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新疆安集海垦区的清晨,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唤醒了树叶上晶莹的晨露,眨着睡醒的眼睛,欢呼着迎接黎明的曙光,也唤醒了团场的清晨。
我走到阳台前,只见榆树枝头一只金色的小鸟在高声鸣唱,声音悠长婉转,像唱着一首甜美的歌。旁边还有两只鸟,高一声、低一声地伴唱,像演唱默契的小合唱,声音悦耳动听。顿时,我睡意全无,窗外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绿色的树林在晨曦里格外清新,像展开一幅自然温润、生机勃勃的风景画。
这片树林是团场小区初建时栽种,有白蜡、杨树、柳树、榆树和海棠树,郁郁葱葱如绿色的云朵。树林不知什么时候成了鸟儿的天堂。
小区是按照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标准设计。假日里,静坐树荫下古色古香的小亭石桌前,任凉爽的风拂过发间。听着悦耳的鸟鸣,悠闲地喝着茶水,让幽幽的茶香浸透肺腑,仿佛置身在美妙的天堂里。或手捧一本喜欢的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仿佛时间也凝固了,深深沉醉其中。或凝视着白色的蝴蝶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撒下一丝丝花香,传递一缕缕柔情,让甜甜的香味浸润心田。偶尔,树上一两声清脆的鸟鸣打破四周的宁静,把思绪又带回到眼前的鸟语花香里。
然而,往事不堪回首,父亲说起上世纪50年代,刚来安集海这片荒原建团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到处是盐碱滩、到处是荒草地,荒凉极了,唯有几棵野生胡杨树立在荒滩上。身穿黄色军装的老连长,在地上插上一个牌子,大声说:“同志们,这里就是咱们的连队了。”说着指挥大家挖地窝子、垦荒、修路、植树。那几棵胡杨树就是他们的榜样,他们立下誓言:要把脚下这片荒原变成良田万顷的绿洲。
盐碱、干旱、风沙挡不住他们坚定的脚步。安集海大地上,留下了他们年复一年、日如复一日艰苦创业的身影。终于引来春风,把绿色传遍安集海。经历了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一片条田、道路,林带、渠道齐备的安集海垦区建成了,一片片绿洲也在荒原里诞生了。
然而,安集海垦区毗邻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那时常有大风裹挟黄沙形成“沙尘暴”从北面沙漠滚滚而来,铺天盖地,刮得天昏地暗,仿佛世界的末日到了。人们躲在地窝子里仍能感觉大地在微微颤抖,轰隆轰隆的声音震耳欲聋。也不知过了多久,风声渐渐小了,天也慢慢亮了,人们才从黄沙下爬出地窝子。团场为了有效地治理“沙尘暴”,号召大家在田间地头多种树。
每次“沙尘暴”过后,老连长沙哑的声音便会响起:“大家快集合,去林床里补种树苗。”人们顾不上洗把脸,拍拍衣服上的黄沙,拿起铁锹奔向连队四周的林带。一场“沙尘暴”把林床里的树,吹得东倒西歪,有些小树被直接折断,有些被连根拔起,真是惨不忍睹。老连长心疼地摸摸这棵,看看那棵,像抚摸自己孩子似的直摇头。他痛心地说:“该死的沙尘暴想让咱们屈服,大家能答应吗?”“不能!不能!”大家齐声答道。“那就加油干补齐这些树苗,让沙尘暴知道咱们的力量。”老连长坚定地说。在他们的努力下,团场的树越种越多,该死的“沙尘暴”在安集海垦区撒野的次数也越来越少,那些树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都长成了大树。
而今,连队里早已是绿树成荫、田野上也是麦浪飘香,而老连长却躺在了南山坡的墓地里,墓碑朝南,一直遥望这片自己开垦的土地。父亲额头上的白发也和天山雪峰上的白雪一样了,搂着小孙子坐在自家的屋前,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听着树上悦耳的鸟鸣,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
现在,窗外清脆的鸟鸣回荡在耳畔,像一首动听的歌,赞美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内涵的兵团精神。绿水青山让安集海垦区越变越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一声声鸟鸣唤醒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让绿色的风,带上我们的梦想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