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四史”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2021-11-24 01:27向祖文李智
民族大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宗教界信教四史

文/向祖文 李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经历无数彷徨、失败、曲折,最终走向正确道路、走向胜利与成功的历史,是无数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用生命、汗水、智慧浇灌的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投身波涛汹涌的革命、火热的生产建设和轰轰烈烈改革事业的历史。无数个细节构成了恢弘的历史大势,无数次探究铸就了思想的力量。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要认真回望我们走过的路,破解历史胜利的密码、汲取历史经验的力量,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踏上新的伟大征程。

在学深悟透中增强政治自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对于宗教界而言,广泛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需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搞清楚“为何学”的初衷问题,解决好“学什么”的选择问题,处理好“怎么学”的方法论问题,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行合一。

学习初衷——为何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深入学习“四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学习“四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固本之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弄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学习“四史”是激励奋进的深远之谋。博大精深的“四史”承载了中华民族艰辛探索、顽强奋斗的光辉历程,浩若烟海的“四史”故事充满了扭转乾坤、感天动地的强大能量。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习“四史”是锤炼政治品格的关键之策。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日益加剧,各种错误思潮借机泛起。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内容选择——学什么。伟大的历史积淀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创造伟力。学好“四史”,既要通读博览,更要秉要执本,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习“四史”中强化理论武装。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各宗教发展史和各个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观点、基本政策,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及时跟进学、前后贯通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学习“四史”中坚定信念信心。用全面的眼光,把握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我国各宗教健康传承的良好局面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幸福生活。在学习“四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锻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要从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方法论——怎么学。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要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要精心组织实施。把学习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各宗教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阐释,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宗教团体领导班子要发挥领学促学的作用,在学习上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宗教事务服务中心要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推介开展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把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宗教团体年度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二要丰富形式载体。湖北是红色沃土、英雄之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红安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涌现了黄旭华、张富清、张定宇等一批先进模范。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载体,用好用活荆楚红色资源,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现场体验等方式,把“四史”学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讲好宗教界的爱国故事,讲好宗教界前辈与党真诚合作、团结奋斗的故事,讲好身边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奉献社会的故事,引导信教群众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要力求取得实效。注重把学习“四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动员广大信教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紧扣“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为疫后重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问题献计出力。

在强化使命中践行宗教中国化

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对宗教界来讲,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推动和践行我国宗教中国化。宗教只有适应中国社会、融汇中国文化,才能在中国这方水土扎根生长。

在增强政治认同上凝聚共识。政治认同是根本性的认同。太虚大师、闵智亭大师、达浦生教长、吴耀宗牧师、丁光训主教等老一辈爱国宗教界人士,把宗教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树立了爱国爱教的典范。在新的发展时期,全省宗教界要赓续优良传统,发挥代表人士作用,做好引导促进工作。一要加强政治引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宗教界广泛开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三爱”学习教育活动,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实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广大信教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要加强思想引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教育,持续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提高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要加强行动指导。自觉在大局下定向摆位,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重大战略,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增添力量的工作,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要在增强文化融合上凝聚共识。历史经验表明,只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文化气质,我国宗教才能立根生长。一要树牢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引领,是涵盖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宗教界要深入挖掘宗教文化中蕴含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使本宗教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二要树牢国家利益至上。宗教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为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政治渗透,力图使我国宗教“去中国化”“逆本土化”“逆中国化”,其实质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宗教界要保持清醒头脑,不管境外敌对势力如何鼓噪、如何利诱,都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服从国家根本利益、总体利益上信念弥坚。坚决反对把国外宗教教义教规奉为圭臬,甚至把外国价值观作为衡量我国宗教的标准的行为。三要树牢大历史观。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近代中国180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史中,中国宗教的生存发展总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宗教的命运总是与祖国命运、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相联,要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坚决反对那种只讲片段、不讲全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历史虚无主义,坚决驳斥对我国宗教历史蓄意歪曲的恶劣行为。四要树牢文化自信。宗教在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上与唯物主义不同,但宗教倡导的包容、平和、仁爱、理性等思想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并行不悖。要坚定文化自觉,坚持正确方向,深入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相符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符合的积极因素,对宗教作出与时俱进的新阐释,并使之成为宗教文化的主导,不断开创引领宗教发展的新局面。

要在增强社会适应上凝聚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宗教适应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做到契理契机、与时偕行。一要坚持依法办教。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正确认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防止把宗教身份特殊化,绝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要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绝对不能允许非法宗教活动扰乱正常的宗教活动,绝对不能允许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到国内,更不允许在国内宣扬宗教极端思想。这是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广大信教群众的责任。二要自觉维护稳定。持续解决好佛教道教商业化和教风不正问题,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弹回潮;防范“清真”概念泛化苗头,坚决抵制宗教极端化思想;推进天主教民主办教,不断壮大爱国宗教力量;深化基督教专项治理,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干扰,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三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平安宗教活场所创建,打造一批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频。积极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与途径,依法依规参与社会救助、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养老助学、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信教群众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力量。

在依法规范中提升建设水平

加强宗教规范化建设,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进一步深化,是当前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2020年以来,国家宗教局相继出台了《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等制度性办法,为推动宗教事务管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管得住”向“管得好”提升提供了依据。

一要加强团体建设。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宗教领域落地落实。要发挥团体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协调引领作用,探索将ISO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理念引入宗教内部事务管理工作中,对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卫生防疫、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设计,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活动。要加强班子建设,健全民主管理组织和议事决策规则,杜绝“家长制”“一言堂”,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领导班子。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宗教团体章程和工作运行机制,把党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内化为宗教团体规章制度,推动各项教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要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制度,把《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律》等法律法规和宗教教规教义有机结合起来,化繁就简,统一规范,形成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宗教内部管理规范体系,真正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为匡正教风提供制度保障。

三要加强教风建设。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目前,宗教领域教风总体向好。但存在个别教职人员信仰淡化、戒律松弛、好大喜功、追名逐利以及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和制度规范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在各个宗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切莫让教风问题由“切肤之痛”演变成“锥心之痛”。宗教界人士要秉持以戒为师,勇于自我净化,全面从严治教,更好地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宗教团体要对本宗教传统戒律进行全面疏理,完善本宗教教规制度体系,健全宗教教职人员监督检查,考评奖惩和准入、退出机制,使教职人员心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宗教团结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建立培养机制,完善培养体系,制定培养规划,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质量过硬、梯次合理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宗教院校要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发挥培养爱国宗教人才、正确阐释宗教教义、轮训宗教教职人员“三个基地”作用,统筹抓好国民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宗教教育,提高教职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宗教活动场所要关心优秀青年教职人员的成长,把教育培养、选拔使用、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在大是大非考验中检验,培养出更多精通经典教义、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高素质“双通”人才。

猜你喜欢
宗教界信教四史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论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对宗教界的统战工作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青海省青联开展服务基层、联系宗教界青年活动
宗教界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养对策
宗教界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养对策
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研究