因素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在资金流动、资源配置等方面,民营企业均会受到明显限制。科学决策是民营企业稳定运营的基础,但有的企业未规范管理体系,决策易出现失误,资源配置能力下降,且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预算角度对资金使用、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合理控制,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心在于“全面”二字,对企业全员的预算意识、控制思想有一定要求,要将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各项内容组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融合,在统一领导与协同配合下,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另外,要对全面预算管理下的各项目标进行精细化处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都要由专人负责,确保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民营企业预算管理相关问题

(一)未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

民营企业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在正确认知全面预算的同时,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由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工作,使预算管理效果有所保障。但实际上,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内部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此项工作交由财务人员完成即可,其他部门不必参与,导致全面预算无法贯彻落实。仅有少数企业针对预算管理设立了专门机构或成立了预算管理小组,但由于将错误的理念应用至预算工作中,导致预算管理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严重缺失。

(二)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性

制定预算目标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一步,一般应在分析内外环境、战略选择的基础上预测预算年度经营发展,对比各项指标,然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确定预算目标并进行目标预测[2]。然而部分企业的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引导性,如M企业的主营业务为服装销售,一般都将重心放在业绩方面,不重视战略规划,即使制定了预算目标,也只是简单地关注年度预算财务指标,对企业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实力考虑得不到位,没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导致预算失去战略引导,无法真正作用于企业管理。

(三)全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全面预算的编制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各个部门应当结合工作实际,依据部门需求科学编制预算。但有的企业仅由财务人员完成简单的预算编制,其他业务部门缺乏参与积极性,导致预算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也为后续的预算执行埋下了隐患。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都需要对客户、市场、竞争力、企业现状等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但有的企业过于随意,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偏差,预算松弛现象常见,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且难以为管理者执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预算执行效力不佳,考核不合理

部分民营企业预算执行效力不佳,主要是因为缺少预算执行控制机制,没有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展开全方位监控,相关人员不能掌握预算目标的达成情况及企业各项活动的进度。面对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的情况,有的民营企业缺少规范约束,未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批,随意调整预算,即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预算调整,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预算执行的效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营企业预算绩效考核不合理。某企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小,内部层级划分不明确,未设置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具体考核过程中“打感情牌”的现象较严重,绩效考核逐渐成为“走过场”,激励手段单一、预算评价严肃性缺失,难以起到监督、促进、约束的作用。

四、民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全面预算意识,设立预算管理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得到民营企业全体人员的重视与认可,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行并实施。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正确认知其意义与作用,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大力支持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只有管理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对企业员工提出要求,促使他们全面参与,强化全面预算意识,才能逐渐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的局面。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负责,因此民营企业还要设立预算管理机构,将预算工作与基础财务工作区分开来,重新定位,或者从各部门选拔人才,组建预算管理团队,在各部门设立预算岗位,实现对接,增强预算的专业性以及权威性。

(二)精准定位企业战略目标,结合战略与预算

民营企业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战略为出发点,立足于企业实际,精准定位战略目标,将抽象的战略目标细化分解,形成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设置企业经营目标,将战略与预算相结合,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等环节的拉动下,使企业向预算目标、战略目标逐步靠拢,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鉴于批发零售民营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还要细致分析经营环境,考虑企业竞争实力、价值等,关注财务与业务指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战略引导为主,将战略思想融入全面预算管理,针对不同阶段制定预算编制指标,为企业实现中长期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三)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民营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及战略规划,梳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健全组织体系。M企业为了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一是在预算前加强战略管理,分析内外部环境,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夯实理论基础,丰富并积累经验。二是由预算中心明确预算参与者,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协调等工作;由预算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主导预算编制工作,要求企业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编写部门预算,及时递交。为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M企业组织了相应的培训课程,加强预算编制指导,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如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经过反复修改、审核与完善,形成年度或者月度预算,细化分解后下达至执行部门。三是加大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对预算执行过程展开跟踪监控,分析预算与实际是否存在偏差,审批通过之后予以调整。四是预算后实现业绩评估,加强预算绩效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对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应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等角度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其中,创新激励手段、加大惩戒力度,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使全面预算管理得以贯彻实施,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可积极借鉴上述案例,取长补短,汲取经验,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四)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民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例如,某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量身打造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之后将重心转至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质量上。要注重企业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与联系,搭建互通互联平台,将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对接起来,加强信息化联动,确保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与高度共享,同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避免出现关键数据丢失等问题。

五、结语

新形势下,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民营企业应当正确认知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对其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探索可行的优化对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健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战略性举措,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民营企业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我们的目标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中国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11:23:55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