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英
一大早,六师奇台农场十七连“兴边富民”养殖小区就忙碌了起来。60岁的于同山是这个养殖小区的主人。从1999年开始自建温棚养猪、养鸡,摸爬滚打了近20年,在养殖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8年承包了农场占地8000平方米、有13栋彩钢棚圈“兴边富民”养殖小区,主要是春夏养鸡,秋冬育肥牛羊。
奇台农场2009年-2020年利用国家“兴边富民”项目资金8354.57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投入7523万元、团场自筹831.57万元,修建养殖小区、高标准农田、挤奶大厅、农业设施观光大棚、农业节水灌溉、连队晒场、自来水管网改造、机井改造、蔬菜大棚等项目,夯实了农场农业基础设施,拓宽了职工群众发家致富渠道。
2020年春,于同山从乌鲁木齐米东区孵化场、一〇二团孵化场分两批购进了五万多只鸡苗,喂养75天后,全部出售给中间商,纯利润50多万元。
一说到养鸡,老于就给我们算起了养鸡的成本账。一只鸡苗五元,生长期需要八公斤饲料、一公斤饲料三元,共计24元,疫苗平均一元左右,这样,一只鸡的成本就是30元左右,而中间商收购鸡价最低是40元。鸡苗防疫都是按照泰昆公司技术人员的要求做,也不咋操心。“养75天出栏,就能挣10元,养到80天保本,80天以上就不挣钱了。”老于说。“一只鸡稳赚10元是不成问题。”
鸡卖完了,从6月份开始,于同山就开始从和静县购进100头牦牛,从奇台、吉木萨尔、木垒等周边县乡镇陆续购进1000只绵羊进行育肥。
牦牛抵抗力强、得病少、耐寒、易养殖,而且肉质好、味道鲜美,出肉率比传统的黄牛多。“育肥一头牦牛平均挣1500-2000元。”老于说。“我们都是批发出售给中间商和屠宰场,现在,牛和羊都剩下不多了,赶在元旦前基本就售完了。”
就在我们采访时,奇台县屠宰场客商又来找于同山商谈羊价。双方讨价还价后,一棚圈50只羊平均每只以1550元的价格成交。
问到今年的收入有多少,老于腼腆地说:“鸡、牛、羊加起来有个200多万元吧。”
老于说养牲口说白了也是在拼实力,存在的风险很大、成本大、人工费也多,要是遇到牲口得病或者市场行情不好,那就得用实力说话。
“我今年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两台铲车、两辆翻斗车,长期雇工三至五人,主要是驾驶员和饲养员,短期工有十几人。”老于说。
奇台农场“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充分发挥“补短板、保增收、促发展”作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奇台农场万泉社区居民张明,37岁,是个聋哑人,2007年起就给老于干活,养殖场里的水、电、加工粉碎机等各类机器维修都是一把好手,人很勤快,管吃管住,一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他也不咋花钱,每个月都把钱寄给远在河南老家的母亲了。
拜热克包勒是木垒县东城镇鸡心梁村村民,10月份地里的庄稼收完了就到养殖场打工。给牲口喂草料,活也不累,一个月能挣4000元工资。
奇台农场二十连职工王建新把家里的70亩地流转后,夏天给老板开商混车,建筑工地停工后又来到养殖场开饲料车。“我开车一个月挣6000元,媳妇开了一家小超市,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也有近20万的收入,日子好着呢,我知足了。”
“每年八月十五、春节前,我都要给九户低收入家庭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面粉、清油和肉。”除了物资方面的资助,对有打工意愿的,老于就把他们叫来养殖场干活,一天工钱120-150元;对有养殖需求的,老于还每户免费提供一公斤多的小鸡50-80只,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奇台农场党委常委、武装部长李晓震介绍,“十三五”以来,奇台农场认真落实“兴边富民”项目,14个经营性项目的承租人每年慰问及物资帮扶低收入家庭101户,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人们通过到园区打工、为园区提供饲草、车辆等资源的方式发展经济,促进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